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葉公好龍”的主角,其實是俠之大者

春秋末年,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這一年,楚國突遭不測。白公作亂,殺入郢都,殺死楚國令尹、劫持楚國國君。

危難時刻,楚國北方重鎮葉邑的長官葉公率眾趕回郢都平叛。

葉公?這個名字是不是聽起來很耳熟?

這位葉公,大名沈諸梁。沒錯,就是“葉公好龍”成語裡的那個男主角。不過,看了《左傳》對葉公事跡的記載,你就會知道,所謂“葉公好龍”,實在是漢代人劉向對葉公名聲的編排與惡搞。

說回葉公平叛。

當年,楚國令尹子西要重用流亡國外的白公,誇他“誠信、勇敢”。葉公卻認為白公行為異常,一定另有圖謀。他提醒子西說:“符合仁愛才稱得上是誠信,遵循道義才稱得上是勇敢。像白公那樣,不管說出什麽話都要兌現,這不是誠信,不管做什麽事情都不怕死,這不是勇敢。”(“周仁之謂信,率義之謂勇……複言,非信也。期死,非勇也。”)子西不聽,終於釀成白公叛亂的大禍。

此次平叛,葉公率部剛剛趕到郢都北門,有人遇到他,連忙對他說:“您為什麽不戴上頭盔?國都人民盼望您就好像盼望慈愛的父母,如果盜賊的箭傷到您,豈不絕了百姓的念想?怎麽能不戴頭盔呢?”

葉公覺得有理,於是就戴上頭盔。很快,又遇到一個人,看到葉公的樣子,連忙說:“您為什麽要戴頭盔呢?國都人民盼望您好像盼望豐收一樣,天天盼著。見到您的面,才能安心。百姓知道有您在,人人才有奮戰的勇氣,還要把您的名字寫在旗幟上在都城裡巡行呢。可您用頭盔把臉遮起來以斷絕百姓的盼望,這也太過分了啊!”

是保護自己,還是激勵民眾?兩者之間,葉公毫不猶豫作出了選擇——摘下頭盔,繼續前進。

葉公作出的這個正確決定,很快得到了回報。路上,他迎面遇到了一隊其他地方趕來的生力軍,正準備去幫助白公。葉公攔住領兵官員說道:“拋棄德行、跟從盜賊,難道就能安全了嗎?”對方一見是葉公,當即改變了主意,轉而加入葉公陣營,和郢都民眾一道,一舉擊潰白公,取得平叛成功。

這段故事的結局非常完美。平叛之後,葉公一度身兼令尹、司馬二職,以穩定局勢。待國家安定,葉公便辭去職務,退隱葉地養老。

可惜,孔子已在這一年的早些時候去世,沒能看到葉公平叛的一幕,否則,他也一定會對葉公讚賞有加吧。若真是這樣,劉向還會惡搞葉公麽?當然,我們的辭典裡,也許就少了一個著名的成語。

危急時刻,敢不敢摘下頭盔?

對於監視者,或許只是一個姿態。

但對於當事人,考驗的,是到底有沒有一種情懷。

撰 文 |邢宇皓

編 輯 |陳雪 陳曼菲

主 編 |殷燕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