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樂毅伐齊,為什麽攻不下齊國最後的兩座城池呢?

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五國伐齊和長平之戰一樣,都是重要的歷史轉折點。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拜樂毅為上將軍,聯合秦、韓、趙、魏四國共同伐齊。對於齊國來說,雖然非常強大,但是,面對樂毅率領的五國大軍,齊國還是在濟西之戰中失敗。在此之後,樂毅率燕軍乘勝攻克齊72城,直入都城臨淄。並燒齊都宮廟宗室,掠珍寶巨財一空,盡歸燕國。燕昭王封樂毅為昌國君。燕國至此達到鼎盛時期。不過,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樂毅伐齊連克齊國72座城池,為什麽連續三年還是沒有攻下最後的莒、即墨兩城呢?

首先,在戰國七雄中,燕國和韓國成為其中最弱小的兩個諸侯國。與此相對應的是,對於戰國中期的齊國,則和秦國、楚國並稱為三大強國。而且,鼎盛時期的齊國,還在桑丘之戰等戰役中擊敗秦國。由此,燕國想要單獨擊敗齊國,幾乎是不可能的是。在樂毅伐齊的過程中,一開始是因為借助燕國、秦國、韓國、魏國、趙國這五個諸侯國的兵力,這才在濟西之戰中重創齊國主力。不過,在濟西之戰後,秦國、韓國、趙國、魏國這四個諸侯國的大軍忙著攻佔齊國、宋國的疆域,所以,在攻打莒、即墨這兩座城池上,只有燕國這一個國家的大軍。

雖然樂毅是戰國時期媲美白起、吳起的名將,但是,燕國軍隊的戰鬥力,卻是相對較差的。比如在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中,燕國趁機進攻元氣大傷的趙國,不僅沒有攻下一座城池,反而被廉頗率領的大軍包圍了自己的都城,差一點就被趙國所滅。由此,因為齊國主力被五國大軍重創,加上齊閔王被殺等內亂,導致樂毅連續攻克了70多座齊國城池。但是,已經是強弩之末的燕國大軍,因為自身戰鬥力較低,所以一直沒有攻破最後的莒、即墨兩城。當然,這也是因為莒、即墨這兩座城池,不是一般的城池。

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對於齊國最後所剩的莒、即墨,並非簡單兩座城池,而是齊國的“五都”之二。在戰國七雄中,齊國除了都城臨淄之外,還分別在平陸、阿、即墨和莒四個戰略要地建造城池,對於這四座城池來說,不僅聚集了比較精銳的兵力,而且儲存了充足的糧草等物資。由此,對於齊國最後所剩的莒、即墨,可以理解為齊國的兩座“陪都”。在此基礎上,莒、即墨這兩座城池,擁有齊國五分之二左右的兵力。在堅固的城牆下,樂毅率領的燕軍自然難以攻下這兩座城池了。

最後,在筆者看來,齊國能夠憑借莒、即墨這兩座城池堅守下,可能和樂毅沒有全力進攻存在一定的關係。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樂毅認為單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佔領了齊國,也無法鞏固。在此基礎上,樂毅對莒城、即墨采取了圍而不攻的方針。對於樂毅來說,目光更加長遠,遵循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兵法策略。進一步來說,樂毅之所以這麽做,可能也是避免燕國成為戰國七雄中的眾矢之的。眾所周知,齊國吞並宋國後,引起了燕國、韓國、魏國、趙國、齊國的五國聯合進攻。如果燕國真的徹底吞並了齊國,會不會也遭到戰國七雄的圍攻呢?對此,你怎麽看呢?

文/情懷歷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