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減肥中脂肪,膽固醇和高血脂有什麼關係

脂類包括脂肪和類脂兩大類。脂肪又稱三醯甘油,是脂類的主要部分。類脂主要包括磷脂和膽固醇。脂肪絕大部分存在於脂肪組織中,主要分布於骨骼肌和肝中,是人體能量儲存的一種形式。人體內脂肪的含量易受營養狀況和運動量等因素的影響而出現波動。例如飢餓、營養不良,可使人體內的脂肪不斷減少,人體逐漸消瘦。

反之,當一個人營養過剩,運動量少時,人體內的脂肪含量則不斷增加,人體也逐漸變胖。因此,脂肪在醫學上又可稱為「可變脂」。而類脂主要分布於腦和神經及各種細胞膜上,是構成生物膜的基本成分,大約佔體重的5%,瞎食因素及運動量對其影響極小,故有「基本脂」之稱。無論是「可變脂」,還是「基本脂」對維持人體健康都具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

血漿中所含脂類統稱為血脂,也包括脂肪和類脂。脂肪主要是三醯甘油,此外還包括少量二醯甘油和單醯甘油。類脂包括膽固醇、膽固醇酯、磷脂和糖脂。除此以外,血脂還包括非酯化脂酸(遊離脂酸、自由脂酸)。血脂的來源有二:一是外源性的,即消化道吸收來的;二是內源性的,即由體內組織動員或由肝合成而來。血脂隻佔體重的0.04%,其含量受到飲食、營養、疾病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血脂指標是了解脂類代謝情況難題的一個重要視窗。

但是,膽固醇和三醯甘油都不溶於水,因此不能直接在血液中被轉運,同時也不能直接進入組織細胞中。它們必須與血液中的一種叫做脂蛋白的物質結合在一起才能在血液中被運輸。脂蛋白由兩部分組成:外殼和核。脂蛋白的外殼溶於水,核就是膽固醇酯和三醯甘油。脂蛋白就像一條運輸脂類的「小船」,由載脂蛋白——船體,載著脂肪和膽固醇在血液中往來穿梭。在醫學上,都是通過測定血液內各種脂蛋白的多少來了解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