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年薪80萬,傾家蕩產供兒子留學,他卻成了“巨嬰”

“要是小家夥一直都這麽可愛,就好了!”

看著孩子調皮可愛的樣子,不少父母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吧。

可如果這個願望成真,20年、30年後,你的孩子依舊像個嬰兒一樣向你要吃要喝,恐怕只能是做父母的“噩夢”了吧!

最近,一個身為企業高管、年薪80萬的媽媽,就為自己的“巨嬰”兒子發愁不已。

看到微信,這個叱吒職場的女強人不禁歎了一口氣。

這個資訊是他22歲的兒子發來的,和往常一樣,張口就是要錢,連一個“媽”字都沒有。

翻開兩人的聊天記錄,轉账、要錢幾乎是全部內容,沒有任何寒暄,比純粹的生意夥伴還要簡單、直接。

對生意夥伴她可以講價,可對兒子,她只有服從。

很快,她就把1萬元給兒子轉了過去。

與已經花在兒子身上的巨款相比,這一萬元實在是毛毛雨。

兒子小的時候,任何要求都會盡量滿足,花費自然不小;

兒子高二那年,送他去留學,光路費就花了10多萬,再加上學費和生活費,短短兩年就花了200多萬,可兒子卻連個預科的畢業證都沒拿到手;

把兒子叫回國內,花錢送他去專科學校,沒幾天就回家開始打上遊戲了。

砸錢,也沒給兒子砸出個好前程。

儘管傾家蕩產地培養兒子,儘管兒子一再讓人失望,可是提起兒子的成長經歷,媽媽卻幾次哽咽落淚,覺得“委屈”了兒子。

負罪感,讓所有人都生活在地獄裡

媽媽口裡的“委屈”,不是物質上的虧待,也不是精神上的虐待,而是家庭的不完整。

2006年,兒子10歲左右,夫妻倆平和地辦理了離婚,原因是性格不合。媽媽是個要強的人,爸爸則更隨遇而安些。一年後,兩人各自重組家庭。兒子自此跟隨奶奶生活。

夫妻的婚姻變故,成了所有人生活的轉折點。

也許是覺得自己獲得了新的生活,唯獨兒子失去了完整家庭,讓兩人充滿了負罪感。而奶奶更是覺得對不起孫子,認為他受了天大的委屈。

這大概也是很多父母的想法吧!畢竟,成年人可以理解婚姻和感情,但對很多孩子來說,隻意味著父母分開、家庭破裂。

不能給他一個完整的家庭,那就盡量讓他什麽都不缺!”

他們決定要好好補償孩子。

於是,只要是兒子提出的要求,父母都會滿足!特別是在錢這方面,從來都不會手軟。

而默默發誓“把最好的都留給孫子”的奶奶,對孫子更是悉心照料:

外孫女吃了孫子最喜歡的麵包,老寒腿犯了的奶奶,硬是在大雪紛飛的時候出門買回了3包同樣的麵包,就怕孫子吃不上。

即便孫子現在已經22歲了,即便他整天打遊戲,奶奶還是貼心地照顧,甚至還一口一口地喂飯

“當你為自己的行為而自我抱怨時,你就無法從經驗中學到東西。”

負罪感和內疚,讓大人們在孩子面前失去了理智。這些在正常人眼裡已經屬於“過度寵溺”的行為,在他們看來卻依然不夠。

他們一遍遍確認自己的行為,會不會傷害到孩子。

“這樣做,兒子還會不會覺得被忽視了?”

“這樣做,孫子還會不會覺得缺愛啊?”

他們甚至都來不及拷問一下自己:“這樣補償,是不是有些過了?”

他們希望孩子可以少受婚姻破裂的打擊,享受一個正常家庭應有的一切,可結果呢?

孩子的性格越來越孤僻,成績越來越差,尤其是出國留學後,基本不與人交流。

甚至似乎還患上了抑鬱症,唯一願意做的事就是一個人打遊戲!

在負罪感的折磨下,本應獲得新生活的他們,卻陷入了一個死循環,每一個人都活得如此沉重。

“他成了我的一塊心病”,面對兒子,媽媽不知所措,差點得了抑鬱症,她想不通,自己的付出,怎麽就換來了這樣一個結果?!

有人可能會說:當初你把孩子帶在身邊養,而不是讓奶奶帶的話,結果可能就不一樣了。其實,如果這個女強人媽媽工作強度太大,完全沒時間陪孩子的話,自己撫養恐怕未見得比讓奶奶帶強。在我看來,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並不複雜,就是“過度補償”。

過度補償,不過是大人的心理安慰

父母出於負罪感和內疚而實施的過度補償,讓孩子感受最多的不是愛,而是緊張,緊張地一遍遍確認“家庭破裂”的事實。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父母離異是種怎樣的體驗?

有個網友說:最討厭的不是父母離婚,而是父母愧疚地看著自己的眼神。

有一次她打碎了一個花瓶,以為父母會大聲地責怪。結果那時正在鬧離婚的父母竟然溫柔地安慰了她。

如果是以前,她會覺得很幸福。可那一刻,她隻覺得絕望,“我確認父母要離婚了。”

看著他們隱忍不發的樣子,她隻覺得“自己的存在,拖累了父母。”

所以不要說過度補償了,就是父母在特殊時期一個過於刻意的行為,都可能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大的心理壓力。

突然對孩子百依百順,相當於在一遍遍提醒孩子“家不是原來那個家了”;突然對孩子溫柔至極,只會讓孩子覺得像是外人的寒暄。統統這些只會讓孩子更專注在“父母離婚”這件事上。

“他們都走了。”

“沒人要我了。”

“我成了外人。”

在這種心態下,孩子很容易變得自卑、敏感,在人際關係中很緊張,更加孤僻、離群。

而更糟糕的是,對你的付出,孩子並不領情。

就像是這個兒子一樣,已經成年的他,對錢毫無概念,張口就是上萬元。

可是兒子卻絲毫不理解父母的辛苦,不知道他們咬牙供他留學的艱難,不知道他們掙的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

為什麽?因為家長“堅持不懈”的過度補償,反而讓孩子不斷地強化了這麽一個信念:這都是你們欠我的!

最終,所有人都很辛苦,所有人都不快樂!

像這樣的過度補償在父母中並不少見,最典型的莫過於“窮家富養”。

窮人把孩子養成了“富二代”,才是更可怕的事

“我小時候吃過苦,一定不能讓孩子也吃苦”,不管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如何,只想著給孩子好的。

下面這個故事裡,父親是盲人,母親是啞巴,顯然經濟狀況應該很不好。但卻允許兒子把可樂當水喝,上下學計程車。

四線小城市,明明一個月的工資才2000多,可孩子卻能穿著一千多一件的衣服。

還有些父母,自己平日裡都不捨得買點肉吃,卻能攢錢給孩子買6千多的蘋果手機。

這些大人都這麽勇於奉獻,聽上去一個個分明就是可歌可泣的溫情故事啊,哪裡出了問題呢?

表面上看,好像是因為父母太愛孩子了。

但實際上,不過是父母想要獲得一種心理安慰。

“爸爸媽媽沒用,沒混出啥名堂,到現在家裡經濟條件仍很一般,但對你有求必應,沒讓你吃苦,沒讓你輸在起跑線上,也算對得起你。”

這種扭曲的心態,終究是飲鴆止渴,坑的不僅是自己,更坑了孩子。

以前我們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那是因為窮人家早早認清了自己的現狀,從小就鼓勵孩子“自立自強”。

但現在,窮家富養的模式,早已養不出“早當家”的孩子,反倒是各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敗子”,他們沒有責任心、自私、脆弱!

2011年,在日本留學已近5年的汪某在機場捅了母親9刀,只因為母親無法為他提供學費。但是他卻不知道月薪7000多的母親為了他的學費、生活費已經負債累累。

諷刺的是,鮮血直流的母親,這時擔心的竟是兒子被警察抓,催著“快跑!”

“溺愛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就像你把野生動物養在動物園,成年了再扔回非洲叢林。”

當這些對自己所擁有的早已心安理得的孩子走出家庭、走入社會和職場時,又會遭遇另一重困難——根本就難以生存下去。

同在創業的一個朋友說:“以前覺得窮人家的孩子踏實、能吃苦,可現在他們比‘富二代’還嬌氣,招人也盡量避免窮家富子。”

但此刻,他們的父母早已掏空了自己。生存的困境,會山呼海嘯般撲向孩子。

最好的愛從來都是讓孩子擁有獨立的人格

離婚和貧窮,是生活中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直接正視它,面對它,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孩子。

婚姻破裂,父母最需要做的是讓孩子的生活盡快恢復正常,不要有心理負擔,告訴孩子“離婚不是他的錯,父母依然愛他”,然後像以前一樣關心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同時,也不必因離婚對孩子懷有負罪感。你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只要給孩子的愛還在,你並不欠TA什麽。

家庭不富裕,那就誠實地告知孩子自己的收入水準,告訴孩子我們家能承受的消費水準。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自己的天花板在哪裡,要怎麽努力才能改進。孩子們最想看到的,是你努力生活的樣子。

同樣,你也不必因為家境不好,就對孩子懷有負罪感。人生際遇本不相同,窮有窮的幸福,富有富的煩惱,只要日常的溫飽和教育能保證,你不並欠孩子什麽。

我們每個人都體驗過真正的幸福,也遭受過生活的暴擊。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做做好的準備,坦然接受最壞的結果,這就是人生本來的樣子啊。而由你帶來的這個孩子,也是要來這世上做一次完整體驗的。

人生本來就“福禍相依”,早早地認清生活的真相,學會堅強和獨立,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前幾天,常爸寫過一篇文章《狗十三:大人習慣性的“賣慘”,會給孩子帶來什麽?》。兩篇合在一起看,結論很簡單:別“賣慘”,孩子不欠你什麽;也別“過度補償”,你也不欠孩子什麽;更別“過度補償”以後再來“賣慘”,那是錯上加錯!

作為父母,我們盡力而為,無愧於心就好。榨乾自己以滋養孩子,最終只能是兩敗俱傷。

你對孩子有“過度補償”的心理嗎?你有類似的故事想要告訴我們嗎?期待每天留言區裡你們的分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