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胃有「六怕」,一個不碰最好,牢記三個養胃方,胃一天比一天好!

胃對我們的身體有著非常大的作用,食物經口腔、食道而進入胃內,在胃黏膜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共同作用下,使食物中的蛋白質初步分解消化,而且還能殺滅食物中的細菌等微生物。

如果平時我們不注意身體的調節,經常做一些對胃有害的行為,常常會影響到胃的功能的正常運行。

傷胃有五個行為:

行為一:胃部受寒

胃部是一個對溫度非常敏感的器官,在受到冷空氣刺激之後很容易收縮導致胃痙攣,因此出現胃痛、消化不良以及腹瀉的癥狀。

因此,即便到了春天,也要注意早晚防寒,在夏天的時候也不要貪嘴,少吃冷飲,夏天也要避免太長時間吹冷氣機。

行為二:酗酒

我們都知道,如果酗酒無度酒精會傷害肝臟,同時還會損害胃粘膜出現炎症、潰瘍。

而且下酒菜中的醃菜對胃部的傷害也很大,會促進血管收縮,減少粘膜血液供血,還會干擾胃部的排空功能,容易使膽汁反流到胃部,傷害胃粘膜。

行為三:吃飯不守時

廢寢忘食可是現在上班族常見現象,忙的時候隨便墊點,有時間就暴飲暴食,這樣飢一頓飽一頓是在考驗胃的承受能力,長期以往會慢慢傷害胃健康。

近些年來,生活中消化不良、胃潰瘍以及胃炎的發病率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白領人群當中更加明顯。

要知道胃是一個非常守時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提前當中也存在一種生理上的高峰谷底,而如果胃酸跟胃蛋白酶沒有跟食物中和的話就會消化胃粘膜,會傷害胃粘膜,因此吃飯一定要準點進行。

行為四:飲食不當

馬上要到夏天了,這是一個細菌繁殖盛行的季節,食物容易腐爛,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食物清潔,否則容易出現胃炎。

行為五:晚餐吃太飽

白天忙於工作,午餐隨便應付,一直到晚上才開始大吃大喝,而消化系統在這樣不規律的生活中很容易被破壞,而且這種情況不不但會影響睡眠導致肥胖,還會迫使胃腸道長期處於超負荷的工作狀態中,胃液一旦過量分泌就會加重腐蝕胃粘膜,長期就會導致胃潰爛、胃潰瘍發生。

因此要根據自己每天需要的熱量來安排進食,按照比例早餐佔據一天熱量的百分之三十,午餐百分之四十,晚餐百分之三十,切莫晚餐吃太多。

行為六:狼吞虎咽

食物在進入胃之後需要經過眼膜消化,然後適當在變成乳狀之後才會達到腸道,因此吃飯一定要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

這樣可以增加唾液的分泌還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狼吞虎咽粗糙的食物不僅會直接損害胃粘膜,還會加重胃部的負擔,食物在胃內停留的時間太長會導致胃動力下降,影響胃功能。

長期感到胃不舒服已經提示胃病,一定要及時找專科醫生顧問、就診,避免小病變成大病,飲食結構不合理,生活差有關,上述會讓外邪入侵,體內寒氣逐漸累積,陰陽失去平衡,膽汁減少,食物停留過久,不能完全 消化分解吸收,部分膽汁逆行入胃與胃酸作用對胃黏膜憑障產生破壞形成胃痛、胃脹、打嗝、燒心、噯氣、胃酸過多、 口苦等諸多胃的不適情況 在人的體內皆有幽門螺桿菌存在,只是多少不同,膽不好,食物則在腸胃逗留過久,幽門螺桿菌就會得以繁衍生息,通過調理膽,才能讓菌群恢復正常。

知道了腸胃不好的根源在膽, 膽不好可以防也可以治,不能有了問題就有懼怕的心理,這是不可以的,而是要積極應對才是。

一、吃養胃食物

它是胃病的「天敵」,幽門螺桿菌的死對頭,堅持吃,修復損傷胃粘膜!

1、樹榮苦菜

我國民間自古就有食用苦菜的習俗,《詩經》中就記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明代還將其列為救荒食品,那時的食法是:采苗葉炸熟,用水浸去苦味,淘洗凈,油鹽調食。味苦性涼,能清熱解毒,疏肝利膽,益腸胃,通便秘。做法是取乾樹榮苦菜15克,加水1000ml,放在鍋裡一起煮,(最好不要用鐵鍋,其他鍋都行),水燒開後,調小火煮3-5分鐘,煮好後取湯50ml-100ml飲用,飲用前必須加紅糖,紅糖要深顏色的老紅糖,其餘放入冰箱或暖瓶備用,再次飲用時的樹榮苦菜湯必須在燒開後加入紅糖飲用,以前人們會用其充饑當飯吃。

2、南瓜

南瓜,性溫,入脾、胃二經,能消炎殺菌、止痛,對脾胃虛弱、營養不良的人來說特別適宜。

其中南瓜含豐富維生素A,有保護胃粘膜的作用,避免胃進一步受損、能加速胃粘膜的修復。

此外南瓜還含有果膠,果膠還可保護胃部免受外部刺激,減少潰瘍的發生幾率。

3、蜂蜜

生活中,很多人都知道蜂蜜能夠殺菌,在傷口上塗點蜂蜜,很快就能好,一方面蜂蜜為傷口提供了促進癒合的營養,另一方面,它還有抑菌的作用。

因為蜂蜜這樣的抗炎殺菌的作用,能有效抑製幽門螺桿菌,減少胃炎等疾病的發生幾率,它還能促進胃腸蠕動,有效預防便秘的發生。

注意:真蜂蜜才有這樣的功效,純正蜂蜜甜而微酸,用筷子挑起蜂蜜能拉成長絲的,且絲斷會自動回縮呈球狀的往往是真蜂蜜。

4、桑葚

桑葚中含有非常豐富的花青素,這種營養物質是非常強效的抑菌劑,它主要作用是防止細菌黏附在胃壁,能有效抑製幽門螺桿菌的生長。

因此,胃不好的人可以經常吃些桑葚,對於修復胃粘膜,遠離胃病有好處,還能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不會引起細菌耐藥性。牢記三個「養胃方」:第一個,吃兩米

第二個,喝三水

一、牛奶

牛奶可以稀釋胃酸,因此常被人們認為是非常適合養胃的食物。

牛奶相對於其他食物,確實對胃的刺激相對要少。

牛奶可以中和胃酸,在胃表面形成保護膜,但一天不宜超過兩杯。

二、溫水

35℃~40℃的溫水,是胃腸道感覺最舒服的溫度。

晨起喝杯溫開水,能幫腸胃道「減負」。

而且,溫開水能幫助緩解便秘,降低腦血栓、心肌梗塞的發病率,還能幫助吸收早餐中的營養。

因此,清晨起床後,一定記得喝1~2杯(200~400毫升)的溫開水。

第三個,按四穴

養胃可以試試這4個穴位,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一、按章門穴——解除胃痛

章門穴正在第十一肋骨遊離端下緣處,為足厥陰肝經穴,脾之募穴,八會穴之臟會。

雙手叉腰,兩手大拇指指腹點按在穴位處,適當用力會有酸脹感,堅持2分鐘。

二、按膻中穴——調氣養胃

膻中穴的位置位於兩乳頭中間,胸骨上。膻中穴是氣會,對於人體內氣的運動具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另外膻中穴位於胃的上方,上焦與中焦交界之處,是上焦呼吸之氣與中焦脾胃之氣會聚和通行的關鍵通道。

所以通過刺激膻中穴,我們可以調理上焦與中焦的氣機,使得腸胃氣機得到疏理。

三、按足三裡——促進消化

足三裡在膝蓋下外側,約四橫指(約3寸)的小腿脛骨外側有一凹溝處,這是強壯穴,力度按大一點,酸麻的經絡感測可到腳背。

按摩本穴可治各種腸胃消化系統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脹胃痛。

四、按中脘穴——溫胃理氣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上,胸劍聯合與肚臍中央之間中點處,所謂胸劍聯合,就是自胸部正中向下循按,指下由硬變軟處,即胸骨下端盡處。

胃位於橫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腸,上口為「賁門」,下口為「幽門」。

中脘正處在胃的賁門和幽門之間。在胃的中部,當然以治療胃部的問題為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