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後,斯巴達為何受到了全希臘的抵製?

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後,斯巴達拒絕其希臘同盟者分享戰爭的勝利成果,並在希臘大陸及地中海肆意拓展其勢力範圍。從而與其同盟者忒拜、科林斯等希臘城邦的關係很快出現嫌隙。

在亞洲,由於斯巴達先是幫助波斯王子小居魯士與國王阿塔薛西斯二世爭奪王位,後又打著保衛小亞細亞希臘城邦獨立的旗幟,公然遠征波斯,因而它與波斯的關係也惡化到了極點。為反擊斯巴達的入侵,波斯采取多種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派遣使者遊說斯巴達同盟者起而反抗。

公元前395年,在波斯的煽動下,忒拜、雅典、科林斯、阿爾戈斯等希臘城邦結成聯盟,與斯巴達展開戰爭,戰爭持續達八年之久,因陸地戰役多在科林斯附近進行,故史稱“科林斯戰爭”。雖然科林斯戰爭主要在斯巴達及希臘城邦忒拜、雅典、科林斯、阿爾戈斯等之間進行,但是它的起因、進程及結果都與波斯密切相關。

一、斯巴達同盟者對它的懷恨和疑懼是科林斯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

大體來說,兩方面的因素誘發了科林斯戰爭,一是斯巴達同盟者對它的疑懼和懷恨;二是波斯對斯巴達同盟者的煽動和支持。前者是科林斯戰爭發生的內在原因和根本原因,後者是科林斯戰爭發生的外在原因、催化因素。

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以後,斯巴達的行徑引起其同盟者的疑慮、恐慌,它們唯恐失去自己的獨立地位,正如學者漢密爾頓所指出的,斯巴達的專橫行徑在希臘疏遠了越來越多的同盟者。一個欽佩斯巴達的雅典人也說:“任何一個斯巴達公民的意志都是附屬城邦的絕對法律。斯巴達除了自己那一套規矩以外,對於別人的生活方式毫無所知。各地的希臘人對此很不滿意。”

戰後斯巴達首先在希臘的中北部擴展勢力。公元前404年,一位名叫赫羅德斯的拉利薩人在一篇演說辭中,敦促拉利薩人與斯巴達人一起進攻馬其頓的阿凱勞斯國王,以收回祖先遺留給他們的土地,這片土地位於色薩利和馬其頓之間的佩拉比亞口,在古典時代為色薩利地區的拉利薩所有,但現在卻被馬其頓所據。由此,斯巴達與馬其頓發生了戰爭。

二、希臘城邦普遍感到一種危機

約公元前400年,斯巴達人派赫利皮達斯前往特拉啟斯地區處理赫拉克累亞的危機,以控制從南方進入色薩利的通道。此外,據色諾芬記載,公元前五世紀末四世紀初,斯巴達與非累的僭主呂科夫隆結成同盟,狄奧多魯斯還提到,公元前395年,在法薩魯斯駐有一支斯巴達的雇傭軍。

公元前400年,斯巴達還發動了對小亞細亞的遠征,並進佔塔索斯、色雷斯,這樣它就從歐亞兩個方向對赫勒斯謗海峽形成遏製之勢。

公元前五世紀,雅典人己經以自己的實踐表明,任何一個以愛琴海和小亞細亞為基礎的帝國,都有潛力把希臘大陸置於其控制之下。其後公元前四世紀,馬其頓亞歷山大滅亡波斯也采取了這條路線。這樣,比奧提亞、科林斯、阿爾戈斯就擔心斯巴達從海陸兩個方面對自己形成包圍圈,雅典則擔心它從黑海地區進口糧食的生命線會因斯巴達佔領赫勒斯傍海峽而被切斷。

總之希臘城邦普遍感到一種危機,認為它們被斯巴達的擊潰和統一只是時間問題。此外,它在西西裡和埃及的擴張更證實、加劇了希臘城邦的憂慮。

三、科林斯的忿恨

自公元前413年斯巴達幫助敘拉古擊敗雅典對西西裡的遠征後,雙方一直都保持著聯繫。在伊奧尼亞戰爭和迎太基戰爭中,敘拉古等城邦和斯巴達互相援助。

公元前404年,他派阿勒特斯去西西裡,暗中幫助敘拉古的狄奧尼修斯一世鞏固其僭主統治,以確立其在海外的卵翼,並且殺害了敘拉古民主派的領袖、科林斯人尼科特勒斯。

以後,為加強狄奧尼修斯的力量,斯巴達還允許他在斯巴達人中招募雇傭兵。公元前396年,它進一步派遣法拉克斯率30艘戰船去援助狄奧尼修斯一世,公開其支持僭主的政治態度。我們知道,敘拉古原是科林斯的一個殖民地。這樣,本來就對斯巴達滿腹怨言的科林斯,對這種劫奪其勢力範圍的行徑更加忿恨。

雖然有關斯巴達與埃及關係的史料不多,但是狄奧多魯斯提到,因為波斯重建腓尼基艦隊,斯巴達人預見到未來的戰爭將會規模宏大,除派國王阿蓋西勞斯去亞洲指揮遠征之外,還在公元前396年派使者去埃及,與埃及國王奈費琉斯結成同盟,國王贈之以100艘三層槳戰船的裝備和大量的穀物。

斯巴達在這兩個地區的擴張愈令希臘城邦對它們的獨立感到憂心忡忡。

四、斯巴達推行寡頭政治

雅典戰敗不久,斯巴達就在希臘各城邦中推行寡頭政治,愈加引起其同盟者對自己前途、命運的擔憂。

奈玻斯說:“斯巴達人之所以招致全希臘的憎恨,就是因為儘管它打著結束雅典殘暴統治的旗幟,但是還未等羊河戰役結束,來山德就以斯巴達人的名義,把控制所有希臘城邦確立為其唯一的目標。”

狄奧多魯斯也指出,戰後斯巴達人“任命來山德為海軍大將,命他在各城邦中設置稱為哈摩斯特的行政官員,”並解釋說,“因為斯巴達人憎惡民主政治,希望這些城邦都有寡頭政府。”此外,拜佔廷、卡爾克東等城邦還駐扎有斯巴達的衛戍軍。斯巴達的上述行徑令各邦對自身的獨立心下感到惴惴不安。

西利指出,斯巴達掌握希臘霸權後,插手希臘城邦內部政治中的黨派鬥爭,這被希臘各邦認為是斯巴達有計劃地逐步剝奪它們獨立的一個重要步驟。

五、希臘城邦的內部普遍存在著政治派系的鬥爭

公元前404年斯巴達打垮雅典帝國,成為希臘霸主後,支持這些城邦中的一個派別掌權,從而把另一派推向了自己的對立面。譬如在忒拜,萊翁提亞達斯、阿西亞斯、寇埃拉塔達斯領導的一派執行親斯巴達的政策,伊斯邁尼亞斯、安提特烏斯、安德洛克雷達斯領導的一派則奉行反斯巴達的主張。雅典的情況略有不同,它內部的兩個派別都持反斯巴達的態度,但在時機的選擇上存有分歧,如厄庇克拉特斯、凱法魯斯領導的一派一直毫不掩飾他們反斯巴達的政治主張,雅典流亡者科農被波斯重用為海軍大將後,他們就敦促雅典人以武器和人力援助科農指揮的艦隊,反對斯巴達。而特拉西布魯斯領導的一派則直至公元前395年忒拜前來尋求結盟時才公開其反斯巴達的態度,此前他們一直謹小慎微地侍從斯巴達,派分遣隊隨斯巴達人南征北戰。

波斯特使提摩克拉特斯隨身攜帶50塔蘭特銀出使希臘,周遊忒拜、雅典、科林斯、阿爾戈斯各邦,也是利用各邦內部的黨派鬥爭,來改變上述諸邦在外交上的政治走向。

六、斯巴達對忒拜的遏製

早在《尼西阿斯和約》簽訂之時忒拜己有反斯巴達的傾向。戰後面對斯巴達在中、北希臘—比奧提亞邊境的勢力擴張,忒拜擔憂它會迫使自己解散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得到鞏固和發展的比奧提亞聯盟。忒拜的這種擔憂並非祀人憂天,因為戰後在處置雅典問題上,斯巴達一意孤行,拒絕接受忒拜、科林斯等同盟者鏟除它的要求,而是在雅典設置三十僭主政治。

斯巴達之所以如此行事,可能是考慮到如果雅典消失了,將會使忒拜的勢力過度膨脹,因為忒拜所在的比奧提亞地區與雅典毗臨,且它是斯巴達長期佔據狄西利亞的最大獲益者,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其控制的比奧提亞聯盟不僅沒有受到削弱,反而得到空前的鞏固和發展。

雅典作為一個強邦消失以後,忒拜將成為斯巴達維護其在希臘世界霸權地位需要遏製的第一目標。所以,正是考慮到戰後遏製忒拜勢力發展的需要,斯巴達才保留了雅典。而戰後,它拒絕同盟者分享戰爭的勝利果實,更加劇了這種懷疑。

七、雅典夢想恢復海上帝國

學者戴芒德認為,雖然比奧提亞聯盟派軍隊參加了小居魯士的遠征,但這並不是一種親斯巴達的行為,它的目的很可能是為了獲得波斯的進一步幫助。

而此時的雅典不僅想保持自己的獨立,而且還夢想恢復公元前五世紀的海上帝國。演說家安多基德斯就指出,公元前392年,雅典人因夢想收回“凱爾索涅蘇斯、殖民地、海外的土地財產,以及出借的貸款”,而拒絕接受斯巴達的議和讓步;另外,戰後雅典在派遣分遣隊追隨斯巴達東征西討的同時,還保持著自己的獨立性,如表彰忠誠的薩摩斯人,重新授予親雅典的塔索斯人以代理身份。

而阿爾戈斯是斯巴達的宿敵,它一直夢想恢復在邁錫尼時代其在伯羅奔尼撒享有的霸權地位,故阿爾戈斯也是堅定的反斯巴達派。

八、反斯巴達的希臘城邦進一步聯合起來

儘管這些希臘城邦都想削弱斯巴達的力量,然而它們任何一個都不敢直接向斯巴達發起挑戰。最初忒拜、科林斯等對斯巴達只是采取不合作的抵製政策,尤其是在軍事上。譬如,忒拜、邁加拉等同盟者不理會它的禁令,抗命收容從三十僭主統治下的雅典逃出的流亡者,忒拜甚至為這些流亡者提供幫助,讓他們武裝打回家鄉去。

實際上,忒拜的這一舉動與它以前要求鏟除雅典的主張,在本質上並不衝突。它先前要求鏟除雅典是為了防止斯巴達吞並雅典,而現在幫助雅典民主流亡者推翻三十僭主政治,目的也是防止雅典成為斯巴達的附庸。

公元前396年阿蓋西勞斯遠征亞洲時,忒拜公然在奧力斯與之對抗。至公元前395年,反斯巴達的希臘城邦則進一步聯合起來,與其展開積極的武裝鬥爭。雖然當時斯巴達掌握希臘世界海陸霸權,任何一個希臘城邦的力量都不足以向其發起挑戰,但是它們之間的聯合,尤其是大邦之間的聯合,卻能與之抗衡。

安多基德斯指出:“雅典與忒拜的合作將無敵於天下。”然而,在斯巴達仍然掌握海上霸權的情況下,雅典雖然渴望與其他城邦聯合對抗它,但卻不敢貿然邁出這一步,因為至少它的進口穀物還受製於斯巴達,戰後初期雅典對其所作的只能是低眉垂眼、虛與委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