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尿蛋白治療多用激素,但難以恢復腎功能!避免腎衰竭得這樣做

尿蛋白在腎內科臨床一直備受關注,它幾乎貫穿於腎病的始終。從惹上慢性腎病開始,患者就開始為降蛋白費盡心思,用了各種藥物,尤其是激素,就是盼著哪天尿蛋白可以轉陰,那麼治好腎病也就有盼頭了……

有的腎友初診尿蛋白定量在3g以上,經治後指標下降到1g,能說尿蛋白治癒了嗎?

按醫學意義來講,這樣的情況只能算是病情好轉,但並未治好。

臨床上,尿蛋白緩解的標準為24小時尿蛋白定量低於0.45g,當患者的尿蛋白治療達到此標準後,尿蛋白的情況才能說得到緩解,之後才會有轉陰的可能。

尿蛋白在臨床上之所以被如此看重,原因在於持續性的尿蛋白會嚴重破壞腎小球的濾過屏障,腎臟足細胞的功能也會加速損傷,造成腎臟組織細胞纖維化,腎功能隨之下降。

若是尿蛋白得不到有效控制,腎功能衰竭是早早晚晚的事情。所以,一直以來醫生和患者都十分關注尿蛋白的治療效果。

就目前的整體醫療環境而言,降蛋白的臨床診療方案還是以激素為主。

激素誕生在半個多世紀以前,在很長一段時間激素的使用水準,一直被視為衡量腎內科醫師技藝高低的重要標尺。利用激素降蛋白,源於藥物本身兩方面的功效:

1.抑製腎臟細胞炎症反應;

2.降低腎小球濾過屏障的通透性。

正因為激素能抑製腎臟細胞的炎症反應,才會使患者服藥期間腎臟損傷暫時性減弱或停止,而腎小球濾過屏障通透性的降低,也能減少蛋白的漏出,從而實現尿蛋白的降低。

但有一點需明確,激素隻適用於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大於1g的情況,在患者尿蛋白定量低於1g時,多會選用沙灘或普利類降壓藥、保腎藥物(金水寶、百令等)降蛋白,同時注意生活習慣的改善,尿蛋白情況就能得到緩解。

通常情況下,因腎臟炎症反應造成的尿蛋白情況都可嘗試使用激素,而有的尿蛋白是因為「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引起的話,使用激素就不合理了,這種情況多會採用降壓藥(如ACEI)擴張血管來降低尿蛋白水準。

雖說激素降蛋白應用廣泛,但是它同樣會產生很多困擾。比如說服用過程中產生的副作用,如水腫臉、水牛背等,若是這樣的話疾病能完全治好,我們也可以在所不惜。

可問題是激素真能徹底降蛋白?

先不說有的患者對激素治療並不敏感或激素依賴等問題,單就激素降蛋白的本質而言,藥效主要還是集中在「抑製」、「暫時」性的效果,並未實現炎症的徹底消除、腎功能的恢復等治好效果,這些都將導致患者停葯後降蛋白願望早早落空。

想要徹底清除細胞的炎症反應,關鍵要恢復腎臟微循環,改善腎臟缺血缺氧的狀態,阻止腎臟纖維化進程,激素顯然無法承擔這樣的角色,而這種偏向於調理的療效正好中醫的特長。

藉助於中藥的深層次調理,疏經通絡、解毒泄濁,增加腎小球有效灌注量,降低腎小球內壓與高濾過狀態,延緩和控制了腎小球的硬化衰竭進程。

就本質意義來講,降蛋白的根本在於保護腎功能。要是蛋白消了,腎功能卻下降了,這樣的結局將會無比尷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