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人“高考”作弊太狠了,抓老鼠拔毛寫小楷,大開眼界

自從有了考試,也就有了作弊。我國古代科舉考試開創於隋朝,發展於唐代,完善於北宋,強化於明清,歷時一千三百餘年。科舉考試作為我國古代一種最重要的考試制度,其重要性相當於今天的高考。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科舉考試的成功,意味著拿到了通往官場的火車票。為了拿到這張火車票,有的人寒窗苦讀,期望以真才實學取得;有的人則另辟蹊徑,處心積慮修煉作弊之法,作弊便應運而生,各種作弊的方法千奇百怪、五花八門。

考試作弊在中國可謂古已有之,作弊的種類有很多種,方法也千奇百怪,有結朋、行卷、懷藏、代筆、授義、繼燭、飛鴿傳書等十多種,掇其要者,可歸類為三大類:請托、替考和夾帶。

請托,即通過關係,賄買考官,打通關節,以謀求錄取。具體方法有探題、關節和偷改。探題即考前探知試題,通過賄買考官,考官在科考前事先向考生洩露試題。

如果考生家境貧寒,即不能賄買考官,又不能請槍手代考,那還有一種最便捷的方法:夾帶。

夾帶自古以來就是考試作弊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其手法五花八門,不一而足。後世最常見的方法有將經文藏在衣服鞋襪裡的,有索性密寫在衣物、身體上的,其他各式隨身物品,包括文具、食品、蠟燭等都曾被用作夾帶。

寫滿了字的衣服,這個要是穿在身上,是不是瞬間感覺有點“滿腹經綸”的感覺?呵呵!

寫滿了字的內衣,考試的時候偷瞄起來真的方便嗎?

除了衣服和內衣外,連襪子和鞋子也不放過,果然是無所不用其極啊,會作弊的果然都是高手。

這個不是考卷,而是一塊長45厘米寬35厘米,雙面書寫的絲綢,每個字只有2—3毫米,相當於現在的六號字體。現在列印不稀奇,而這篇手抄四書共2萬8千余字,字字的筆劃細如發絲,也不能怪它稍有潦草,這可是一筆筆書寫出來的,先說這字數,要知道一篇考卷的字數是有規定的,清順治時要求550字,康熙時要求650字,乾隆以後一律以700字為準,這就等於乾隆時代40篇考卷的字數。

再說說用的筆,這個小楷筆也難以勝任,經專家鑒定,這是用老鼠的兩三根胡須特製成的筆,是專門用來書寫考場夾帶小抄用的,手抄這2萬8千余字十分不易。可見當時的考生為了功名用盡心機,將這樣的絲綢夾帶或紙夾帶卷成小卷,塞進空心的筆杆裡、縫在衣袖裡、藏在乾糧裡、辮在發辮中、藏在硯台底部等,費盡心機地帶入考場伺機作弊。

還有另一種小抄,例如作弊工具書《四書典倉》,全書長約八九厘米,寬約5厘米,書內濃縮了“四書”的精華內容,上、下兩冊共計11萬餘字。書中的字用的是館閣體,寫字用的是用老鼠胡須特製的“鼠毫”,眼神不好,力道不好的真乾不了這活。

天津一位青年收藏的一套完整的清朝道光年間的科舉考試作弊工具,這是個火柴盒大小的卷本。這樣的卷本僅僅火柴盒的大小,9卷本,均長4.5厘米,寬3.8厘米,厚0.5厘米。每本內約有10余篇文章,共10多萬字。讓人稱奇的是卷本內文字約有1毫米見方,通過牛角刻版印刷而成。

實事求是的說,能將這些蠅頭小楷寫著麽精細,足以令當代好多書法家汗顏,“製作”這樣一件小抄衣服或是小抄書也是很費功夫的,至於在考試中能不能發揮功能,找出頭緒,還得問問當時這些“舞弊高手”,誰用誰知道!

當然,對作弊者的懲處歷代都很嚴厲,清代尤為嚴酷,懲處的辦法,主要有枷號、斥革、刑責等。

那請跟著一起把以下這句話默讀十遍:

作弊不如多學習!學習使我進步!

學習使我快樂!我愛學習!

來源:南都周刊

作者:馮成駒

圖片:來源網絡

綜合:字媒體、書法字典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