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馬斯克成功後,又一家自動駕駛公司決定造芯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鄧思邈

  來源:智能車參考(ID:AI4Auto)

  真正對自動駕駛有追求,得深入硬體,最好還是芯片?

  這不,最新消息,又一家自動駕駛技術公司拋棄了NVIDIA,決定自研自動駕駛芯片。

  通用Cruise,全球自動駕駛頭部玩家,披露同時搞四種芯片,2025年之前上車——就是那款沒有方向盤或腳踏板的Origin。

  之所以要自研,一方面為了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而且軟體公司、車企跨界自研造芯,似乎在馬斯克和特斯拉成功之後也在成為潮流。

  今年以來,業內流行的說法是:真正要做好自動駕駛就非碰硬體不可,現在,這種硬體深入到了芯片層面。

  通用Cruise造自動駕駛芯片?

  據Cruise硬體負責人卡爾·詹金斯(Carl Jenkins)透露稱,目前已經研發出來四種芯片:

  • 一款名為Horta的計算芯片;

  • 一款處理傳感器數據的Dune芯片;

  • 一款雷達芯片;

  • 最後一款芯片稍後公布。

  具體來看,Horta計算芯片相當於汽車的大腦,採用的是ARM架構,原因是該芯片2年前就已投入研發。

  不過,Cruise芯片負責人安桂(Ann Gui)補充道,他們也在密切關注RISC-V架構,因為它開源,能夠提供更多便利。

  需要補充介紹的是,ARM和RISC-V這兩個指令集架構,都是構建芯片的基礎,它們定義了可以在芯片上運行的軟體類型。ARM架構之前最知名的是伺服器和智能手機,而RISC-V則是更加分布式的AIoT。

  通用Cruise的自研芯片,將會在2025年之前上車之前推出的自動駕駛概念車Origin無人車,完全自動駕駛,沒有腳踏板也沒有方向盤。

  目前Cruise已敲定和一家亞洲芯片製造商合作——台積電和三星都有可能,未來將大規模生產其自研芯片。

  至於為何要自研,Cruise硬體負責人卡爾詹金斯(Carl Jenkins)明確給出了答案:

  兩年前,我們花重金從一家著名芯片供應商那裡採購GPU。我們量太小,沒有議價權。

  那時候我意識到,我們必須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包括公司CEO凱爾·沃格特(Kyle Vogt)也表示支持,他認為自研芯片能夠幫助公司到2025年成本達到最理想狀態,屆時推出量產自動駕駛汽車也不是難事。

  根據此前的公開披露,他提到的合作供應商應該是NVIDIA。

  所以兩件事連起來,大概也能知道:黃仁勳家的GPU實在太貴,貴得只能自己造。

  紛紛跨界造自動駕駛芯片,為何?

  聚焦到自動駕駛芯片,自研的好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自研芯片可以跟自己的自動駕駛軟體系統更加匹配。

  馬斯克也曾回答過,為何要拋棄老黃家的GPU、自研自動駕駛芯片:

  NVIDIA是一個偉大的公司,為滿足眾多客戶的需求,他們需要做一個通用解決方案。而我們更關心專用設計,專用設計使得軟體在硬體上更好運行。我認為這種軟硬體整合才是無與倫比的。

  例如,NVIDIAXavier芯片能分配給自動駕駛的算力不足50%,而FSD芯片卻可以把90%的算力用在上面,並且完全符合特斯拉自己的硬體架構。

  這也是諸如地平線等自動駕駛芯片廠商認定的機會所在——比起通用計算芯片,有時代級機遇。

  其次,自研芯片可以針對自己算法中計算量的大小來優化硬體,從而提高性能。

  就比如,特斯拉自研的NPU,通過合並輸出通道中X和Y維度上的輸出像素,在多個輸出通道上並行運行。這就意味著,他們可以並行處理工作,同時處理96個像素。

  最後,自研芯片,車企可以自主把握開發周期,自行設計算力需求,無關的通用性接口或者單元也可以捨棄,功耗低,靈活性很高。

  舉例來看,特斯拉HW2.5版本,搭載NVIDIADrive PX2芯片,硬體功耗為57W;而搭載特斯拉自研的FSD芯片,硬體功耗是72W。

  然而,特斯拉自研FSD芯片擁有每秒2300幀的圖像處理能力,是HW2.5版本的21倍,計算能力提升了大約7倍。

  總結以上,只有自研自動駕駛芯片,車企才能真正掌握智能汽車自主話語權。

  跨界造自動駕駛芯片,難在哪裡?

  首先,在人工智能和半導體領域前期要有足夠的積累。

  比如國內車廠中,比亞迪就有專門的半導體公司,也透露正在研發製造自動駕駛方面的芯片。但比亞迪絕不是赤手空拳、腦袋一熱就決定自研自動駕駛芯片。

  他們20年前成立了芯片部門,目前能夠生產IGBT芯片(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車規級MCU芯片等。

  華為就不用說了,海思已經在方方面面證明了自我。現如今華為進軍智能車,自動駕駛相關的芯片和算力,也是重中之重。

  其次,自動駕駛芯片開發成本高、難度大,時間長。

  需要同時考慮算法效率和算力、芯片適配性、開發便捷性、車規級認證、能效比等,開發芯片從產 品定義到流片大約需要一年半至兩年,到最後量產上車大約需要42個月左右。

  需要自研神經網絡加速器,做卷積;還需要進行整體架構布局,解決數據頻繁存儲的問題。

  最後,關於自動駕駛芯片的設計,最好滿足以下幾點要求:

  1、性能要夠。

  這是因為,智駕的感知和規控需要複雜的AI算法,CPU、GPU需要足夠的算力,視覺感知決策需要深度學習。

  2、要考慮架構的靈活性和可編譯性。

  3、要考慮芯片的完整性。

  原因在於,算法軟體在不斷迭代,要保證未來一個芯片能夠同時實現感知、規控的所有功能。

  所以再看今日通用Cruise的跨界造芯,或許也就不再那麽出乎意料。

  首先,出於成本、性能方面的追求,有能力的自動駕駛公司一定也在追求更強的芯片話語權。

  其次,自動駕駛技術公司、軟體公司,或者說“方案”公司,如果不能通過硬體級交付,會不會遭遇之前CV四小龍一樣的困境?自動駕駛的算法能力,前幾年奇貨可居,但會不會隨著時間而門檻降低?到時候技術公司的核心壁壘又在何處?這是所有自動駕駛玩家都需要回答的焦慮——藏在歷史深處的憂慮。

  最後,如圖靈獎得主阿蘭·凱說的,真正有追求軟體公司都應該自己做硬體。賈伯斯信了,於是有了今天的蘋果。馬斯克也相信,於是有了今天的特斯拉。

  所以在自動駕駛領域,“跨界”造芯,應該不會止於通用Cruise……畢竟趨勢都看得到,就看有沒有勇氣和賭性了。

  以及有意思的是,自研自動駕駛芯片的玩家不少,卻很少聽聞自研智能座艙芯片的玩家,又是為什麽呢?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