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印度合夥人》2日票房僅破2千萬,印度電影正在退燒?

文 | 翟笑千

又一部挑戰社會禁忌話題的印度電影來到中國。

繼去年《摔跤吧!爸爸》以近13億票房的成績成為印度電影打開中國市場的敲門磚後,印度影片來華的腳步便不曾停歇。從《神秘巨星》、《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到《起跑線》、《巴霍巴利王2:終結》、《廁所英雄》、《蘇丹》,以及近兩個月以來的《嗝嗝老師》、《老爸102歲》,今年的院線幾乎每隔一個月就會有印度影片的身影。

這次接棒的《印度合夥人》與號稱“改變6億印度女性命運”的《廁所英雄》相似,同樣是致力於改變印度女性的命運。

早在今年一月份,《印度合夥人》便已在印度上映,所得票房是《神秘巨星》的兩倍之多,國內最開始定檔於今年五月份,因故才一直拖延到了今天。與《摔跤吧!爸爸》和《廁所英雄》類似,該片同樣聚焦於印度女性的生存現狀,不同的是,它更加直白得將話題放置於對女性的尊重問題上,進一步刷新了人們的認知。

放在票房市場,上映兩天的《印度合夥人》票房突破兩千萬,聽起來似乎還好,可反觀同期上映影片《龍貓》已突破五千萬,上映九天的《海王》高居排片榜首,票房不太強勢可口碑漸熱的《狗十三》穩居上座率榜首。印度電影熱似乎正在退燒。

《印度合夥人》:男性視角下的“護墊革命”

國內觀眾上一次見到阿克謝·庫馬爾是在《廁所英雄》中,那一次他為了愛而建廁所,這一次,依舊為了愛的他製作起了護墊。

眾所周知,印度人民對宗教以及文化傳統十分尊崇,女性地位低下也是不爭的事實,究竟有多低?在《印度合夥人》中,每當女性有月事來臨,她們所面臨的是被“隔離”般的驅逐,不能進屋,不能和男性有身體接觸,更別說接觸外界,被認為是汙穢和罪惡象徵的月事仿佛“洪水猛獸”。更糟糕的是,她們連生理衛生都無法被保障,因為護墊在印度是昂貴的進口貨,所以用不起它的印度女性只能用布條甚至樹葉和石灰。

男主人公拉克希米雖然知識水準並不高,但他卻清醒地意識到要生理衛生對女性的重要性,於是他為自己的妻子買護墊,甚至是自己親手去製作。為心愛之人更為上億印度女性著想的舉動,卻讓他身陷四面楚歌之中。

妻子、妹妹、母親、鄰居,身邊的親人望而生畏,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無法理解他的行為,家人更因鄉鄰們的嘲諷而倍感羞愧,一個個的離開他。因為在印度女性的思想觀念裡,“作為女人,沒有任何疾病比羞恥更嚴重”。

沒人理解,連直接受益人都羞於使用護墊,但拉克希米依舊沒能放棄,決心要把妻子的羞恥變成尊重。他離開家人並遠離家鄉,在異鄉利用自己的生活智慧,經過反覆不懈的實驗,最終研發出能夠製作護墊的低成本機器。在這一過程中,他結識了自己的合夥人也是護墊的首位使用帕裡,護墊也以“帕裡”的名字命名。

同時,在解決印度女性生理問題之餘,拉克希米的生產小作坊也為諸多女性提供了就業機會。這件“一石二鳥”的事令他的“護墊組織”從一個村莊擴張到另一個村莊,最終他的行為不僅得到了認可,也令印度女性重拾了尊重。

電影中的故事是短暫的,現實中的故事還在發生。

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印度合夥人》,其男主人公原型是印度企業家Arunachalam Muruganantham,正是Muruganantham發明了低成本的衛生巾生產機,才改變了印度農村女性的衛生觀念和習慣。影片在印度上映期間,Muruganantham在推特上發起了一項護墊俠挑戰:“沒錯,我手裡拿著的是護墊,這沒什麽好羞愧的,月經是自然的生理反應。請複製粘貼這段話,向你們的朋友發起挑戰,拿起姨媽巾拍照吧。”這段他收納護墊的影片一經發出,便引來諸多印度明星的轉發支持,其中包括國內觀眾所熟知的阿米爾·汗。

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中,《護墊俠》在印度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女性生理衛生革命。印度女性集體發起運動,40多萬人簽名抵製“護墊稅”,引起了各社交媒體的廣泛關注,甚至驚動了印度總理莫迪。終於,今年7月21日,印度政府取消了有關護墊的稅收政策,《印度合夥人》將意義延伸到現實。

“美國有超人、蝙蝠俠、蜘蛛人,我們有護墊俠。”正因為以影片中的拉克希米和帕裡為代表的人在不斷堅持著,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印度女性獲益並改變自身命運。所以,這部影片還有一個更能凸顯主題的名字:《護墊俠》。

走下“神壇”的印度電影:“激情褪去後的那一點點倦”

去年,由阿米爾·汗主演的《摔跤吧!爸爸》不僅刷新了中國觀眾對印度電影“尬舞”的固有認知,還以近13億的票房掀起了國內電影市場的“印度熱”。

不難發現,從去年大熱的《摔跤吧!爸爸》到今年的《神秘巨星》《起跑線》《廁所英雄》和《印度合夥人》,印度電影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題材上的銳利和無法複製。《摔跤吧!爸爸》直擊印度性別差異所帶來的問題,《神秘巨星》揭露印度家庭家暴問題以及女性的地位,《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大談宗教弊病和民族矛盾,《起跑線》涉及印度教育困境,《廁所英雄》和《護墊俠》則都是對印度女性待遇和尊重的探討。

其實印度電影與中國的結緣並非從這幾年才開始,早在上世紀50年代,《兩畝地》、《流浪者》、《暴風雨》等多部影片便已在中國公映,後由於政治原因有所中斷。1971 年,隨著《大篷車》的引進,印度電影再次出現在中國的銀幕上,但好景依舊不長,經過漫長的沉寂期,直到《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啊》的出現,印度電影才重新燃起中國市場的熱情。

自2014 年,中印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與印度共和國新聞廣播部關於視聽合拍的協定》後,印度進口片的份額得到提升,印度影片逐漸成為中國院線的“常住人口”。

顯而易見的是,印度電影以及極強的社會話題,甚至是國家真實事件觸動著更大範圍的觀眾,並在中國市場引起關注。但並非每一部印度影片都能在中國市場成為爆款。

回溯今年印度影片在華表現,《摔跤吧!爸爸》後,印度電影在華票房便以拋物線狀呈整體下滑趨勢。口碑還在,但類似《摔跤吧!爸爸》以及《神秘巨星》的高票房現象已不複存在,印度影片的平均票房已經回落到了1億左右,甚至小幾千萬的低水準。

印度電影具有較高的口碑是不爭的事實,但從另一角度來看,引進到中國的印度影片具有鮮明的本土特色和社會話題度,或是笑中帶淚、或是揭露貧富差距、或是關注女性生存,萬變不離其宗的主題設定已然中國觀眾熟知“套路”並產生一定的審美疲勞,更別說文化壁壘嚴重的歷史題材影片,在國內更是悄無聲息。

此次的《印度合夥人》同樣立足於印度民情,同樣具有很強的話題性,但隨著以往影片的鋪墊,且礙於社會文化壁壘的存在,中國觀眾被激發的大多是體恤,而並非共鳴甚至共情。

觀眾早晚都有疲倦的一天,可沒想到這一天來得如此之快。從最開始由新鮮感催生的熱情,到如今的反應平平, “印度電影”四個字快速走上神壇,又極速走下神壇,這四個字已不再是票房保證,而是成為了影市“激情退去後的那一點點倦”。

“印度熱”冷卻背後是印度影片一股腦跟風盲目引進的反噬,同時也是中國社會主義現實題材影片的補足。今年,《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等現實題材影片票房口碑的雙雙站立,提升了大眾對國內該類型影片的信心。如今,觀眾所期待的已不是他國的現實題材影片,而是“中國製造”。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