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只有三個足球場大的青島,是怎樣壓過省城,成為大城市的

文/第五大洋

青島的前身不過是明朝一個小衛所下面的小島,但憑借出眾的水文條件和要害的戰略地位,在近代實現了躍升,成為了不亞於省城濟南的大城市。而近代青島權益的歸屬,也成為引爆中國乃至國際局勢的導火索。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青島是一座半島城市,西側的膠州灣是得天獨厚的深水良港,東側是被稱為“海上名山”的嶗山以及嶗山灣,南側是瀕臨黃海的較為平直的海岸線,北側是從陸路進出青島的唯一通道。

青島地圖

那為什麽這座城市叫“青島”,又同時被稱為“島城”呢?今天青島市魯迅公園裡有一鬱鬱蔥蔥的小島,叫“小青島”,原本的“青島”,就是指這座島,這座島周邊的村莊叫“青島村”,今天的青島市,就是以青島村為基礎逐漸發展而來的。

今天的“小青島”

在漫長的東亞古代史中,火牛陣、秦始皇登琅琊山、田橫島五百壯士這為數不多的幾筆,是發生在今天的青島市行政區域內的事件,但都不在青島主城區內。

時間到了明朝洪武年間,為了抵禦倭寇,朱元璋在明朝疆域沿海實行衛所制度,每衛5600戶,衛下設所,每所1120戶;衛所居民都是世襲軍戶,平時為民,自給自足,戰時為兵。

今天青島市行政區內的鼇山衛和靈山衛的名字依然在用,很多原住民也是當年衛所居民的後代,離青島村距離最近,原隸屬於鼇山衛的浮山所,現在已經是青島主城區內最繁華的地段之一。

浮山所舊貌

浮山所公車站

今日浮山所街景

清朝雍正年間,衛所遭裁撤,青島似乎又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鴉片戰爭之後,洋人間諜大量湧入大清,尋找適合殖民的地點,他們對膠州灣天然不凍深水良港的重要價值的認識,比清政府深刻得多。

1883年清法戰爭,法國人威脅說要派艦隊佔領膠州灣,朝廷才略微知道了青島的重要性。1891年北洋水師建成的閱兵儀式後,李鴻章旋即乘船到膠州灣實地考察,認為青島村附近著實重要,於是上奏光緒皇帝,申請在此地建港設防。當年6月14日,光緒皇帝下詔同意李鴻章的奏報——這一天就是青島建制的開始。

從1892年開始,登州總兵章高元對青島進行海防建設,修建了若乾炮台和停靠船隻的棧橋。其中一座棧橋保留至今,成為青島的標誌性建築,出現在各種宣傳冊、電視節目以及青島啤酒的商標上。

青島棧橋舊貌

今日棧橋

清政府在青島建港設防的起因是法國人的威脅,但最終來的卻是德國人。

1897年10月,發生了巨野教案,兩名德國傳教士被殺,對膠州灣覬覦良久的德皇威廉二世非常高興,他說“清朝人終於把我們渴望的理由和意外事件提供給我們了,這是我們大清采取強力行動絕佳時機”。他以此為借口,命三艘巡洋艦從上海出發,駛入膠州灣。

章高元發現德國軍艦後,派人前去探問,德國司令迪特裡希騙他說“借此操演”,章高元信以為真,還熱情邀請對方赴宴。迪特裡希“婉言謝絕”,並命德軍登陸,佔領了電報局、軍火庫、棧橋、炮台、衙門和兵營等重要據點。圖窮匕見的迪特裡希對清軍發出通牒,“本次受德皇陛下的旨意,佔領膠州,限3個小時內將駐防官兵全部退出女沽口、嶗山之外,不準攜帶火炮;限48小時內退清,過此即視為敵軍辦理”。

章高元不願承擔“兵端自我而開”的罪名,於是一邊向上級匯報,一邊將部隊後撤。清政府下令“唯有鎮靜嚴扎,任其恫嚇不為之動,斷不可先行開炮,釁自我開”。於是清軍四個營的兵力不戰而退,並與德國簽訂《膠澳租界條約》,將青島租借給德國99年。這就是膠州灣事件。

三艘德國軍艦駛入膠州灣

德國人佔領青島之後,開始了大規模軍事要塞和城市建設。今天每逢雨季,全國各地深受下水不暢之苦時,青島老城區出色的下水系統總會被人一再提起。它們是當年德國人建造並留下的,至今仍在使用。

這些下水道十分寬闊,裡面甚至能讓卡車通行。其實,德國人修建這些下水道本來就是軍事用途,用來溝通各處堡壘、炮台和碼頭的地下通道,所以才修建得異常堅固和寬闊。

德國人帶來的大量工作機會、新的科技和異域文化讓青島迅速繁榮發展,幾年之間,原來的漁村變成了西洋建築鱗次櫛比的美麗城鎮。

至今青島依舊留著深刻的德國烙印,當時的建築和景觀還有大量留存,“八大關(指八條以中國關隘名字命名的路線)”景區布滿了德式洋房和別墅,其濃鬱的德國風情成為今天去青島旅遊的必經之地;許多大企業,像青島海爾和青島啤酒也都跟德國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原德軍殖民地司令部

青島德式建築群

“八大關”風景區

“八大關”俯瞰

德國人對青島建設的成功引起了日本人的垂涎。

一戰期間,1914年8月7日,德國驅逐艦在南海攻擊了英國運輸船,英國遂向日本提議聯合在東亞對抗德國勢力。此時德國已經把大部分兵力調回歐洲,這對日本人來說不啻於搶奪青島的天賜良機,便一口答應,並照會英國政府說要采取一切必要之手段。

於是日本派出約5萬人的海陸軍隊,打著幫北洋政府討要青島的旗號,抵近青島海域,封鎖德軍航線。德軍在青島雖然兵少,但其在青島經營海防多年,建有135門岸防炮,並有30多門野戰火炮;海軍大小艦艇共16艘。日軍因懼怕德軍海防凶猛,只能讓軍艦在遠海遊弋,不敢靠近。

無法正面攻擊青島的日軍,於9月2日,從山東半島北部的龍口登陸,然後兵分兩路,一路向西佔領濟南,封鎖膠濟鐵路,防止德軍利用鐵路逃竄;一路向南,從北邊進攻青島。

日軍登陸地點

9月26日戰鬥打響,當時德國青島守軍只有不足1萬人,憑借苦心經營多年的5座要塞防線苦苦支撐。11月7日凌晨,久攻不克的日軍對德國中央堡壘發動夜襲,德軍連日作戰身體疲勞,對夜襲毫無準備,發現日軍時為時已晚,中央堡壘淪陷。中央炮台失守後,德軍防線全面崩潰,日軍在7日當天就拿下所有炮台和堡壘,德軍投降。

德軍五座堡壘

日德之戰歷時兩個月,青島被日本控制。

1915年1月18日,日本駐華公使半夜造訪袁世凱大總統府,遞交了一份共21條的外交條約,這就是著名的“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條約前4條全部是要北洋政府將青島和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的要求。袁世凱於6月1日簽字批準條約,他聲淚俱下地表示“我國國力未允,尚難以兵戎相見,權衡利害,不得已接受日本通牒的要求”。但袁世凱後來複辟當皇帝,遭到國民唾棄,並很快病死,“二十一條”也並沒有真正生效。

日本人知道佔據青島名不正言不順,出於對國際局勢不確定性的觀望,他們沒有對青島進行大規模投資與建設。

一戰結束後,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上,日本公然提出要將其佔據青島的權益合法化。開始,美國總統威爾遜對此不甚同意,並要聽聽北洋政府的意見,顧維鈞代表在大會上做了長達半個小時的發言,博得了許多國家代表的同情。

但日本政府提供了一份1918年段祺瑞政府與日本政府對山東問題的秘密換文,此換文內容是日本向北洋政府提供借款,而北洋政府則同意日本有佔據青島的合法權益。這表示北洋政府是自願將青島出讓給日本,諸戰勝國縱然出於限制日本的目的不希望其佔據青島,也是愛莫能助了。

消息傳回國內,就爆發了“五四運動”,民眾罷工、罷課、抵製日貨、上街遊行,要求歸還青島,以為北京大學一位學生甚至用血寫下“還我青島”四個大字。迫於民意,北洋政府授命參加巴黎和會代表不要在條約上簽字。

青島五四廣場雕塑“五月的風”紀念五四運動

1921年,哈定替代威爾遜當選為美國新任總統。當年11月,在其推動下,在美國華盛頓召開華盛頓會議,並於1922年2月4日斡旋北洋政府與日本簽訂《解決山東懸案的條約》,條約規定日本將青島歸還北洋政府,北洋政府則須保證青島成為開放的商埠。

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主權回歸。

回歸後,得益於開放的貿易環境和德國人的固定資產投資,青島迅速發展,成為當時中國最先進的城市之一,尤其是紡織業更是蜚聲海外,為今日的青島畫下靚麗的底色。

日軍撤離後,很多德國人回到青島,一位名叫高吉萊的德國商人,從1933年開始,把當時青島的風土人情,以及他在青島的生活片段用膠片記錄下來。

這位商人在二戰後被遣返回國,也將這份珍貴的膠片帶走。2006年,高吉萊商人的二女兒拒絕了德國電視台的重金求購,將這份膠片無償贈送給了青島檔案館。

從膠片中我們看到,當年高吉萊一家居住在青島市魚山路31號,這棟建築至今依舊還在那裡,院子和別墅還保持著原來的模樣,甚至一眼就能認出高吉萊女兒朝他揮手的那扇窗戶。

現在的青島絕對稱得上繁華的現代都市,但在摩天大樓和霓虹燈之外的幽辟一角,那些歷經滄桑的建築,還在向人們講述曾經的故事。

今日青島夜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