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伏天灸 ▏就在明天(7月7日),赴一場關於健康的約會吧!

2018年三伏天天灸時間:

三伏貼葯時間是貼初伏、中伏和末伏三貼,伏前和伏後為加強貼,共五貼。三年為一療程。

初伏加強:7月7日

初伏:7月17日

中 伏:7月27日

中伏加強:8月6日

末伏:8月16日

貼葯地點:

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二沙島醫院、芳村醫院(廣州市慈善醫院)、大學城醫院、珠海醫院,及下塘門診部、天河門診部、羅沖圍門診部。

說起三伏,嶺南人以前會想起「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如今可能一下子想起的是「三伏天灸」。

沒錯!在全年最酷熱最潮濕最悶烤的40多日「桑拿天」裡,廣東人身體力行著「冬病夏治」「天人相應」「春夏養陽」的傳統中醫思想,每年大約20萬人伏灸養生「趁大墟」,為的是「三伏養的好,健康整年伴」。

何時入伏?

你要了解的人體陽氣最盛40天

每年的三伏天都是按農曆計算的,在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大約在陽曆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之間。由於夏至的時間不固定,每年的入伏時間不同,伏天長短也不同。

而2018年的三伏天時間表如下:

7月17日~7月26日 :為初伏10天

7月27日~8月15日 :為中伏20天

8月16日~8月25日 :為末伏10天

因為三伏天在最炎熱的節氣,北半球陽光充沛、能量驚人,因此三伏天也是一年當中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

養生之妙:

最熱天時更利養陽驅伏邪

嶺南地區大部分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長冬短、暖熱少寒、潮濕多雨,常引發各種疾病流行,故古代被成為瘴虐之地,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為以「嶺南傳統天灸」為代表的中醫藥在廣州乃至全廣東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天灸貼葯也稱「藥物發泡」或「敷貼發泡」,是中醫裡最具特色的專業外治法。多是選用一些辛溫祛寒的藥物,如白芥子、細辛、薑汁等,貼敷在人體的穴位上,來達到溫陽補氣,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不過,為什麼要在最熱天灸療?

省名中醫、省省針灸學會會長、嶺南傳統天灸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符文彬解惑說,嶺南傳統天灸療法是運用藥物刺激人體特定穴位,通過經脈臟腑功能的調節而起到防病治病作用。在最炎熱時節灸療,人體陽氣最盛,運用辛溫發散走竄的藥物在穴位上治療,對局部產生強烈刺激,就可通過經絡的傳導而達到溫煦陽氣、驅散體內寒邪的作用。

其次,最熱天時,醫院門診卻多見咳嗽、氣喘、感冒,因為現代都市人整天呆在冷氣機房「嘆冷氣」,一則身體陽不起反而受寒、受涼,後果就是夏日伏寒邪、病邪,此時伏貼療法可幫助扶持陽氣,讓陽氣在體內充實下來,將寒邪病邪往外趕。

據不完全統計,自1984年大規模開展嶺南傳統天灸療法以來,廣州地區每年「三伏天」天灸人次達20萬左右。

伏貼最對症:哮喘和過敏鼻炎

哪些人最適宜三伏天貼葯?

符文彬說,個人最推薦哮喘與過敏性鼻炎患者,嶺南傳統天灸療法裡的「天灸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規範化研究」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資助研究,其成果「天灸治療哮喘、過敏鼻炎技術」面向全國及東南亞等國推廣,該成果還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具體來說,嶺南傳統天灸療法適應症包括:

肺系疾病: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肺氣腫、虛人感冒等;

關節痛症:頸肩腰腿痛、膝骨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等關節痛症;

胃腸病:慢性腸炎、慢性胃痛、消化不良;

生殖泌尿系統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經、夜尿症、遺尿等。

此外,今年省中醫還專門設立了嶺南傳統三伏天灸—睡眠障礙、精神壓抑貼藥專區。

「精神壓抑與失眠症是當今社會較為普遍的問題,發病率越來越高,發病年齡也越來越輕,經過長期大量的臨床研究,新拓展的針對精神壓抑或者工作學習壓力大、失眠症等問題的嶺南傳統天灸專方,獲得了可靠的臨床療效。」符文彬說。

伏貼灸療,兒童與成人大不同

近年來,很多父母期盼通過天灸貼葯,改善孩子體質較差、經常感冒等問題。省中醫針灸科主任醫師李滋平說,確實兒童如果體質偏虛、陽虛,伏灸療效會很不錯,尤其在防治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喘(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咳嗽等)、慢性咽炎等方面,此外,對於小兒遺尿等病症也有一定療效。

不過,李滋平提醒,兒童伏療貼葯,無論藥量、貼葯時間,都與成年人很不一樣。

首先,兒童貼葯的藥量:用藥量通常要比成年人減少,根據孩子的年齡,用藥量為成年人的一半或更少。當然在醫院貼葯,聽從醫生根據孩子年齡、體質等因素個性化選擇用藥量,家長能更放心。

其次,兒童的貼葯時間:兒童的貼葯時間約為成人的一半,比如:3歲兒童15~30分鐘為宜,以皮膚感受和耐受灼熱水準為察看指標,揭開膠布後皮膚出現紅暈即可。不可太久,避免灼傷皮膚。

第三,這些孩子不宜貼葯:

正在生病發燒的患兒。

有嚴重心肺功能疾病、對藥物過敏、有皮損的孩子。

嬰幼兒皮膚較細嫩,容易灼傷皮膚,建議兩歲以下嬰兒慎行天灸貼葯治療,但個別嬰幼兒因病情需要者,則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貼葯,貼葯時間不宜超過10分鐘。

伏灸注意事項:

貼葯後皮膚出現紅暈屬正常現象,可外塗皮膚軟膏以減緩不適癥狀;如貼葯時間過長引起水皰,應保護創面,避免抓破感染,必要時前來醫院處理或搽燙傷軟膏。

貼葯期間要注意飲食控制,不宜食用「發物」,如雞、鴨、燒鵝、牛肉、蝦、蟹、海產品、花生、韭菜、芋頭等;若個別出現皮膚過敏者,可搽抗過敏藥膏並及時前來醫院處理。

天灸貼葯期間應注意清淡飲食,不宜嗜吃生冷,以防損傷正氣影響療效;貼葯後不宜進行劇烈活動以免大量出汗導致藥膏脫落弄髒衣物。

貼葯治療後皮膚會有輕微燒灼感、刺痛感,成人一般可以忍受;兒童貼葯刺痛感往往比大人明顯,也不耐受,因此孩子貼葯後哭鬧,應仔細查看貼葯情況,適當縮短貼葯的時間,或者馬上將藥物清除乾淨,以免灼傷皮膚。如果出現水泡,就要注意保護,避免被小孩抓破引起感染。

文、圖: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何雪華 通訊員查冠琳、吳遠團

編輯:李威 責編:宋莉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