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羅生門和人性的黑洞

·關注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626篇原創首發文章

就在這個月,這一屆的人類為“黑洞”這個宇宙引力怪獸的C位出道舉辦了一場在線狂歡節。而我卻喜歡,把一個扎根在科學世界裡的詞拔根而出,嫁接到人生和生活中來。這種越過邊界的討論,也是我落筆的愉悅所在。

人生裡的“黑洞”實在是太平常了。

看看自己,人到一定歲數很容易活成一樁“冤假錯案”。即便是人們眼巴巴地抱著時代的大腿,牢牢銘記馬雲先生(及其無數變種)996的故事,以免被其高速離心力甩出去的焦慮感,同樣是一種“黑洞效應”,畢竟人能在火熱炙烤的時代旁做一個冷冷的反義詞的,總還是少數。

再看看別人,謊言、偏執、九曲心腸,滿屏都在上演“羅生門”。明大桃花事件,北大吳謝宇犯罪之謎,仁濟醫院專家因拒絕接診插隊病人被警方帶上手銬帶走事件……。老天假裝厚愛我們,眾多選項一字排開,人們都紛紛選擇貪婪、夾雜謊言、編織“圈套”,試圖將真相掩埋於糟亂的回憶之中,卻把內心的“黑洞”一覽無余地擺在我們面前。

所以看起來,除了天降橫禍外,更多的“黑洞”不過就是人性的集中營,輕而易舉就能把你圈進去。

有些故事在人間一割就是一大茬,我舉幾個例子你們感受下。

小時候認識的一位同齡夥伴,總是被父母要求出人頭地,要爭氣。365天不間斷練琴,不然就被他媽媽用鞭子抽,後來很久都沒有他的消息。等再聽到他的名字,聽說已經被關進了瘋人院。

近來聽說身邊有位年輕姑娘,一直被父母催婚,甚至被要求和一些與她自身條件大相徑庭的對象相親,她不堪重負搬出來自己住,還是不堪其擾,心理狀況每況愈下,目前幾乎要發展到抑鬱的邊緣。

有位海外的藤校教授在網絡喊話,說他有一個中國學生,其實早就知道自己並不熱愛科研,但因為從小學到大學,都是第一,所有人都希望他考上美國一流大學,最後他被普林斯頓錄取,說這也是為了完成別人對他的期待。

怎麽說呢,如果把中國傳統家庭裡犄角旮旯的故事全部抖落出來,估計能拍一堆《都挺好》吧。

所以你看,對世俗意義的迷信是顯而易見的“黑洞”。要爭氣啊,要符合期待啊,要順利結婚生子啊,更糟糕的——起碼要從表面上營造這一切啊。它把芸芸眾生牢牢吸附,幾乎成為一種“不可抗力”。哪怕他們一點都不快樂,但至少看起來人生的“順流而上”能換來表面的和平。再加上,如果上一代以自身短暫的經驗為標杆而又缺乏反思,順理成章會把這套行為模式延續複製,影響下一代,再下一代。就像原來是妖的,被迫吸進了法海的盆缽,到後來自己主動成了法海,再去吸其他的異類。所以這世上就算你一個人腦子清楚,人生的順遂和清明也不是唾手可得的。

我沒有一點要和俗世對立的意思,只是我們要允許一部分人熱熱鬧鬧跟著大部隊在世間行走,也要允許另一部分人可以戰勝無謂的虛榮和面子,大大方方地和“我樂意”兩軍會合。人要活得長一點,活得開一點,才會知道人類的活法其實很多,不要以為你自己的活法最好,你的“理所應當”就是你的“黑洞”。李宇春曾經被記者採訪,問她覺得女人什麽時候最美,她說,“當她不被定義的時候。”

人發現“本我”的時間長短不一,但人的本質都是希望得到平靜和快樂,而做“本我”更容易讓人感到快樂。你以為那些人是“離經叛道”嗎,或許他們是比周圍的人更早地發現了“本我”,判了他人的歪道,卻上了自我的正道。

人對貪婪和欲望的迷戀,也是“黑洞”。王安憶有句話很精準——人心最經不起撩撥,一撥就動,這一動便不敢說了,沒有一個人到好就收的。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大部分人都是在牛市中虧錢的,而非熊市。但過完每一輪周期,韭菜們仍會以一張張“若隻如初見”的無辜單純臉一遍遍前仆後繼地“慷慨赴死”,還以為命運再次給他鋪開了紅地毯呢。人的記憶很不靠譜,貪欲倒是固若金湯。

拚多多的創始人黃錚說過,他的貴人段永平傳遞給他一個很最重要的信念是,做人要本分,以平常心來做事會更好,因為平常人是很難有平常心的。我覺得這句話特別適合這個時代。

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在焦急地挪動位置,停留原地意味著失敗;每個人都在尋找捷徑,本本分分行事意味著無能。人一進入社會,心上總是會生出許多褶皺,臉上被鍍上沉重的顏色,相信的都開始不相信了。本分和平常心都和貪欲相悖,大概中國文化歷來也貶抑本分——人們不善公平競爭,倒是喜歡破壞規則,講究生存和謀略,覺得“示假隱真”“暗度陳倉”“調虎離山”之類總是好過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公平對抗罷。

即便是九五之尊,生下來就碾壓眾生的皇帝,也不過是一個欲望的奴隸。中國古代皇帝的權力之大,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當然皇帝也心知肚明他的一切都來自權力,常年都高度緊張,草木皆兵。比如秦始皇每天規定自己要看完120斤的竹簡才能休息;朱元璋每天都把皇宮當戰場,白天察言觀色,晚上嚴密巡查,連心腹也不例外;而雍正在位十三年,竟然寫出了1000多萬字的朱批,就算放到作家堆裡也算戰鬥機了。

但事實上,中國古代皇帝也是最高危的人群,非正常死亡率近一半,生存質量差,出現精神分裂的比例遠高於常人。但利益的焦點就是力量的焦點,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裡無數男人為了拿到這張幾乎和GDP同等價值的彩票不惜骨肉相殘,當年胡亥篡位就把18個兄弟斬首,10個姐妹車裂,殺得乾乾淨淨,驚駭程度聞所未聞。想想這些被欲望黑洞所累之人也是著實可憐,跳進此生的一處黑洞,就要用千萬年的罵名來換。

最讓人心疼的,大概要算命運帶來的“黑洞”。有句話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作家麥家或許算後者。他小時候,父親是右派,爺爺是個基督徒,外公是地主,在那個年代這樣的組合無異於魔鬼家族。他沒有朋友,常常受辱,被同齡人拋棄。後來他寫作,筆下的主人公或瘋或死,都源於他內心的“黑洞”,這個洞就是來自他不幸的童年。

即便後來寫作為他帶來無限榮光,他說,如果有選擇權的話,他寧願用一事無成去換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就像他說的,童年是一個人的尾巴,你想剪都剪不掉。童年被打擊過的人,那個傷疤是永遠的。成年之後的挫敗,就像沙灘上留下的痕跡,潮水過去就沒了,但童年的創傷是水泥地上的一個印,怎麽也消失不掉。

我挺喜歡麥家老師的,他在杭州西溪濕地開了一家書屋,叫麥家理想谷。門口掛著塊小黑板,上面寫著“讀書就是回家”。室內布置很溫馨,我躺在寬大柔軟的沙發裡差點都站不起來。但在他講到童年的那一刻,我真的,一點都不羨慕他。

“黑洞”對人生的敵意在於偏執。腦子像是被釘在一根柱子上無法動彈,人看不到生活的遼闊,容錯率極低,遇到考驗能翻盤的機會更小。

陷在“童年黑洞”裡的人往往不會知道,任何人都是值得被愛的,這是生而為人的基礎。陷在“欲望黑洞”裡的人不會覺察,任何成功和欲望的達成都伴隨代價。而陷在“世俗黑洞”裡的人也不會相信,人往往高估了世俗的正確性,而低估了自己的判斷力。

我不喜歡寫喪氣的文章,但某些時候,我們真的需要認真審視這些悄然發生並早已習以為常的生活,就像在經久不散的霧氣中看清某個怪物的輪廓,警惕它長驅直入,攻城略地。

世界活在不斷翻篇的故事裡,以遺忘大多數故事為代價,而人活著,卻是需要一點定力的。在任何斬釘截鐵、前仆後繼、被某種意識形態吞沒之前,不如看看,是心之所向,還是黑洞所在。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圖片 | 視覺中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