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聚焦藥企核查風暴:藥企行賄案頻發,銷售費有的達百億

康美藥業財務事件的蝴蝶效應正迅速擴散開來。6月4日,財政部宣布開展2019年度醫藥行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共涉及77家醫藥企業。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此次檢查名單中的77家醫藥企業共涉及了29家A股醫藥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上市公司控股公司或參股公司,另外還有一家藥企是港股上市公司石藥集團的控股公司。

記者發現,上海醫藥、複星醫藥等去年銷售費用前五名藥企均被“檢查”,上海醫藥銷售費用已超百億,增幅達49.21%,而其營收增幅只有21.58%。

A股284家藥企去年銷售費用總額超2400億,34家企業銷售費用的營收佔比超50%,有多家已超6成,甚至達7成以上。同時多家上市公司的銷售費用增幅遠超營收增幅,有的已收到年報問詢函。而這背後又是藥企行賄案頻發,長生生物、康美藥業、步長製藥、沃森生物、中恆集團等均曾卷入行賄案。

東莞證券在研報中表示:本次抽取檢查的藥企既有知名度高的上市公司,也有小型地方藥企;既有研發護城河深的頭部藥企,也有深陷輿論漩渦的高行銷費用企業,抽檢樣本代表性強;本次檢查不僅僅是對前期康美藥業事件的延伸,預計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對不同類型的藥企成本進行摸底,為後續第二批帶量採購的頒布做準備。

新京報從即日起將推出“藥企會計信息核查風暴”系列報導。

上海醫藥等去年銷售費用前五名均被“檢查”

A股284家藥企去年銷售費用總額超2400億,34家企業銷售費用的營收佔比超50%;上海醫藥銷售費用過百億,為110.58億,增速遠超營收增速,去年歸母淨利潤是38.8億。

事實上,針對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的工作已連續開展多年。例如《財政部發布2018年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就顯示,此前,圍繞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這條主線,財政部隨機選取鋼鐵煤炭行業、互聯網行業的部分龍頭企業開展了檢查。

那麽,這次為何會對醫藥行業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

“本次財政部開展2019年度醫藥行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主要是康美事件引起的,這對藥企的行銷等費用的合規性都會產生影響,企業如果有不合規的行為,將會受到很大影響。”醫藥專家趙衡告訴新京報記者。

據媒體報導,本次檢查的重點內容主要是費用、成本、收入的真實性,以及是否存在私設“小金庫”現象;行銷人員的薪酬支付是否合規;是否存在按照採購藥品數量向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銷售返點現象;庫存管理、合約簽訂、銷售發貨、款項收取等流程控制是否有效,是否存在藥品空轉現象等。

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A股284家藥企的銷售費用分別約為1380.93億元、1819.2億元、2433.44億元。

2018年,銷售費用排在前五名的上市藥企由高到低依次為上海醫藥、複星醫藥、步長製藥、華潤三九、恆瑞醫藥。

巧合的是,這5家上市公司都在這次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的名單上。

以110.58億元的銷售費用居於首位的上海醫藥也是A股284家藥企中,唯一去年銷售費用超過100億元的企業,而其去年歸母淨利潤是38.8億。

根據上海醫藥2018年年度報告可知,由於銷售規模的增長,其2018年的銷售費用比2017年同期增長49.21%,不過其營業收入2018年同比僅增長21.58%。報告期內,公司工業銷售費用總額689,315.73萬元,佔工業營業收入的比例為35.42%。與銷售費用相比,上海醫藥去年的研發投入約為13.8億元,研發投入總額佔營業收入比例為7.14%。

仔細觀察上海醫藥銷售費用的構成,其包括職工薪酬及相關福利、市場推廣及廣告成本、差旅和會議費用、運輸費用、租賃費、無形資產攤銷、辦公費用、固定資產折舊、倉儲費和其他。其中,市場推廣及廣告成本所佔的費用最高,約為44.26億元,佔比約為40%,差旅和會議費用14.9億元,佔銷售費用總額的21.62%,此外銷售費用中的“其他”一項則達11.35億元,佔比16.47%。

深交所在發給通化金馬的年報問詢函中指出,2018年,製藥行業銷售費用對營業收入佔比的平均水準為25.11% ;根據Choice金融終端數據可知,2018年,A股284家藥企中,有125家企業的銷售費用對營業收入佔比在這個平均水準之上,其中34家企業這一數據在50%之上。

有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醫藥行業始終存在重銷售輕研發的問題。而此前已有上市公司因銷售費用增幅與營收增幅不匹配被問詢。

2018年,萊茵生物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分別為0.37億元、0.64億元,分別比上年(2017年)同期增加32.23%、25.77%,而同期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同比減少22.68%。對此,深交所要求萊茵生物說明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大幅增加的具體原因,以及上述費用增長與營業收入變動不匹配的原因。

5月14日,深交所對興齊眼藥下發年報問詢函,“2019年4月9日以來,興齊眼藥股價連續上漲,多次達到股價異動標準,累計漲幅超過200%。”因此,深交所要求興齊眼藥核查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5%以上股東、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直系親屬近2個月買賣興齊眼藥股票的情況,是否存在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的情形等;另外,興齊眼藥2018年銷售費用19339.79萬元,佔報告期營業收入的44.85%,銷售費用同比增長44.51%,而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增19.78%。深交所要求興齊眼藥結合其銷售業務模式、銷售費用明細構成、行業特徵、同行業可比公司銷售費用同比增速及其與營業收入增長的匹配性等分析說明銷售費用和營業收入增長差異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

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2018年,A股284家藥企的研發費用約為332.66億元,平均每家僅為1.17億。其中,上海醫藥去年的研發費用約為10.61億元(未算本期資本化研發投入),排在上市藥企的第四位。

藥企行賄案頻發:康美藥業、步長製藥、沃森生物均曾卷入行賄案

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相當一部分藥企存在“商業賄賂”的情況。而77家中的步長製藥、沃森生物都曾卷入行賄案,而未在77家中的康美藥業、*ST長生也曾卷入行賄案。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此次檢查名單中的77家醫藥企業共涉及了29家A股醫藥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上市公司控股公司或參股公司,另外還有一家藥企是港股上市公司石藥集團的子公司。

根據Choice金融終端數據可知,這29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有26隻當天股價下跌,總市值一天一共蒸發約151億元。而放眼整個醫藥板塊,284家A股上市藥企6月4日的總市值一共蒸發了約585億元。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谘詢創始人史立臣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不僅是上市藥企,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會對整個醫藥行業產生很大的影響。

東莞證券在研報中表示:從檢查內容看,檢查項目包括費用、成本和收入的真實性等,其中提到的會議費、空轉發票抬高成本、高開增值稅發票、銷售返點檢查等項目都是帶金銷售高發地。帶金銷售作為歷史遺留問題,在老齡化加深的當下,給醫保基金帶來了巨大壓力。

有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相當一部分的藥企存在“商業賄賂”的情況。而77家中的步長製藥、沃森生物都曾卷入行賄案,而未在77家中的康美藥業、*ST長生也曾卷入行賄案。

*ST長生至今未公布2018年年報,其2017年年報顯示,2017年長生生物銷售費用為5.83億元,同比增加152.52%,其解釋稱,主要系行銷模式受疫苗流通條例影響推廣費、市場服務費、會議費和運輸費增加所致;其“推廣服務費”為4.42億元。在疫苗銷售過程中,長春長生涉及多起行賄。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王峰受賄、貪汙二審刑事裁定書”就涉及長生生物員工。王峰原為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防疫站的站長,其因貪汙罪、受賄罪,獲刑8年3個月。據公開資料顯示,王峰1968年6月出生,是寧陵縣人。他在2010年至2015年,擔任寧陵縣衛生防疫站站長期間,利用其決定採購疫苗的職務便利,多次非法收受業務員給付的回扣款。王峰在此期間,收受了長生生物業務員吳玉海給予的狂犬疫苗、水痘疫苗回扣款164000元。

而除了長生生物,還有多家醫藥公司,也向王峰行賄,且款項均為“疫苗回扣”。這也是醫藥行業的冰山一角。

2015年,因涉嫌犯受賄罪,尹紅章(曾擔任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注冊司生物製品處處長、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注冊司生物製品處處長和藥品審評中心副主任等職務)被拘傳。2016年的一審判決顯示:尹紅章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並處罰金50萬元;在案扣押的338.2萬元、象牙一根,依法予以沒收。

隨著這起案件的水落石出,多家藥企的行賄事實也被公之於眾,據悉,共有9家藥企向尹紅章行賄。

2016年7月8日,原任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安全生產監管處處長蔡明被逮捕。2018年,一審判決結果為:蔡明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年六個月,並處罰金40萬元;犯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扣押的被告人蔡明的受賄違法所得人民幣532萬元、美元1萬元(折合人民幣63495元)、港幣105萬元(折合人民幣843867元),予以沒收,上繳國庫;扣押的被告人蔡明不能說明來源的財產差額部分人民幣7140211.8l元、美元40663元、港幣483810元(存放於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檢察院),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與尹紅章受賄案相比,蔡明受賄案所牽涉的藥企更多。根據裁判文書網可知,2004年1月至2016年6月,蔡明在先後擔任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安全生產監管處副處長、辦公室主任、藥品安全生產監管處處長期間,利用主管藥品生產許可審批、質量管理規範認證及藥品生產企業日常監管等職務便利,為廣州巨虹藥業有限公司等28家企業謀取利益。

在這28家企業中,也有A股上市公司身影。“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蔡明利用職務便利,為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謀取利益,先後3次收受該公司總經理馬某、副總經理李某某賄送的現金共計港幣30萬元。”

事實上,步長製藥、沃森生物等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都曾陷入行賄醜聞,在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鄭筱萸受賄案中,為了讓鄭筱萸給步長製藥申報的“腦心通膠囊”從地方標準升級為國家標準提供幫助,原步長製藥集團董事長趙步長曾向鄭筱萸行賄1萬美元。

醫藥行業為何行賄受賄案件頻發?有業內人士表示:“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藥品也具有市場屬性,需要通過市場機制與市場化方式進行銷售,但藥品的銷售渠道多為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附帶了一定的社會性和功能性,政府監管也相對嚴格。企業產品要進入市場或擴大用量,就得通過監管部門或醫療機構背書,而且目前市場上存在一定的同質化競爭,競爭相對激烈,也就有產生一系列問題的可能性。”

康美藥業等財報造假,天聖製藥製假售假被起訴

藥企行業的亂象頻出:康美藥業財報造假、天聖製藥生產銷售假藥等也已被曝出,此外,2016年3月,沃森生物子公司山東實傑嚴重違反《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規定;2016年9月複旦複華控股子公司複華藥業因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累計被罰款約2.66億元

醫藥行業亂象不止於“商業賄賂”,財報造假、生產銷售假藥等也已被曝出。前者以康美藥業為典型,後者最新曝出了天聖製藥製假售假。

4月30日,康美藥業以“會計差錯”為由“抹掉”299億元貨幣資金,瞬間引發市場熱議。隨後,監管函、問詢函紛至遝來。5月17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初步查明,康美藥業披露的2016至2018年財務報告存在重大虛假。

此後不久,多家上市藥企收到了年報問詢函,交易所關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是否進行了利潤調節、業績“變臉”原因、銷售費用增長與營收增長差異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商譽減值的風險以及對公司的影響、是否存在商業賄賂等方面。

5月28日,天聖製藥發布公告稱,收到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的起訴書。起訴書認為,天聖製藥和其實控人劉群涉嫌部門行賄罪;天聖製藥涉嫌生產、銷售假藥罪;劉群涉嫌生產、銷售假藥罪、職務侵佔罪、挪用資金罪、虛假訴訟罪;天聖製藥原總經理李洪涉嫌生產、銷售假藥罪、職務侵佔罪、挪用資金罪。

6月4日,在天聖製藥對深交所關注函的回復中,外界得以獲悉上市公司生產銷售假藥的過程和金額。

2016年12月中旬,天聖製藥全資孫公司國中醫藥因生產車間消防問題無法生產,剩餘大量包裝材料,庫存部分未炮製加工的中藥原材料。此時,天聖製藥全資子公司取得了重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編號為渝20160119號的《藥品生產許可證》,證載的生產範圍為:中藥飲片及毒性中藥飲片,有效期至2021年9月12日,並於2016年12月1日至12月3日進行了現場檢查,正等待頒發藥品GMP證書。

為保證庫存的原材料能夠按時炮製,劉群決定讓國中醫藥人員到天聖重慶的場地進行生產。2017年3月15日天聖重慶藥品GMP認證審查公示,4月10日,取得了重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編號為CQ20170013號《藥品GMP證書》,有效期至2022年4月9日。而後,中藥飲片一直在天聖重慶的場地生產。庫存、銷售均登記在國中醫藥名下,銷售回款也是直接匯入國中醫藥账戶。上述中藥飲片涉及金額合計人民幣445.80251萬元,銷售中藥飲片金額合計人民幣396.975378萬元,佔公司年銷售收入均不足0.5%。

回復公告稱,上述中藥飲片生產銷售行為,違反國家藥品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2015年修訂版)第四十八條第三款第(二)項“依照本法必須批準而未經批準生產、進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即銷售”的規定,按假藥論處。

新京報記者 閻俠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賈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