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清代宮廷藝術還原真實皇家生活

清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亦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家喻戶曉的《還珠格格》,到幾年前的話題之作《宮》、《甄嬛傳》,再到近期大火的《延禧攻略》,人們對清宮劇的熱衷可謂是經久不衰。

那麽真實的清代宮廷真的與電視劇中一樣嗎?真正的皇室貴族的吃穿是什麽樣呢?讓清代宮廷藝術來告訴我們答案。

飲食

凡是中國人,大概都聽說過這個詞——滿漢全席。清代李鬥所撰《揚州畫舫錄》最早記載了滿漢全席的目錄:

看著看著口水就要流下來了…

宮廷膳食,是清代宮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規模的宮廷宴會必須具備皇家氣派,餐具的選擇、食物的烹製、座位的安排,其講究一定程度上還甚於貴族的衣冠儀製。

清·郎世寧、王致誠、艾啟蒙等《萬樹園賜宴圖》

清·姚文翰《紫光閣賜宴圖》局部

清·郎世寧等《乾隆帝雪景行樂圖》

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寫道:“美食不如美器。斯語是也。”器具在中國飲食文化中的地位可見一斑。清代專供皇室使用的食器,自然是美學價值極高。他們所使用的瓷器多由江西景德鎮的官窯專門燒製,其余食器則使用金銀、玉石等貴重材料製作,精美莊重、華貴大方,頗具皇家氣派。

來源於故宮博物院網站

此外,不同於很多人的想象,清代宮廷膳食十分注重養生保健。康熙帝在《庭訓格言》中甚至還詳細闡述了其養生之方,倘若他穿越到現代,大概會非常讚同“保溫杯裡泡枸杞”的生活方式。

服飾

清朝宮廷中滿洲貴族的髮型與服製均遵循滿族傳統文化。據清人吳振棫《養吉齋叢錄》記載:“我朝服飾,列祖所定,太宗嘗誡後世衣冠儀製,永遵勿替。”對冠服的嚴格厘定成為了統治者樹立權威的手段,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環節,而服飾本身也成為了一種文化圖騰。即使地位十分顯赫,在不同場合下也須嚴格穿著符合傳統和禮儀的服飾。

以清代皇帝為例,皇帝的服飾有袞服、朝服、端罩、吉服、常服、行服,甚至還有特製的雨服。

乾隆像

不同地位等級的人,在服飾規製上亦不同。例如宮廷畫家郎世寧《塞宴四事圖》中乾隆帝的諸嬪妃,朝冠衣飾便有細微的差異。

清·郎世寧《塞宴四事圖》局部

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與織造技術的進步等原因,清代宮廷服飾的工藝遠勝前朝。據《清代宮廷文化通史》記載,當時的絲織品中,單是紗,就分為花紗、絹紗、四緊紗、銀條紗、縐紗、土紗、包頭紗等,可以想象那時的服飾種類之豐富。

隨著時代變遷,宮廷服飾文化與民間服飾的界線不再那麽明確,滿漢民族服飾文化最終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融匯。

妝容

歷史上,不論哪個朝代的後妃均十分重視化妝打扮,清代自不例外。最能直觀表現後妃妝飾的作品為郎世寧等畫家共同繪製的《心寫治平手卷》,依次呈現乾隆帝與其十二位妃嬪的半身畫像,真實表現了當時清宮最為流行的妝飾。她們多兩腮施粉,唇妝皆有不同。

清·郎世寧等《心寫治平手卷》局部

但她們的每隻耳朵皆佩戴三件耳飾,這是滿族的傳統習俗。據徐珂《清稗類鈔》記載,乙未年乾隆諭曰:“旗婦一耳帶三鉗,原系滿洲舊風,斷不可改節。朕選看包衣佐領之秀女,皆帶一墜子,並相沿至於一耳一鉗,則竟非滿洲矣,立行禁止。”

最近熱播的《延禧攻略》,也出現了一耳帶三鉗的場景。

在清宮,畫眉是後妃的特權,而普通宮女則被嚴令禁止畫眉。這點在清宮劇中體現不多。《雍正十二美人圖》中所描繪的各位美人的眉毛均彎彎細細,與當時的審美相符。不同的眉式反映了不同時代人們在審美上的細微差異,是時代變遷的一個見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