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自上古時期到21世紀,中醫歷史你知多少?中醫西醫你更喜歡哪個?

中國古代醫學的發展歷史與王朝更替,封建征戰不無關係,各自帶著時代特點,但是醫學本身是一門獨立性科學,它總是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繁榮和文化提高,向著更高的層次開拓和完善,中醫的歷史你們真的了解嗎?西醫跟中醫真的是對立的嗎?

中藥始祖-神農氏:上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在與大自然的鬥爭中創造了原始醫學,人們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某些食物能減輕或者消除某些病症,這就是發現和應用中藥的起源,而神農氏就是醫藥的發明者,傳說他嘗試百草,發現藥材,教會人民醫治疾病,是中藥的始祖

扁鵲:春秋戰國時期巫醫分離,整個時代百家爭鳴,醫學更具科學性,實用性和理論性,佔據了醫療衛生事業的主導性,臨床醫學的分科趨於專業化,扁鵲號稱神醫,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等方法治療疾病

張仲景:秦漢時期中醫達到第一次高峰,內外交通發達,少數民族的藥材被內地醫家採用,東南亞等地藥材也陸續進入中國,以傷寒,雜病和外科最為突出的臨床醫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準,張仲景著作《傷寒雜病論》以六經辨傷寒,確立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理論體系和治療原則

葛洪: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大融合,醫藥學在脈學,針灸學,藥物方劑,傷科,養生保健等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中醫學的全面發展積累了經驗,葛洪著作《肘後方》書中最早記載傳染病如天花,恙蟲病的癥候及診治,是預防醫學的介導者

藥王孫思邈:隋唐時期達第二次高峰,由於政治統一經濟繁榮,交通發達,用藥經驗不斷豐富,中國古代官方頒布第一部藥典《唐本草》,孫思邈集畢生之力著《備急千金藥方》《千金翼方》在營養缺乏性疾病防治方面成就突出

法醫之祖宋慈:兩宋時期重視中醫教育,公元1057年宋政府專設「校正醫書局」,目前我們能讀到的《素問》《傷寒論》《金匱要略》《針灸甲乙經》都是經過此次修訂後流傳下來的,宋慈著成《洗冤集錄》是世界最早的法醫文著

遼夏金元時期醫學大融合:共有四大醫學流派寒涼派——劉完素攻下派——張從正補土派——李東垣養陰派——朱震亨

李時珍:在明代,中醫理論日趨成熟,明代科學技術在經濟的發展下有了顯著提高,明代醫學受傳統文化和思維方式的影響,通過對經典中醫理論思維結構的神化及臨床醫學的概括,最終形成了獨特理論體系的醫學,李時珍參考歷代醫書800種,歷經27年,著成《本草綱目》,所載藥物共1518種,對藥物學做出了巨大貢獻

王清任:清代醫學主要是承前啟後,王清任富有革新精神的解剖學家與醫學家,糾正古代醫書在人體解剖方面的一些錯誤,強調了解剖知識對醫生的重要性,並發展了淤血致病理論與治療方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