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醫科院發文談基因編輯嬰兒:突破學術道德倫理底線

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醫學科學院官網消息,近日,媒體廣泛報導的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雙生嬰兒出生事件引起全球關注和強烈反響。中國醫學科學院作為國家最高醫學研究機構,在核實情況後立即發表聲明,表達立場與態度。同時代表中國醫學科學界,迅即聯繫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於第一時間撰文向全世界申明中國醫學界、科技界的立場、態度與擔當,在因個別科技人員不負責任的行為可能對中國醫學界和科技界造成損害的情況下,維護了形象,為國家“扳回重要一分”。

11月30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就據稱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出生事件,代表中國醫學科學界第一時間在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主動發聲,撰文向全世界清晰表明中國醫學界和科技界對此事件的立場、態度以及擬采取的積極措施,彰顯了中國醫學科技工作者嚴守倫理底線、捍衛人類尊嚴的決心與行動。此舉對於減少因個別科技人員嚴重違反科學倫理和道德的行為可能對國家造成的負面影響,維護中國醫學界和科技界形象有重要積極作用。

文章指出,CRISPR作為強有力的基因組編輯工具,給多種疾病治療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潛在手段,但其臨床應用上還 有諸多尚未解決的科學和倫理問題。作為國家最高醫學研究機構,對媒體報導的開展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體生殖細胞基因組編輯的臨床操作表示堅決反對並要求嚴格禁止。文章認為,此次基因編輯嬰兒出生事件,突破了學術道德倫理底線,嚴重違反了中國相關法規、規定和指南,絕不應開展和資助此類研究。

科學探索無界限,科研人員行為則有不可觸碰的嚴格底線。任何科學研究和醫療實踐活動均應恪守道德規範,保持對科研倫理的尊重和遵守。文章強調,各研究機構應迅速加強對倫理審查和科研過程的監管,確保科研人員開展負責任的研究。科研人員應將社會責任置於首位,在應用新技術和開展高風險研究時,應盡最大努力評估並阻止潛在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行為。新興的科學技術需要更強大的實際指導原則。中國醫學科學院將依據最嚴格的科學與倫理標準,盡快進一步研究制定富於可操作性的技術和倫理指南,指導相關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嚴密防止倫理不端行為的發生。

文章呼籲,醫學界和社會要盡全力妥善保護和精心照顧據稱已出生的雙胞胎嬰兒,確保她們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成長。

文章認為,儘管類似CRISPR的新技術在帶來醫學深刻變革的同時存在巨大的倫理風險,但應當相信,通過匯集學術界、社會和政府的共同智慧,可以達成共識並付諸現實作為來引導和保證科學技術的健康發展和規範應用。

圖:來源/中國醫學科學院官網

編輯 劉佳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