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爾街史上最糟糕的日子”――尋底之旅1987

歷來關鍵位置的人事變動往往也伴隨著公司經營管理的一輪新布局。日前,資本市場歷史上,熊市、股災、回撤總是一次次上演,投資者難以避免。就連巴菲特、索羅斯,也曾在1987年股災中損失慘重。回顧歷史,我們或許能夠找到穿越牛熊的經驗,安心地對待市場的波動和回撤。

看過港劇《大時代》的人,一定對劇中1987年全球性股災印象深刻。那次股災,劇中反派角色丁蟹大獲其利,但絕大部分投資人損失慘重。劇中一句台詞,很好地形容了這種形勢“全死光了,就你沒死”。

劇情上,當時香港股市一片興旺,闊少們隨便買張期指都能大賺,做空幾乎血本無歸。只有對股市一竅不通的丁蟹,靠著傻乎乎的憨勁,拿出所有的錢買期指,且全部看跌。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恆生指數開盤狂跌120點,中午收盤下跌235點,收盤報3362.39點,全天暴跌420.81點,跌幅超過10%,各月份期指均下跌超過300點跌停板。

慘烈的股災之下,投資者一片哀嚎。唯有做空的丁蟹,在股災中大獲其利,一舉賺了20多億港元。

其實,不僅香港市場當日暴跌,全球資本市場幾乎全軍覆沒。風暴的中心——美股,跌幅之猛,更為觸目驚心。“黑色星期一”,華爾街爆發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單日崩盤事件。當天,道瓊斯指數一天之內重挫508點,跌幅高達22.6%。

翌日,美國各類報紙上的標題令人觸目驚心:“黑色星期一!”、“10月大屠殺!”、“血染華爾街!”紐約時報更是將其稱之為“華爾街歷史上最糟糕的日子”。據統計,當10月19日6.5小時的交易時間內,紐約股指損失5000億美元,其價值相當於美國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8。

華爾街的風暴,又引發了全球股市狂跌。自10月19日到26日8天內,全球股市損失的財富高達2兆美元之巨,為二戰中直接及間接損失之和3380億美元的5.92倍。美林證券公司經濟學家瓦赫特爾因此將10月19、26日的股市暴跌稱之為“失控的大屠殺”。

不過,慘烈的股災並沒有令1929年的大蕭條重演。股災發生後,美國政府、美聯儲相繼頒布救市政策,上市公司們也陸續開啟回購。此後,美國股市漸漸回暖,並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新經濟時代”。

某種程度上,彼時股災之後的救市政策,值得現在的A股投資者學習。或許,在政策的蛛絲馬跡中,能夠尋找到股市回暖的信號。

來源:淘股吧

//

華爾街歷史上最糟糕的日子

//

1987年10月16日,道瓊斯指數在夏季創下2722.42點的高點後,當日下跌91點,下跌5%。不過,由於是周五,美國開市時間又比較遲,其他市場沒有受到波及,甚至與紐約股市同步的多倫多股市也沒有受到影響。似乎在投資者們看來,這次只是道瓊斯指數的一次正常調整。

然而,周末利空消息紛至遝來,境況惡化之快令人震驚。比如巨額的貿易逆差,一艘掛有美國國旗的油輪在波斯灣被伊朗飛彈擊中等待。10月18日早晨,市場再度傳來壞消息,美國財政部部長詹姆士·貝克在電視節目中表示:“如果聯邦德國不降低利率,美國將考慮讓美元繼續下跌”。

時差關係,東半球股市率先做出回應。由於港元與美元高度綁定,受美元貶值威脅影響,10月19日,恆生指數暴跌超過10%,受此波及,亞太股市全面下泄,雪梨、新加坡等地股市均受到強烈衝擊,股票跌幅多達10%以上。此後,股災進一步傳染至歐洲。當天,歐洲股市開盤後連續暴跌,倫敦、法蘭克福相繼淪陷。

晚些時候,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終於開市。10月19日9點10分,開盤的鍾聲響起,此時螢幕上道瓊斯指數就已經下跌了67點,之後,賣出指令像排浪一樣湧來。半小時內,買單與賣單如此不平衡,以至於標準普爾指數的500隻成份股中僅有25只可以交易,而大部分股票根本就沒有買單。

開盤不到一個小時,指數已經下跌104點。下午收盤,道瓊斯指數由2246.74點狂跌到1738.74點,跌幅達22.6%。

來源:維基百科

//

危機中的抉擇

//

其實,早在10月19日7點半,紐交所主席約翰·菲林來到辦公司的時候,市場部值班人員送上一份接單報告:數量近億股,基本上都是賣單。值班人員驚呼“我一生中從來沒見過這麽多的賣單,好像整個世界沒有一個人買!”

由於買賣嚴重失衡,開盤後股市必定暴跌。於是,菲林馬上找人計算了擁有300萬股東的IBM公司的情況。IBM當時是市場上最熱門的股票,且波動幅度較小,價格起伏通常在15美分之內。結果當時的報價僅比上周五跌了10美元,投資者的恐慌情緒可見一斑。

紐交所主席當時立刻決定,召集華爾街大型證券公司董事長10點整開會,征詢意見是否繼續開市。他們的意見是,一旦股價繼續暴跌,券商很可能將沒有資金周轉,若要停市,會使人們更加喪失對市場的信心,後果更加難料。兩害相權擇其輕,董事們一致決定:堅持開市。

與之相反,香港聯交所的反應則是停市。10月20日早上8點30分,香港聯交所召開了緊急會議,全體委員都有出席,一共二十多人。主席李福兆在會上說,前一天美國股市大跌,香港難免受影響,因此,他希望想辦法避一避全球股市下跌的浪潮。經過激烈的討論,最後,會議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規則》中條款賦予的權力,決定停市四天,以便“清除積壓交易”。

其實,股民們都知道,所謂的“清除積壓交易”只是個幌子,聯交所真正擔心的是美國股市的風潮會進一步帶來香港股市的暴跌,因此決定停市以“暫避風頭”。不過,恢復交易後,香港市場反而跌得更加慘烈。10月26日,恆生指數重新開市後全日下跌1120.7點,跌幅達33.3%,是有史以來全球最大單日跌幅。

整個10月份,香港股市、倫敦股市、雪梨股市、紐約股市和多倫多股市分別下跌了45.8%、26.4%、41.8%、26.4%和22.5%。可以看出,繼續開市的紐約股市,在釋放完風險後,並沒有進一步大幅下跌。停市躲避風險的香港股市,反而成為此次股災中,損失最為慘重的,當月下跌了45.8%,幾乎跌去一半。

//

“看得見的手”顯威

//

1987年的股市暴跌狂潮,在西方各國股民中引起巨大恐慌,許多百萬富翁一夜之間淪為貧民,數以千計的人精神崩潰,跳樓自殺。

1929年“黑色星期五”之後,美國政府、美聯儲采取的是自由放任的策略,期待股市依靠自身的力量回暖。而這一次,“看得見的手”開始顯威,救市政策頻出,並成功拯救了美國股市。

此時的美國總統裡根,表現的極為鎮定,他不僅對市場崩盤極少談論,還認為這種事情司空見慣。裡根總統這種態度,反而讓投資者增強了信心。

崩盤當天,白宮發表緊急聲明:“國家經濟運行狀態良好,就業率處於最高水準上,生產也不斷增加,貿易收支也在不斷改善。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最近發表講話說,沒有跡象表明通貨膨脹會進一步發生。”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還悄悄地向大公司借錢,令其回購自身股票,並且大肆宣揚此時回購正當其時。行動往往比口號更有力,投資者的心態逐漸平穩。

當時,有理論認為貨幣政策和經濟政策的衝突股災的重要原因:當時美國當局希望讓美元升值來壓抑通脹,因此貨幣政策的緊縮來得比歐洲貨幣政策的調整快,結果令市場對與美元掛鉤的港元信心下降,令香港股市首先崩挫,再漫延其他市場。

1987年時,美國CPI從年初1.1%躥升到4.5%,從而迫使美聯儲升息。升息的環境自然使經濟活動減緩,因為借貸成本上升,無論是房貸、消費貸款、或是杠杆收購。由此可見,美聯儲的緊縮政策,是股災的原因之一。

實際上,這次股災能夠平穩渡過,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美聯儲的態度和政策。危機來臨之時,中央銀行“最後貸款人”的職責,往往能夠拯救市場於水火之中。本傑明·斯特朗曾一語中的:“對付任何此類危機,你只需要開閘放水,讓金錢充斥市場。”

股災發生之際,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才上任幾個月。1987年8月11日,格林斯潘接替“巨人”保羅-沃爾克執掌美聯儲。不想,上任不足3個月,格林斯潘就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渡過這場不亞於1929年的股災。

事實證明,格林斯潘的決策非常成功。10月20日早晨,美聯儲在市場上大量購買政府債券,此舉直接效果就是增加了大約120億美元的銀行儲備。美聯儲開始寬鬆後,聯邦基金利率很快下降了0.75%。

如今的美聯儲,一次加息降息通常都是0.25%,可見當日寬鬆政策之猛烈。美聯儲開動印鈔機後,資金流動性很快得到修複,市場恐慌情緒也很快結束了。

//

股災百態

//

美國政府、美聯儲相繼重拳出擊,穩住了美國股市。全球其他國家,則沒有那麽幸運,特別是香港股市,市場之慘烈尤為心痛。就像開頭《大時代》中所說了,香港市場的股民,幾乎全都死光了。

1987年11月,香港《證券月刊》曾刊登了一篇題為“小股民心聲”的文章。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目不識丁的老太太,靠多年來替人做保姆積蓄下一筆財富。原本,老太太與股票是挨不上邊的,無奈鄰居福嫂買了股票,並且每次見了老太太都對她說“今天又賺了一筆。你為什麽不買?買啦,地上有金也不去拾。”

終於,她經不住福嫂三番五次相勸,拿著全部的積蓄進入股市,以為可以眨眼之間就能賺到數倍的金錢。哪知道一經買入,股市立刻“如高空直線下墜”,投入的資金如泥牛陷海,無法收回。

市場的底部,總是令人心酸難挨。當目不識丁的老太太都開始入市的時候,市場的瘋狂才正在可怕。反倒是風險釋放完畢後,跌下來的市場更安全。

在救市政策顯威之後,美股股市、香港股市陸續開始恢復。1988年初,恆生指數企穩回升,股災的陰霾逐漸散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