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家裡條件不好,打算把寶寶放回老家交給老人帶,對孩子有影響嗎?

家裡條件不好,或者因為工作等原因,不具備自己帶孩子的條件,只能將年幼的孩子放回老家交給老人照管。這樣的情況,在當下的社會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先分享幾個我身邊的案例。

一位前同事

男同事兩口子都是外省的,男方的父母都不在了,女方父母的口音特別重,不會說國語,同事跟他丈母娘對話都很難聽懂的那種,因為女方還有哥哥,老丈人還沒退休,丈母娘要幫哥哥照顧孩子,而且也不習慣廣東的生活。兩口子因為工作太忙,經濟條件的限制,無法自己照顧孩子沒辦法,在孩子生下大概4個月大的時候,媳婦休完產假之前,就將孩子送回了女方父母家照顧,兩口子只能逢年過節回去看一下孩子。孩子跟著外公外婆時間長了,一口的方言,國語不會說不會聽,3歲的時候接了回來開始跟同事兩口子一起生活,送去上幼兒園,很不習慣,對爸爸媽媽的情感、反應很一般,經常鬧著要外公外婆,而且因為老人對孩子寵的太厲害,養成了一些嬌生慣養的習慣,比如吃飯還要喂,在幼兒園喜歡打人,不滿足要求就躺在地上打滾、哭,這些問題糾正起來特別費力。

一位朋友

這位朋友從小跟奶奶一起生活,她父母很早就出來打工了,因為條件限制,不能帶著她一起,所以她的童年和少年時光一直是奶奶陪伴著,父母只是在過年的時候能夠回去看望她們,朋友跟她父母的感情很生疏,沒有什麼交流的話題,但是跟奶奶的關係特別好,幾年前她奶奶走了,朋友大哭一場,以前還算比較開朗的一個人,像變了一個樣子,話也少了。

我跟她聊過這個話題,她說從小就沒有跟父母一起生活,沒有共同的經歷和話題,待在一起的時候不知道說些什麼好,很尷尬,所以索性就少說話,也沒有太多親情的感覺。

元寶的經歷

我們家元寶先在2歲8個月了,一直是我們自己帶著,之前就發生過幾次狀況。一次是孩子大概1歲2、3個月的時候,媽媽需要出去培訓兩天,孩子由我來負責照顧,晚上沒有見到媽媽,使勁的哭鬧,折騰到很晚都不睡覺,等第二天晚上媽媽回來之後,孩子一直黏著媽媽讓媽媽抱著,不給抱就哭,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兩三天。

後來在元寶1歲半的時候,我辭職回家開始全職帶孩子,孩子跟我的感情也很親密了,到去年底的時候,因為家裡出了一些變故,需要回老家三天,孩子由媽媽帶著,晚上我跟孩子視頻的時候,小傢夥會在視頻裡面哭著要爸爸,要我回去陪他睡覺,陪他玩,那種感覺真的特別扎心。

孩子對媽媽有天然的依戀情緒

一般來說,3歲以前的孩子,對媽媽的依戀情緒一定是很強烈的,從十月懷胎開始,到生下來之後的月子裡面,整個母乳餵養期,蹣跚學步,媽媽能夠給孩子一種天然的安全感和信賴感,在孩子的眼裡,媽媽和自己是一體的。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心智的發展,孩子到了3歲左右的時候,開始形成自我意識,產生社交的需求,同時,大多數3歲左右的孩子開始上幼兒園了。這種時候,孩子會開始嘗試跟同齡的小朋友進行互動、建立友情,關注的焦點會慢慢的轉移到小夥伴的身上,不過,在孩子需要安撫的時候,媽媽仍然是最重要的。

所以說,3歲之前的孩子,對於媽媽的需求最為強烈,這段時期,如果媽媽缺席孩子的成長和日常生活,對孩子的心理發育還是會有一定的影響的。

把孩子放回老家交給老人,一定是有弊端的

3歲以內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媽媽的愛、關懷和陪伴,3歲以內缺少母親陪伴的孩子,情感連接不足,長大以後會存在安全感缺失、尋找母愛替代、感情淡薄等問題。

3-6歲的孩子,是性格、品行、習慣、價值觀、行為規範、規則意識養成的重要階段,如果沒有父母在身邊言傳身教、做出及時的指引和糾正,孩子很大概率會養成一些不良的習慣,甚至可能影響未來的人生道路。

留守兒童基本上都是老人幫忙照料,老人養孩子總是習慣嬌慣、讓步,不捨得立規矩,只要孩子哭鬧,基本上都是對孩子讓步的多,導致孩子養成嬌生慣養的習慣,缺乏挫折教育,沒有規則意識。

老人對於育兒大多沒有什麼意識,基本上都是遵循五不原則:不餓著、不凍著、不缺覺、不生病受傷、不鬧事。對孩子各種嬌寵,衍生出很多問題。

現實情況下不得不採取的做法,只能想辦法增進親子感情

對於很多外出打工的家庭而言,將孩子留給老人照顧,往往是現實情況下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很無奈。

那麼,要避免出現老人獨自照顧孩子的種種問題,建議從以下幾方面盡量改善。

一、有條件的話,盡量讓老人一起生活,老人幫忙帶孩子,自己下班後和周末的時間可以照料孩子,培養親子感情。

二、如果沒條件一起生活,那麼最好能夠較為頻繁的回去探視孩子,跟孩子進行充分的互動,讓孩子知道,你是孩子的爸爸媽媽。

三、現在的網路很方便,可以經常視頻的方式跟孩子互動,讓孩子對你保持熟悉感和親切感。

四、跟老人溝通好養育孩子的注意事項和原則,經常了解孩子的發展動向,及時的跟老人溝通意見。

做好這幾點,將來你把孩子接回來一起住,面臨的問題會小很多,孩子也會更親你的!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台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