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光明時評:“女司機肇事”?輿論失衡會讓事件變形

10月28日上午10時08分,重慶市萬州區長江二橋上一輛公交客車墜入長江中。警方初步確認當時公交客車上共有駕乘人員10餘人。截至28日20時,救援人員已打撈出2具遇難者遺體。目前,搜救船正在車輛墜江水域進行掃測,待車輛位置精確定位後,將根據打撈方案,派潛水員到水下定位起吊。

這起罕見的事故,打破了周末的平靜。事故讓人痛心,也令不少人產生了強烈的代入感。而就在事故真相和救援情況牽動人心的同時,輿論場上卻掀起了另一重漣漪——對於事故另一方小轎車女駕駛員的群嘲和譴責。

這種群體反應的直接原因,源自最初網絡上流傳的一則原始出處不明的資訊:“據傳,事故系一女司機駕駛的紅色私家車橋上逆行所致。”加之事件最初流出的照片,一名女性坐在被撞壞的小轎車前,甚至從照片可以看出女司機穿著高跟鞋,不自覺地強化了一種“女司機肇事”的公共印象。正是這些夾雜細節的傳聞,迅速讓整個事件的輿論重心轉向為對於女司機的網絡“圍毆”。

然而,當日下午,@平安萬州 發布的警情通報顯示,“經初步事故現場調查,系公交客車在行駛中突然越過中心實線,撞擊對向正常行駛的小轎車後衝上路沿,撞斷護欄,墜入江中。”也就是說,初步查明的事件原因,並非如一開始流傳的“小橋車逆行致公車墜河”。

這一反轉看似突然,回過頭來看,實則本不該發生。一方面,事件的最初權威回應,也即@平安萬州 發布的第一次警情通報中,只是透露大巴車與小轎車在橋面發生碰撞的細節,並強調“事故原因正調查中”,並未對事件定性,更無“逆行”字眼。

但另一方面,不少媒體的跟進報導中,都引述了“萬州區政府回應 :確有此事,系小車逆行與大巴車發生碰撞導致”這一細節。正是這一官方聲音,進一步“坐實”了“女司機肇事”的輿論推演。

本不該發生的“反轉”再次說明,在真相未明之前,公共輿論不宜對事件作先入為主的“定性”,在權威調查未回應前,有圖也未必有真相。而此事更需要關注的角度在於,一起重大的安全事故的新聞通報,必須要有足夠規範的流程。權威資訊到底該如何發布,公共部門當有統一的流程和口徑。具體到這件事,面對並未有權威確證的“女司機肇事”之說,當地有資訊發布權的部門還應該主動向公眾強調此一說法“未經證實”,呼籲各方克制冷靜。

此事網絡傳播和公共討論過程中對於“女司機”標簽的過於放大,同樣值得反思。不知從何時起,“女司機”就成了一個隨時被拎出來解剖乃至歸罪的概念。這一方面是一種公共偏見,將女司機視為天然的“不靠譜”;另一方面是在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女司機”樹為歸罪的靶子,仿佛只要有女司機參與的事件,都可以歸因到她們身上。且不說女司機是不是不靠譜,本就缺乏客觀證據,更重要的是,現代社會的公共討論,依然動輒以性別先行說事,既顯示了長期以來的性別歧視,也未必不是一種智力偷懶。

就拿這起事件來說,即便是警方二次通報後,依然有類似於“但她的確穿了高跟鞋”的言論。這種“完美受害者”論與長期以來女司機的汙名化合流,不僅對當事人造成了巨大的二次傷害,讓眾多“女司機”躺槍,也成功帶偏了事件的公共焦點,助長了網絡暴力。

救援仍在進行,整個事件的完整真相也將浮出水面。但此事輿論發酵過程中所突顯的非理性群體征候,以及權威資訊發布在面對紛繁複雜的輿論場時所展現的不專業和定心失守的一面,仍需要補課。

作者:任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