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央企結構調整ETF來了:華夏博時銀華基金拿到首批許可證

  澎湃新聞記者 葛佳 來源:澎湃新聞

  6月14日,華夏基金、博時基金、銀華基金三家公司申報的央企結構調整ETF指數基金和聯接基金拿到許可證。

  據悉,央企結構調整ETF指數基金的投資標的策略是按照中證央企結構調整指數(000860)的股票權重進行複製,旨在引導市場關注優質央企、關注結構調整改革,強化價值投資理念,幫助投資者分享國企央企改革的紅利。

  未來,華夏、博時央企結構調整ETF將於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銀華央企結構調整ETF將於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產品申報進程

  產品申報進程

  有基金業內人士指出,該產品有望助力300多家上市央企盤活超過14兆元的資產,成為探索國資流轉的一個途徑。參考此前已經上市交易的上海國企ETF,產品規模有望突破百億元。

  ETF是交易型指數基金的英文簡稱,由具備公募資格的基金公司運作管理,並在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ETF有如下特點:(1)跟蹤複製某一特定指數;(2)可以在像股票一樣在場內進行買賣交易;(3)在ETF發行時,投資者可以拿現金或者指數成分股換購基金份額。

  2016年7月28日,“匯添富中證上海國企ETF”(簡稱“上海國企ETF”)成立,首募規模達到152.2億元,引發市場關注,該首募規模不僅是2016年基金行業權益類基金的冠軍,一年來也未被超越。

  基金業內人士稱,此次獲批的三隻央企結構調整ETF和上海國企ETF本質上的運作模式類似,最大的區別在於投資範圍,前者跟蹤的是央企結構調整指數,投資標的也就擴大至全國範圍內。

  央企結構調整ETF資金來源將由兩部分組成: 一是央企上市公司股東用持有的股票認購基金份額;二是向社會公開募集的資金。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分析人士表示,由此可見,國有資本需要在流動過程中實現盤活和進退,國有資本的市值管理意義重大。

  據悉,央企結構調整指數是由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中國誠通定製,由中證指數公司編制並發布。

  指數過往業績

  指數編制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56號)、國資委中央企業“十三五”規劃等檔案,結合定性和定量選樣方法,以國務院國資委管轄的約300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為待選樣本,綜合評估其在產業結構調整、科技創新投入、國際業務發展等方面的情況,選取較具代表性的100隻企業股票加權計算構成指數。指數反映了中央企業結構調整板塊在A股市場的整體走勢。

  “從央企結構調整指數的行業分布看,主要分布在國防軍工、電力及公共事業、機械、石油石化、建築、交通運輸等行業,多數屬於國民經濟重要領域,高度契合中央企業結構調整方向。央企結構調整指數中63%是戰略新興產業,涉及16個行業板塊,65隻成分股。在當前國家大力推進戰略新興產業的大背景下,央企結構調整指數中上市公司的營收和利潤增速或仍將保持較高增長的態勢。”中國誠通相關負責人表示。

  行業分布和十大權重股

  2013年11月,在《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通過後,國企改革正式拉開序幕,框架不斷完善,探索步伐不斷深入,國企經營狀況出現了顯著改善,經營指標數據低位反轉。

  數據顯示,全國國有企業、中央企業的利潤總額累計值同比率先從2015年2月觸底反轉,營業總收入累計值同比也從2015年11月觸底反轉。2017年11月全國國有企業的利潤總額和營業總收入累計值同比分別是23.5%、14.5%;中央企業的利潤總額和營業總收入累計值同比分別為17.7%、13.2%。國有企業利潤和營業收入改善明顯。 

  2018年初,國務院國資委明確提出,作為中央企業和國有企業,市值管理更多的還是創造價值和價值實現。央企結構調整指數符合國企改革大方向,三隻ETF基金的發行,將整合中央企業和資本市場的力量,推動各類資本向優秀國有上市公司聚集,共同助力央企結構調整,提升相關上市公司的價值創造能力。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