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少女時代成員崩潰大哭:沒有哪一種愛,是輕而易得……

文 | 小樸

偶然間刷到了一部劇。

一共只有短短2集,卻在豆瓣上有著較高的8.5分

《你好,德古拉》,一開始是衝著“少女時代”成員徐珠賢去的。

看了之後才發現,這8.5分的背後,有多少令人無奈而又窒息的事實。 整部劇,主要圍繞著3位主人公的故事展開。 有為了夢想,不得不放棄愛情的“音樂愛好者”;也有因為大人們的事情,成為無辜受害者的小女孩。 而我們今天,主要來講一下,第三位主人公。

一個在愛情與親情之間,迷茫無助,卻又不知如何開口的——小學老師“安娜”

不夠理解的愛,到底是枷鎖,還是保護傘?

影片中的安娜,喜歡同性,並且有著相處了8年的女友。

可在母親眼裡,這一切卻仿佛從未發生。

她依然會樂此不疲的為女兒尋找相親對象,看到優秀的未婚適齡男士時,也會打量一二。

哪怕在女兒親口說出“我討厭男的”時,也會用自己的一套“理論”,強行為女兒“洗腦”。

“為什麽討厭男人,是不喜歡那些差勁的吧”

在日常生活中,更是經常會強調有關男人的問題。

仿佛時時刻刻想要提醒安娜,“你應該喜歡男人”。

安娜在房裡修燈,她會站在一旁吐槽。

“如果自己什麽都會了,以後很可能是要自己過”

看到女兒的皮膚乾燥,也會不時的提醒。

“男人們可重視女生的皮膚了”

就連在跟女兒爭吵時,也不忘拿出“男人”兩個字。

很明顯,母親並不接受女兒的愛情,甚至選擇無視。

就如同中學時,母親第一次知道這件事時的反應。

先是自我麻痹,而後不停的跟女兒強調,你小時候喜歡過隔壁男孩啊。

而當女兒反問:“如果一輩子都是這樣呢?”

她也只是選擇回避,並未再說下去,隻留給了女兒一個背影。

可有些事情,並不是你不接受,它就不存在。

二人的沉默也許換來了暫時的風平浪靜,可隨著時間的推移,矛盾也越來越深。

最終,女兒漸漸的開始封閉自己,不再向母親吐露心聲,而長時間的壓抑,也讓她開始服用抗抑鬱劑。

明明同住一個屋簷下,可她們的距離卻越來越遠。

甚至在爭吵時,二人也根本不在同一個“線”上。

母親的一再逼問,安娜的沉默,又或者是不知從何說起。

結果,不是氣急敗壞,就是身心疲憊,絲毫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最後,也只能不了了之。

你從小就這樣,每次都是一個人先痛著。

每次都是事情過去之後,說之前很傷心之類的。

趕緊說出來,說開了不就好了。

無論怎麽看,安娜的母親都像是一位很強勢的母親。

可是,你說她不愛安娜嗎?

原本一向大方得體的她,為了孩子卻可以一次次的化身為“母老虎”。

當眾跟那些“欺負”安娜的人,據理力爭,甚至是破口大罵。

在房間裡跟丈夫爭吵時,也不忘想著屋外的安娜。

透過門縫,朝她微微一笑,然後將門關上。

她不是不愛孩子,只是一味的以自己的方式去愛孩子。

喜歡同性並沒有錯

可現實就是,社會上依然有許多人,喜歡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這種愛情。

母親的做法,也許讓女兒覺得很窒息,可誰又想讓自己的孩子,被人在背後議論呢?

她始終認為,自己是在保護孩子,從小到大,都不允許任何人傷害女兒。

可萬萬沒想到,最後傷女兒最深的,竟會是她自己。

分手,真的需要體面

如果說母親的愛,讓安娜感到窒息;那麽女友的存在,就成了她心裡的一道光。

只可惜好景不長,女友最終也頂不住家裡的壓力,選擇了與安娜分手。

“安娜,我不想傷害父母。我贏不了父母,沒辦法拋棄他們”

一條短信,短短的幾句話,就結束了長達8年的感情。

而當安娜衝到女友家樓下時,卻連女友的面都沒見到。

沒過幾天,她就收到了女友的快遞,裡面裝著自己的東西。

如果按照正常的故事發展,安娜也會將女友的東西,打包寄回給她。

可她並沒有這樣做。

而是將女友的東西,親自送到了對方手上。

這也是二人在分手之後,第一次又或許是最後一次,面對面坐下來聊天。

沒有想象中的大吵大鬧,也沒有苦情戲裡的淚如雨下,一切都顯得那麽坦然。

臨走前,安娜對女友說:

要是不是你,我的20代不會這麽特別的。

謝謝。

30代沒有你,我也會好好生活的,以我想要的方式。

縱然背後哭的撕心裂肺;可明面上,依舊隻留下最美好的樣子。

我們都說,分手見人品。

情出自願,事過無悔;不負遇見,不談虧欠。

我想這就是分手時,應有的體面,也是對彼此最後的愛。

如何去愛,才是我們應懂的道理

影片的結尾,安娜再沒去找過女友;也終於選擇靜下心來,好好的面對母親。

說到底,事情演變成如今的地步,無非就是因為兩個字——沉默。

10歲那年,離婚後的母親,將女兒看成了自己生活的全部。

而對女兒說的一番話,也讓女兒誤以為,這是自己活下去的理由。

“你有好好聽媽媽的話,又很善良,沒讓媽媽操過一次心”

從此,安娜就真的像母親說的那樣,好好聽話,沒讓母親操過一次心。

母親喜歡的,她就去做;不喜歡的,她就放棄。

她成了所有人眼中的乖乖女,但只是為了“討好”母親。

中學時,她終於第一次“違背”了母親。

可換來的,卻是母親的沉默。

而這一次,她又誤以為,母親不願面對喜歡同性的自己。

所以,便又開始小心翼翼,習慣性的去看母親的眼色。

而母親呢?

雖然知道女兒喜歡同性,可卻不知如何面對,只能一次次的逃避

總以為,女兒一直需要自己。

所以,會去插手女兒的私事,也會代替女兒做決定。

但卻忽略了,女兒已經長大成人。

不僅可以保護自己,同時也可以保護她。

母女二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愛”著對方。

而不善言辭的她們,卻也在一次次的沉默裡,將二人之間的“隔閡”越埋越深。

記得,劇裡的牙醫曾對母親說:

現在大的治療全部結束了。

下次再痛的話要馬上過來啊,這個牙齒是要用一輩子的。

愛惜一點的對待吧,像子女一樣,一輩子珍惜著不疼痛著。

人們有時,總是太過於盲目的自信。 認為自己已經竭盡所能,給了對方最好的,卻從未想過對方到底想要什麽。

而當矛盾浮出水面時,又覺得彼此間的關係如此親密,有一些矛盾也很正常。 所以,我們選擇看淡,甚至是冷處理。

直到後來,原本小小的矛盾,像個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說到底,比起愛一個人,愛的方式才更為重要。

愛一個人,不止是對她好。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彼此理解、寬容、尊重、坦誠。

只有做到了沒有隔閡,一段感情才能真正的長久。

我相信,很多人在安娜母女的身上,多多少少都能找到些自己的影子。

不敢敞開心扉;等有機會時,卻又不知該如何表達。

不喜歡有隔閡,著急解決問題,卻忽視掉對方的情緒。

就算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可又不敢面對;

索性希望對方跟自己一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所以,一整部劇下來,我們很難判斷到底是誰的錯。

不過好在,最後一刻,她們總算能夠敞開心扉。

未來的路還很長,也慶幸她們可以邁出這至關重要的一步。

劇裡稱“德古拉”為人們最想回避的事情。

可反過來想想,大多數的“德古拉”卻正是我們需要面對的,這個過程也許會痛苦。沉默,並不能讓隔閡消失;逃避,也終究不是解決的辦法。因為我們活著,還會遇到其他的“德古拉”,只有面對這一切,以後才能走出來。

最後,希望螢幕前的你,也能像安娜一樣。

面對鏡頭時,微笑著說一句:

“你好,我的德古拉”

圖片來源於《你好,德古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