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線影展:不變的鍾鼓樓,流動的北京城

2010年,美國《時代》周刊評選“亞洲之星”,鍾鼓樓一帶被評為“消失前最值得看的地方”。攝影師張潔耗時八年,對北京鍾鼓樓一帶的發展變化進行了記錄。近幾十年來,鍾鼓樓地區在不斷地變化著。張潔作為一個攝影人,他認為記錄這些時代變遷是一種義務,也是他的責任。(攝影師:張潔 編輯:釘子)

拍攝時,他放下自己的職業立場,沒有了報導攝影嚴格的時間限制,不為完成報導任務,不為發表作品,一身輕鬆。放下沉重的長槍短炮,一台微單,用第三隻眼去尋找應該裁剪的動態和場景(景別),之後輕輕地按動快門。拍攝一幅幅老百姓喜、怒、哀、樂的畫面;一座座老宅、老樹、老門洞的光影……

對於鍾鼓樓地區,他有著特殊的情感。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張潔5年的中學時光就是在這兒度過的。“我會常常回憶起那段歲月——鄰裡間的嬉笑怒罵,胡同裡的灰瓦樹杈。”

這些並不高大尚的照片,是鍾鼓樓周圍曾經發生的故事,是居住在這裡的人們春夏秋冬的生活軌跡,是北京城變化的縮影,是社會發展的一瞬,更是在太空維度上的光影年輪。

張潔是專業攝影記者,懂得見證、紀錄、呈現的要詣,知道如何將過去與現在的符號資訊有機地結合於畫面中,通過一個個活靈活現的生活場景,進程式地講述身邊的故事,既有十足的老北京味道,又有證實力很強的變遷細節,還有直面問題的苦澀。——策展人鄧維

2010年3月8日,後海。大雪紛飛,老人穿著短褲奔跑在街上。不是標新立異,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愛好運動人遵循的習慣。

2010年3月8日,西絛胡同。全國兩會期間,街頭執勤的大媽。北京的大媽很熱情,北京的大媽很認真,北京的大媽很有名。

2013年5月24日,南官房胡同。玩耍著的女孩兒。

2013年9月20日,趙府街。玩“推車遊戲”的孩子們。在過去,玩具比較少的年代,類似的遊戲很多。

2013年12月22日,後海聾啞學校。一名冬泳愛好者下水前在這兒剪個頭。他說,5塊錢,便宜!剪完下水一洗方便又痛快!

2014年2月15日,鍾鼓樓廣場。黑芝麻小學的學生在玩“鬥雞”,快樂地享受著寒假的最後一天,儘管環境監測顯示當天屬於重度霧霾氣象,有關部門發布了黃色預警。

2014年3月22日,豆角胡同。年輕的養鳥人。北京人愛玩兒,養鳥、養金魚、玩葫蘆……他們已玩兒出了花樣,玩兒出了文化。

2014年3月22日,草廠東巷。狹窄的胡同阻止了120急救車的通過,醫護人員只能推車進入胡同急救。

2014年5月28日,鍾樓灣胡同。家住鍾樓灣28號院的住戶面對鍾樓,看著已經被拆成廢墟的22號院。

2014年9月8日,張旺胡同。中秋節,一個難得的好氣象,一個迎親嫁女的好日子,一對新人高高興興地走出胡同。

2014年12月17日,鍾樓灣胡同40號院。兩天前,這座院子裡的部分房屋被拆除了,留下來的住戶依然過著他們往日的生活。

2015年4月18日,鍾樓灣胡同原14號院。施工人員按照規劃設計,拆除紅線內建築後,正在砌一道仿古牆。

2015年10月9日,鍾樓腳下。94歲的直姓老爺子拿著他的“赤龍”尋找 “大公雞”。十幾分鐘前,老爺子的“大公雞”不翼而飛(被盜了)。據老爺子說,“赤龍”和“大公雞”原本是一對,有幾百年的歷史,是他祖輩傳下來的。

2016年6月25日,方磚廠胡同口。一個悶熱的夜晚,“全副武裝”的“孫悟空”等待客人上門,與客人拍一張合影收費20元。

2017年5月16日,鍾樓腳下。融入其中感受老北京文化的遊客。每年,鍾鼓樓都以她厚重的歷史文化、人文環境吸引著大量的旅遊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