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客觀評價萬歷皇帝朱翊鈞的理政能力?

|趙立波

導讀:作為大明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在歷史上的標簽多為“二十八年不上朝的皇帝”或是學術界多以“明實亡於萬歷”作為對其終生的蓋棺定論。由於明代皇帝的歷史多由下一代的清朝所編寫,難免出現偏離客觀事實,在歷史客觀角度上多了一層“有色眼 鏡”。當塵埃落定,需要後人以尊重歷史,還原史實的角度對古人以全面“除塵”,以此還原古人本來的面目,當然這並非輕鬆的事情,卻將令人感到十分愉快和富有意義。

小萬歷朱翊鈞影視形象

萬歷的人生猶如拋物線一般曲折突兀,很小的時候,便失去了父愛,在老師張居正和太監馮保的共同監管下成長,從十歲開始,這個懂事乖巧聰明的男孩便成了明朝名義上的皇帝。在其長達半個世紀(48年)的政治生涯中,他至少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即少年成長階段和青壯年理政階段,以及中老年時期不見大臣的階段,本文今天專門就其青年理政階段展開解讀。

萬歷十年(1582),張居正去世,由此掀開萬歷正式執掌大明王朝的序幕,此刻,明朝經濟逐漸成為當時世界經濟的主導地位,,外國傳教士紛紛來華,西學東漸之風一度吹進了萬歷的宮牆之內,甚至他已經開始使用西方的自鳴鍾,可見他的思想並非如後來所說的固守落後。

萬歷皇帝朱翊鈞畫像

萬歷十一年,二十一歲的朱翊鈞正式成了大明王朝的主人,與青春相伴隨的就是血氣方剛和奮發有為。在發起對老師張居正的清算後,他恢復了停止近百年的“輔臣召對之典”的傳統,可見其有著強烈的勵精圖治的進取之心。這年的四月初五,內閣首輔張四維回鄉守孝提出辭職。萬歷予以批準,於是任命申時行出任內閣首輔,開啟了萬歷順手的班底。

在用人方面,朱翊鈞非常有魄力,他多次否決了臣下擬按資排輩的用人建議。吏部當時擬提升鄭洛出任協理京營戎政,並將四川巡撫孫光裕調往南京出任大理寺卿。前者因為多年多有政績,按理屬於升遷範疇,而孫光裕被提升的理由則是任職多年,按資排輩應該予以提任。

申時行畫像

當朱翊鈞接到奏疏後對此卻不以為然,他找來首輔申時行,說出了自己對此次人事任免的看法:“(鄭)洛在邊鎮,節省錢糧,是好官,邊上該用他。如推他京營,放在閑散。(孫)光裕在任未久,如何又推升?”申時行回答說:“鄭洛在邊九年,勞績已久。孫光裕先應任應天巡撫三年。今任四川巡撫有一年,按照慣例和資歷都應該任用。”萬歷定調說:“既然你已經奏報,朕已點用。今後但凡各處要緊事情重大的,不必以資格歷俸為則,必須推其堪任的用。”《明神宗實錄》

此後不久,在平台召見內閣議論朝政,重點仍然是如何在用人行政上。萬歷將一份奏折遞給首輔申時行,說:“此山西巡按禦史疏也。”申時行接過奏折,邊看邊說:“臣昨日見董禦史,能知道大概。”當申時行說完兩條後,沒能想出最後一條。朱翊鈞插話說:“其三是說方面官也。”申時行趕忙說:“是,沿邊兵備宜加優異。最後建議沿邊同知、通判等官宜慎選用、破格、遷除。”萬歷對此提出不同意見:“不然,邊事重大,撫鎮不親歷地方,專委小官,豈不誤事!”《明神宗實錄》

明代官員畫像

兩次在用人上,萬歷的看法更加貼近實際,注重能力的這種選人原則無疑比內閣要高明許多。除此之外,萬歷皇帝因為天旱不雨,親自去南郊求雨,舉行完儀式後對百官說:“天時亢旱,雖由朕不德,亦因天下有司貪贓壞法,剝害小民,不肯愛養百姓,以致上乾天和,今後還著該部慎加選用。”並警告官員說:“還著督察員行文與他每(們)知道,務令著實奉行,毋事虛文。”在回來的路上,申時行請他坐轎子,朱翊鈞揮手拒絕,堅持走著回去。往返二十裡路程,並不感到勞累,頗見其誠心《明神宗實錄》萬歷十三年(1585),鑒於邊防吃緊,兵部著手推薦朝中武官出任將帥以加強防守。

萬歷皇帝戎裝畫像

對此人事意見朱翊鈞持反對態度,他明確指出:“將才甚難,非經過戰陣,何緣識別?”所以他不同意在廷臣中推薦,而是應該從地方任職多年的總督、巡撫、巡按中選拔“果有異才,許於例薦外,特舉推用。”這些都說明萬歷皇帝洞察吏治和對邊防務實的通透,絕非庸才所能可比。在收到數位官員無端指責懷疑他“事非出於皇上宸斷“後,這些把他氣火了,對申時行說:”如今用人,哪一個不是朕主張,二主事肆言,卻說不是朕獨斷,好生狂妄。!“《明史》在看到內閣將處罰意見定的太輕後,他申飭說:“臣下事君上,也有個道理。他每(們)把朕全不在意。朕非幼衝之時,如何說左右簧鼓!先生每擬的太輕,還改票來!”

萬歷中年畫像

三年後的一天,經筵講完後,內閣官員起身剛走,就被太監叫住。不一會,司禮監太監拿出《貞觀政要》一書對閣臣們說:“皇上問先生們,魏征是怎樣的人?”這其實早已是定論話題,閣臣對此不解,由申時行代表回答說:“魏征事太宗,能犯言直諫,補過拾遺,亦賢臣也。”張誠隨即把萬歷對魏征的看法轉給申時行等人說:“魏征先侍奉李密,後又跟從李建成,最後跟了唐太宗,忘君事仇之人,固非賢者。”

《萬歷三大征》

閣臣們未曾想到皇帝如此“標新立異”讓他們措手不及,立時目瞪口呆。以此可知,萬歷皇帝在不斷學習中能夠闡述出新的觀點,不人雲亦雲,以此樹立重新歷史價值導向。此後,萬歷在“事事由朕獨斷”的局面後,打出了著名的“萬歷三大征”,這些都是因為朱翊鈞壯年為政的重要舉措,遺憾的是“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最終在其身上得到驗證,雖然其此後身體日趨病重,但其性格上的逆反讓其不見朝中大臣,最終耽擱了許多事情上的誤判,也留下許多“口實”讓後世之人對其口誅筆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