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59期】

藍色字

播放GIF

「醫承有道」關注我們

今日練習

霍某,女,46歲。言稱素有虛勞之疾,月余來心下、胸脅憋脹疼痛,飢不欲食,食後化遲,噯逆頻頻,大便乾秘,三四日始一行,腰脊酸困,頭枕空痛,五心煩熱,咽部作癢,咳嗽痰黃,口渴思飲。望其形體消瘦,舌紅瘦無苔。觸之心下拒壓,脈象弦細略數。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五苓散加味

上期原醫案

徐某某,男,32歲,1982年9月8日診。

思者耳鳴3月余,曾服小柴胡湯、龍膽瀉肝湯、黃連溫膽湯、耳聾左慈丸、補中益氣湯等60餘劑皆乏效。

到診:兩耳內有蟬鳴之聲,時或如風入耳,聽音不清。查體質壯實,飲食、大便正常,小便日數次,色淡不黃,舌質淡紅、苔白,脈浮,兩耳內未發現異常變化。

此清竅不暢而致耳嗚。以上病治下,上竅不暢,瀉下竅,以利小便之法治之。

試投五苓散加味:澤瀉30克,茯苓、白朮各15克,豬苓12克,桂枝、石菖蒲各9克。服一劑後,小便次數增多,耳鳴漸減,連服5劑,耳鳴消失。

按語

腎開竅於耳,主二陰。腎不化氣,水泛清竅,亦可致耳嗚、耳聾。採用五苓散化氣行水之法,利小便,泄下竅,下竅通而上竅暢,耳鳴隨之而愈。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71條: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傷寒論》第72條: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

《傷寒論》第73條: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傷寒論》第74條: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傷寒論》第156條: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傷寒論》第386條: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各家論述

《醫方考》:茯苓、豬苓、澤瀉、白朮,雖有或潤或燥之殊,然其為淡則一也,故均足以利水。桂性辛熱,辛熱則能化氣。

《古今名醫方論》引趙羽皇:五苓散一方,為行膀胱之水而設,亦為逐內外水飲之首劑也。方用白朮以培土,土旺而陰水有製也;茯苓以益金,金清而通調水道也;桂味辛熱,且達下焦,味辛則能化氣,性熱專主流通,州都溫暖,寒水自行;再以澤瀉、豬苓之淡滲者佐之,禹功可奏矣。

《醫方集解》:二苓甘淡,入肺而通膀胱為君;澤瀉甘鹹,入腎、膀胱,同利水道為臣;益土所以製水,故以白朮苦溫健脾去濕為佐;膀胱者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故以肉桂辛熱為使,熱因熱用,引入膀胱以化其氣,使濕熱之邪皆從小水而出也。 4.《傷寒六經辨證治法》:蓋多服暖水,猶服桂枝湯啜稀熱粥之法,但啜粥以助胃中營衛之氣,而暖水乃助膀胱水府之津,俾膀胱氣盛則溺汗俱出,經腑同解,至妙之法,可不用乎!

——END——

推薦閱讀

?版權申明: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瘋狂中醫基礎班!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