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媽必讀│我家寶寶不管白天晚上,睡覺時老是出汗,什麼情況?


我家寶寶睡覺總是出汗,醒來後稍微活動一下也出汗,這正常嗎?

出汗是一種正常生理功能,汗液通過人體的汗腺分泌。出汗是人體調節體溫、保持體表的基本濕潤和排泄廢物的一種生理功能,當體內熱量過多時,體溫升高,這時體溫調節系統就會起作用,使身體出汗,通過汗液在體表的蒸發而把多餘的熱量散失掉,使體溫降到恆定值。


但寶寶總出汗,稍微活動一下就出汗。很多父母會認為是孩子體虛,或孩子的營養沒有跟上,實際上還有一些更深層次的原因可導致出汗。


中醫認為,汗是人體五液之一(五液是指汗、涕、淚、涎、唾五種體液),由陽氣蒸化而來。心主血,可以理解為汗是血液轉化過來的,衛氣為陽,營血為陰,陰陽平衡,營衛調和,則汗津內斂。如果小兒多汗,盜汗多是由體虛引起,這時就需要注意了。


經常出汗多為虛症,自汗以氣虛,陽虛為主;盜汗以陰虛,血虛為主。


小兒臟腑嬌嫩,元氣未充,腠理不密,所以容易出汗。若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脾胃失調,肺氣虛弱,均可自汗或盜汗。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肺脾氣虛,表虛不固,故汗出不止。


營衛為水谷之精氣,化生血脈,行於經隧之中為營氣,其不循經絡而直達肌表,充實於皮毛分肉之間為衛氣,故有營行脈中,衛行脈外之論述。正常狀態下,營衛之行不失其常。



看完上面的這些介紹,都已經恍惚了。寶寶出汗多,到底哪兒出問題了呢?不及時調理又有什麼危害呢?


其實很簡單,這四種情況會導致寶寶多汗。

1. 肺衛不固 2.營衛失調 3.氣陰虧虛 4.濕熱迫蒸。

1.肺衛不固


癥狀:以自汗為主,或伴盜汗,以頭部、肩背部汗出明顯,動則尤甚,神疲乏力,面色少華,平時易患感冒。


分析:以體虛的寶寶多見。陽主衛外而固密,肺主皮毛,肺衛不固,津液不藏,故汗出。頭為諸陽之會,肩背屬陽,故汗出以頭部、肩背明顯。動則氣耗,津液隨氣泄,故汗出更甚。氣陽不足,津液虧損,故神疲乏力,面色少華。肺衛失固,腠理不密,外邪乘襲,故常易感冒。舌質淡,脈細弱為氣陽不足之象。


危害:威脅抵抗力,容易生病,尤其是在病毒感冒流行期間,更易患病。


治法:益氣固表。


2.營衛失調


癥狀:以自汗為主,或伴盜汗,汗出遍身而不溫,微寒怕風,不發熱,或伴有低熱,精神疲倦,胃納不振。


分析:以表虛的寶寶多見,比如大病初癒,正氣還未恢復,營衛失和,衛氣不能外固,營陰不能內守,津液無以固斂,故汗出遍身,微寒怕風,或伴低熱;肺脾受損,故精神疲倦,胃納不振。


危害:怕冷、不願意活動,從而導致厭食、挑食等症,長此以往將會導致營養不良,嚴重者影響發育。


治法:調和營衛。


3.氣陰虧糜


癥狀:以盜汗為主,也常伴自汗,形體消瘦,汗出較多,神萎不振,心煩少寐,寐後汗多,或伴低熱,口乾,手足心灼熱,哭聲無力,口唇淡紅。


分析:多見於急病、久病、重病之後失於調養,或素體氣陰兩虛,故形體消瘦;氣虛不能斂陰,陰虛易生內熱,迫津外泄,故汗出較多。很多疾病恢復期的孩子容易出現多汗的情況,這些孩子往往由於疾病本身的耗傷,或者濫用抗生素、苦寒清熱的藥物,損傷了脾胃中氣,氣虛後就沒有力量控制汗液的排泄,加之皮膚腠理病後鬆懈,更容易出汗。


危害:易患病,且反覆,情緒焦躁,不宜與人溝通。


治法:益氣養陰。


4.濕熱迫蒸


癥狀:自汗或盜汗,以頭部或四肢為多,汗出膚熱,汗漬色黃,口臭,口渴不欲飲,小便色黃,色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分析:脾胃濕熱蘊積,熱迫津液外泄,故自汗或盜汗;頭為諸陽之會,脾主四肢,故頭部或四肢汗多;濕熱鬱蒸,故口臭、口渴不欲飲;小便色黃。


危害:影響食慾、易造成營養不良從而引發其他疾病

沒想到小兒盜汗、自汗的危害竟然這麼多。那我該怎麼辦呢?


可以試試小兒推拿,小兒推拿中就有可以調理小兒出汗多的手法,而且效果很好,補腎經300次、揉二馬200次、清補脾經300次、揉小天心150次、清天河水300次。堅持早晚各做一次孩子的癥狀很快就能好轉。


推薦飲食:


1.黑豆煮爛,每日適量食之。有健脾固表之功。


2.鴨血糯米適量,煮爛食之。有補血和營之功。


日常護理:


1.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增強小兒體質。


2.注意病後調理,避免直接吹風。


3.加強預防接種工作,積極治療各種急、慢性疾病。


護理:


1.注意個人衛生,勤換衣被,保持皮膚清潔和乾燥,拭汗用柔軟乾毛巾或紗布擦乾,勿用濕冷毛巾,以免受涼。


2.汗出過多致津傷氣耗者,應補充水分及容易消化而營養豐富的食物。勿食辛辣、煎炒、炙烤、肥甘厚味。


3.室內溫度濕度要調節適宜。



-End-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圖片聲明:圖片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責任編輯:小良(微信號:1102009044)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關於 寶寶 的健康資訊:

TAG:寶寶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