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睡覺為什麼會翻身,為什麼提倡右側臥,弄懂其中訣竅就是養生法門

首先說一個實用的常識。睡覺時鼻子不通氣,應該怎麼辦呢?很簡單,讓身體側臥,哪邊鼻孔不通氣,就讓哪邊鼻孔朝上,一般不超過一刻鐘,就會感覺鼻子通氣好轉。如果兩個鼻孔都不通氣,感受一下哪個鼻孔,堵塞更嚴重,就讓哪個鼻孔朝上,等通氣後,再翻向另一側睡。

這個方法,幾乎百用百靈。但有些人,當時好轉了,要不了多久,鼻孔還是會堵塞。還有些人,鼻孔不通氣,比較嚴重,已經成為常態。在側睡的時候,按住同側的委中穴,也就是膝蓋後面的窩窩處,然後彎曲小腿,反覆多做幾次,就有效果。

很多老年人,以及很會使用自己身體的人,都知道這個方法,但不明白其中原因。簡單解釋,肺開竅於鼻,一個鼻孔不通氣,就是那一邊的肺氣循環不暢。呼吸道病人,是肺氣不能下降,外氣進不來,所以不能良好呼吸,容易鼻塞。久病之人,多半腎氣虛,不能納肺之氣,至肺氣不能正常下降,充盈於呼吸道,以致出氣多,進氣少。

這兩種情況,若採用平躺姿勢,雙腎受壓迫,不能高效納入肺氣,肺氣不得降,可出現鼻塞。改用側臥姿勢時,在上之腎得到松解,肺氣得以通過,鼻塞自然緩解。有句俗語,叫做趴睡窮,躺睡蟲,側睡一條龍,這說明大家都知道側睡是好的。

側睡雖好,但身體一邊受壓迫,如果時間太久,身體也會不舒服。所以會翻身。翻身這個動作,就是為了調暢氣機。古代修行者,講究右側臥睡,原理大約在於,人體中氣循環,大致是一個圓運動,始於心臟。心臟在人體偏左,脾在人體偏左,故中氣從左開始上升,左升右降。所以側睡時,應當左側在上,也就是右側臥。

有些人,還講究右側臥時,用右手掌貼右耳,號稱是水火既濟,心腎相交。可能是因為腎開竅於耳,而手掌勞宮穴,屬心包經,兩相貼合,就是心腎相交。如果你對身體稍加留意,你會發現,勞宮穴經常有熱氣往外散,而耳孔裡自然也是有腎之餘氣的。你看怕冷的人,這是腎氣虛吧,他容易凍耳朵,這說明耳朵這裡能量不足,溫度不夠。

這個心腎相交,應有一定作用,只是一般人體內中氣不足,感受不到。若時間長一點,你會覺得耳朵和手掌心貼合很緊,似乎是吸住了,要用點力才能打開。我們知道這是氣壓的問題,古人沒有氣壓的概念,凡是跟氣相關的,一律稱作是氣。這樣做,也許可以防止聽力下降。但現在人氣脈不通,長期右側臥,身體極為不適,無法堅持此姿勢,故看不到效果。

對一般人而言,右側臥還是不錯的。尤其是晚上睡覺,容易咳嗽的人,側睡立馬能見到效果。但是否右側臥,要視個人情況而定。如果身體右邊堵塞,自然應該左側臥。此外,一個姿勢時間長了,有時候還會頸椎痛、手臂痛,所以可以適當翻身。翻身次數太多,是體內氣亂所致。可以在睡前,靜坐調整呼吸。正確的睡覺,是先睡心,再睡眼。

總之,古人養生,是特別講究氣的。行住坐臥,都注重氣息,睡覺時自不能例外。我們說食補不如睡補,既然飲食是有技巧的,睡覺自然也有技巧。那種睡覺時,打呼嚕,或者呼吸暫停的人,其睡補的效果很有限。不管人是何狀態,讓身體保持氣息暢通很重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