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耳鳴無法治療」是過去的說法

在一個體系完整的耳科,有醫師說:每次專科門診,主訴耳鳴的患者人數比例超過30%;有耳科數據顯示:在耳科就診的患者中,診斷為耳鳴的患者比例達到12%;耳鳴很常見,類型很多…

很久以前,文獻報導:使用聽力計、採用純音測聽的方法,進行耳鳴檢查(音調響度匹配),同時,推薦一些常規的耳功能檢查,但是,時至今日,這些檢查結果數據無法用於耳鳴的分析、解釋和風險評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

檢查技術應用不足

眾所周知,聽力計以及純音測聽法是測定聽力閾值、探查聽力損傷程度與性質的技術,可用於嚴重的、病灶特徵顯著的耳部疾患的檢查,但不能滿足沒有明顯特徵的病症的診療需要,對包括耳鳴、隱匿性聽損在內的患者所提供的診療資訊量太少或者是得出錯誤的結果,其原因在於:一是檢查精度不夠、檢查結果提供的數據量太少;二是測試方法單一;三是檢查項目不全面等等。這樣,由於現有的檢查技術不能提供可靠的數據,對耳鳴的認知依舊模糊不清,「耳鳴病因複雜、機制不明」就被確定了。

2

沿用傳統的診療思路

由於,耳鳴患者臨床表現為失眠、煩躁、焦慮等等現象,所以,「耳鳴是心理問題」也被推斷出來。而忽視了個體生理功能的變化。

3

治療方法不足

除了常規的藥物、手術治療方式之外(大多數耳鳴不適用),在這種「看不清耳鳴」的條件下,耳鳴就診需求依然存在,並且不斷增長,就有國外專家提出了:掩蔽療法、習服療法、認知療法以及各種音樂療法、助聽器治療耳鳴等等方法,試圖跳過診斷,直接使用一種聲音掩蔽耳鳴或取代耳鳴,減少或消除對耳鳴聲感知的關注,結果可想而知:快20年過去了,這些所謂的治療耳鳴的方法因為缺少數據支持、療效不理想而少有應用和問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