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美航線停航潮:經營壓力是主因 曾是最賺錢跨洋航線

  中美航線停航潮 經營壓力是主因

  陳姍姍

  繼5月份宣布停飛已經運營8年之久的北京-芝加哥航線後,當地時間8月21日,美國航空又宣布了另一條運營10年的上海-芝加哥航線將於10月停飛。

  美國航空並不是唯一一個做出停飛中美航線決定的航空公司,就在同一天,夏威夷航空也宣布在國慶黃金周假期結束後,暫停每周三次從夏威夷往返北京的直達班機。

  而據筆者了解,國航於2016年剛剛開通的上海到美國聖何塞直飛航線,也將於9月暫時停飛,更早些時候,美聯航也停飛了杭州和西安到美國的直飛航線。

  中美航線曾被譽為全世界最賺錢的跨洋航線之一,而在如今國內一線城市的起降時刻“一刻難求”,中美航權又基本用盡的情況下,為什麽越來越多的航司,卻捨得停飛好不容易獲得的中美航線?

  來自經營的壓力是首要因素。在宣布暫停上海-芝加哥航線時,美國航空網絡與時刻規劃副總裁VasuRaja就明確指出,芝加哥-上海航線未能盈利,因此無法持續。

  今年5月,美國航空還曾宣布另一條北京-芝加哥航線的暫時停航,並稱在開航以來的8年中,公司也沒有從這條航線中賺到一分錢。

  美國航空如此,其他中美航司也同樣不太好過。在2017年的財報中,美聯航就曾使用“需求疲軟”來形容中國市場。美聯航的星空聯盟夥伴國航,在2017年北美航線上的客運收入也下滑了4.96%。

  收入的下降,緣於運力激增下的票價不斷下滑。2016年以來,隨著中國出境遊的爆發,以及美國對中國開放十年簽證政策的刺激,中美之間的商業和旅遊市場也不斷升溫,中美之間的航空市場也一直在高速增長,各家航司都在爭相開通中美之間的直飛航線。

  2016年,共有8家航空公司在運營中美航線,2017年這一數字增加到了14家,其中中方航空公司就有7家。

  而隨著越來越多運力的增加,中美航線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票價也是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今年4月份,美國的三家主要航空公司,紛紛推出最低至7元的中美執飛航線不含稅促售價,儘管4月屬於傳統淡季,但這樣的“打折”力度此前也很少見。

  其實對各家航空公司來說,去年的中美航線已經表現慘淡,不過不少航司對今年的中美市場表現還抱有期待,原因是國內一區二區城市至美國的主要航點航權已經分配完畢,新增運力不會再像往年那麽多,票價即使沒有大的反彈,也不會再大幅下行了。

  事實也是如此。今年上半年,在太平洋上空,只有達美航空增加了一條上海到亞特蘭大航線,香港航空增加了一條香港到舊金山航線,上半年已經列入訂座系統的也只有國泰航空9月香港-華盛頓,以及南航12月的沈陽-洛杉磯。

  然而,今年以來國際油價的走高,使樂觀的預期再打折扣。同比去年,油價上漲了37%,即使客座率或票價能夠增加,也很難覆蓋成本的提升。

  中美貿易摩擦則是更大的變數。儘管多家航司對筆者透露,目前尚未看到中美貿易摩擦對中美客流造成的直接影響,但這一問題已經成為密切關注的因素,尤其是簽證方面的收緊趨勢,中小企業的商旅需求以及會獎旅遊的影響等,並做好了及時調整中美航線運力的準備。

  事實上,中美航線目前面臨的窘境,也是近年來航司洲際遠程航線狂飆之後陷入盈利困境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隨著國內航空公司引進寬體機的熱情高漲,以及二三線城市地方政府用補貼來“招商”的刺激,遠程洲際航線的開通可以說是“遍地開花”。

  與此同時,財報數據卻顯示,近三年來,三大航的國際航線座公里收入越來越低,此前之所以還能夠有不錯的收益,除了市場好之外,油價低是一個更加關鍵的因素。

  進入2018年,低油價已經成了過去,川航、上航、吉祥等一批航企卻仍要接收全新的遠程寬體客機;海航、深航、祥鵬等航司的寬體機隊也會進一步擴大,可以預見,國際遠程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