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豆瓣9.2!最嚴苛的審查,最良心的電影

提到伊朗電影,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其全世界最嚴峻的審查制度。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伊朗對電影內容進行各方管控,不止有政治、宗教禁區,甚至連女性形象都不能在銀幕上出現。

政教合一的國家性質無法改變,但電影創作還要繼續,很多電影人不得不采取“曲線救國”的策略。

兒童題材成為伊朗電影的安全區,具有代表性有《白氣球》、《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以及被中國影迷所熟知,也是咱們今天要聊的——

《小鞋子》

?????? ?????

雖然,六一兒童節已經過去好幾天了,但是兒童片絕對不是“大齡成年裝兒童”的專屬曲目。

一直以來,毒藥君都覺得兒童題材是電影中特別的存在,每每看完總會糾結:這部電影究竟是淨化心靈多一些呢,還是揭露現實的殘酷更多一些。

或者,多數情況下,它們更像是成年人的專屬童話。

《小鞋子》延續了伊朗電影清新、質樸的視聽風格,故事非常直白,全片圍繞著一對兄妹的丟鞋事件展開,但卻非常富有吸引力。

首先,你完全不會因為它樸素的畫風而感到枯燥;其次,即使時隔多年,你依然會清晰地記得其中的幾場戲。

奧斯卡榮譽獎得主霍華德·霍克斯曾經這樣定義一部好電影:

“三場絕妙好戲,沒有蹩腳場面”。

把這個好萊塢式的電影理論,套用到一部現實主義風格的伊朗電影身上毫不違和。

《小鞋子》1997年上映,之後被送去奧斯卡參賽,不僅提名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同時引起世界關注,成為伊朗電影的代表之一。

這部電影更是中國影迷心中的經典,豆瓣15.6萬人標記,評分9.2分。

IMDb評分8.1

電影由一個固定長鏡頭特寫開始,修鞋匠不急不緩的縫補著一雙玫紅色童鞋。鏡頭切至全景,破舊的修鞋棚內,一個男孩安靜地等待鞋子補好。

他就是故事的主人公Ali。修鞋匠手裡拿著的是他妹妹Zahra的唯一一雙鞋。

然而,上天總是周而複始地和窮人開玩笑。

就在Ali去商鋪撿拾土豆的空檔,鞋子不見了,弄丟鞋子的Ali十分害怕,他央求妹妹不要把這件事告訴父母。

妹妹答應了Ali的請求,但沒鞋穿的事實不能改變,無奈之下,Ali只能再次求妹妹和自己同穿一雙鞋。

因為兩人上學時間是錯開的,如果妹妹放學後跑的夠快,或許就能趕上Ali的上學時間。

兩個人約定在家附近的小巷裡碰頭,就這樣,兄妹倆開始了一雙球鞋的接力賽。

生而為人,如果貧窮是原罪的話,那麽上天也不曾對孩子仁慈。

Ali和妹妹的球鞋接力並不順利。

影片出現了六場兄妹倆換鞋子的戲。其中前三場用於推進故事發展,第一次換鞋,妹妹沒有耽誤時間,雖然兩人拚命和時間賽跑,但哥哥Ali還是遲到了。

事實證明,時間根本不夠用,無論如何哥哥都會遲到。而兩個人共穿一雙鞋的辦法只是現實面前的無可奈何,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兩個孩子只能期盼明天可以跑的更快一些。

第二次,正巧趕上妹妹考試,為了不讓哥哥遲到,她只能提前交卷。由於太慌張,鞋子掉進溝渠,哥哥再次遲到,並且被教導主任得個正著。

妹妹把鞋子掉進水渠的段落,牽動起觀眾的心,所有銀幕外的人都知道這雙鞋子對於兩個孩子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它甚至可以勾起每個人童年時的恐懼。童年無小事,小演員不加雕琢的演技讓人很容易產生代入感,多少次,我們也曾感受過這種束手無措,這種因為弱小帶來的無奈。

第三次,放學後,妹妹沒有直接去找Ali,而是尾隨同學探究丟失鞋子的下落(妹妹的一個同學穿著她丟失的那雙舊鞋)。

不出意外,哥哥還是遲到了。這次他就沒有那麽好運了,教導主任使出殺手鐧——叫家長。不過好在班主任幫忙化解了危機。

生活一步一步把孩子的童年逼向池沼,毫不手軟地摧殘著他們對於美好的渴望。也因此,每當兩個孩子把懷揣的無限向往放置在“小鞋子”身上時總讓人忍不住心疼。

在學校,妹妹Zahra很羨慕其他女孩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漂亮鞋子,她埋怨哥哥卻也理解哥哥。所以她只能站在商店的櫥窗外偷看那些等待認領卻不屬於自己的鞋子。

在《小鞋子》中,貧窮的無力感在哥哥Ali跟隨爸爸進城的段落達到高潮。

為了改善家裡的經濟狀況,父親決定帶著Ali到城裡去碰碰運氣,他借來了噴樹和種植的工具,認為這是無本生利的買賣,至少不會賠錢。

可一來到富人區,他就懵了,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推銷自己,最後還是兒子Ali幫忙解圍才化解尷尬。

父親推著自行車和兒子並肩同行的畫面讓人很容易想到《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小四和父親的談話。同時,又更像是傳承自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偷自行車的人》。

▲《偷自行車的人》劇照

在時代的滌蕩和社會的桎梏之中,個體十分弱小,哪怕是作為家庭支撐者的父親,依然如此。

普立茲藝術評論獎得主羅傑·伊伯特認為《小鞋子》的這個段落極其容易讓觀眾產生共鳴。

“一個男人愛他的家庭,想保護他的家人,社會卻給他製造重重障礙。誰看了不會心有戚戚焉呢?”

《小鞋子》沒有刻意渲染平凡生活中的苦難,也沒有過分抒情,它只是讓一個簡單的故事靜靜的在銀幕上流淌。

Ali家的生活雖然艱苦但充滿溫情,你會被他們的純潔和質樸所觸動。

父親堅持善良,家裡沒有糖也絕不私自拿教會的。母親堅持善良,即使家裡捉襟見肘還是讓Ali給鄰居家老人送食物。

Ali和妹妹同樣寬厚純良,當他們找到妹妹Zahra丟失的舊鞋時,發現對方比自己更窮困,放棄了要回鞋子的打算。

終於,在一次又一次失望之後,兄妹倆迎來了一個得到新鞋的機會。

只要哥哥Ali參加長跑比賽,獲得第三名,就可以得到一雙球鞋的獎勵。

為了幫妹妹贏得球鞋,Ali歷經一番波折終於如願參加比賽。在這場比賽中Ali一心想拿第三名,丟鞋後的很多事情在他腦海中一一閃過。

有人說,電影中,只有賽跑的段落,導演才在鏡頭和戲劇性上花心思,其余都是平鋪直敘,沒啥技術含量。

我不認同這種說法,好的敘事是找到最適合它的電影語法。

電影的前半部分簡單直白,長鏡頭、自然光、移動攝影生活化了電影故事,而賽跑段落在剪輯和音響上下功夫,加快了敘事節奏也增添了緊張氣氛。

這部電影的前半部分哀而不傷,似乎不帶任何情緒,可是當走進故事結尾,當看到一心想拿第三名的Ali不小心拿到第一而失去球鞋時,內心突然五味雜談,難以自持。

可以把所有情緒壓抑到最後一刻,足見導演功底。

馬基德·馬基迪是伊朗最具代表性的導演之一,也是各類國際電影節的常客,因為長於製造戲劇性高潮,所以有人稱其為“伊朗的斯皮爾伯格”。

馬基德、阿巴斯為代表的電影人把伊朗電影帶向世界,成績頗豐。

電影大師戈達爾對伊朗電影有過很高的評價:

電影始於格裡菲斯,止於阿巴斯。

“長期以來,伊朗電影人奮戰在審查的限制中,有些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這種美化對那些受到審查制度迫害的電影人是不公平的”

畢竟,任何偉大的電影都是在相對寬鬆的文化環境下才能生長。

近 期 熱 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