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雷軍輸董明珠10億賭約,小米手機賣不動了?

本文為燃財經(ID: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蔡浩爽

編輯 / 魏佳

過去的2018年,雷布斯不僅輸了跟董明珠的10億賭約,小米在中國市場的手機出貨量第四季度也同比暴跌35%。

3月19日,小米發布了其登陸港交所主機板市場以來的首份年報以及Q4財報。2018年實現總營收1749億元,同比增長52.6%,經調整利潤86億元,同比增長59.5%。第四季度總營收達到444億元,同比增長26.5%,不及市場預期。

儘管雷軍在公開信中以及晚間的電話會議裡極力強調利好信息,但從財報數據來看,2018年最後一個季度,小米過得並不容易。

2018年Q4無論是營收、毛利還是經調整後淨利潤,均出現環比下降趨勢,手機出貨量也環比減少25%。有分析師認為,2019年第一季度,小米這一衰退趨勢可能更為嚴重。

作為手機品類的“性價比之王”,小米股票的“性價比”卻低的可憐。時至今日,小米依然處於估值倒掛狀態。股價從上市之初的17港元,一路跌至今日開盤11.6港元,市值蒸發近千億港元。受財報影響,今天盤中股價一度下跌超過4%。

在19日晚間的電話會議中,小米集團CFO周受資強調,在手機全球銷量下滑的大背景下,小米依然逆勢增長了32.2%,但IDC的報告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在中國大陸市場出貨量同比暴跌35%,市場份額跌落到第五。

對於依然靠手機硬體打天下的小米來說,手機賣不動了嗎?

Q4手機出貨量下滑

營收環比降三成

2018年Q4,距離上市僅半年,小米財報數據初現頹勢。

從全年數據來看,2018年全年營收1749.2億,同比增長52.6%;經調整後淨利潤85.5億元,同比增長59.5%,高於市場預期的82.5億元人民幣。2017年這兩個數據分別是1146.2億和53.6億,從大面來看,增速不錯。

但仔細拆解一下,Q4的營收、淨利潤、毛利分別為444.2億、18.5億、56.61億,環比均出現下降,分別下降12.6%、36%、13.9%。

對於營收仍然依賴智能手機的小米來說,更致命的幾組數據是:

手機營收從Q3的349.8億下降到Q4的250.8億,環比減少28.3%;

手機出貨從Q3的3330萬下降到Q4的約2500萬,環比減少25%,甚至比2017年Q4的2850萬更低。

手機平均單價從Q3的1052元下降到Q4的1005元——這意味著,小米在財報中以及電話會議裡強調的“站穩中高端市場”,可能並未實現。

小米的營收主要來自智能手機、l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及其他,其中,智能手機是營收大頭,在2018年的前三個季度中,約佔總營收的68%左右,而第四季度,這一比例下降到56%。

第四季度營收降低,主要跟手機業務下滑有關。周受資在電話會議中稱:“據IDC在2018年全年的數據統計,2018年全年手機全球的銷量下滑了10.7%,但是小米在這個時間段裡是同比增長了32.2%。”

其在回答中回避了第四季度具體數據。而IDC數據顯示,小米四季度國內出貨量1030萬台,同比下滑35%,市場份額跌落第五——小米跑贏了海外,輸在了本土。

手機賣得越來越貴

但毛利沒跟上

小米方面將Q4中國區銷售下滑解釋為產品節奏的調整: “第四季中國銷售下滑主要與我們全年的產品節奏相關,我們在Q4隻推出了Mix 3(價格高)及小米Play(12月底才發布)。而更高銷量的主價格段新機型都將在2019Q1發布,例如紅米Redmi Note 7及小米9。第四季度的調整是為了我們2019的紅米品牌獨立以及新產品發布做好準備。”

但根據IDC發布的全年數據,主動權早已不在小米手中。從2018年第二季度開始,小米在國內市場已經基本停滯增長並開始倒退,在印度以及全球的出貨增速也在逐漸放緩——印度的市場還在漲,但丟失中國市場帶來的衝擊幾乎抵消了其在全球市場的增長。

在財報電話會議中,小米集團CFO周受資5次提到了“站穩中高端“。

2019年1月,小米與紅米正式進行品牌切分,將“死磕性價比”的任務正式交割給紅米(新發布的首款機型紅米 Note7售價999元),而小米品牌則“代表創新還有極致的體驗”。

為什麽以千元機起家、主打性價比的小米突然開始發力中高端市場?

過去一年,全球手機市場進入存量時代,激烈的競爭環境使得OV、榮耀等廠商也不斷下探其價格區間——小米已逐漸喪失低端市場的性價比優勢,銷量增速逐季遞減。而在市場停滯後提高價格進而提高利潤,以便有更多提成空間分給經銷商,進而提升線下競爭力,這也是包括蘋果在內一種手機廠商的慣常選擇。

但高端產品的表現似乎撐不起小米的野心。

周受資對比了2017、2018兩年的手機平均單價:“去年一段時間,中國大陸手機的單價(ASP)提升了17%,我們海外的ASP提升了10%。”周受資將ASP的提升解釋為在中高端市場上的突破,但從具體數據中分析,這一均價增長更像是由於供應鏈成本的上漲。

最為直觀的數據是,過去一年裡,小米手機價格賣得更貴了,但硬體毛利並沒有跟著增長。

2017年Q4,小米賣出的手機均價為823元,2018年Q4這一均價提升到1005元,但每部手機帶來的毛利同比僅高出1元。

高端機產能受質疑

傳統機型面臨存貨危機

要發力高端機型,小米還有幾道繞不過去的檻。

首先從產品表現來看,無論是瀏海屏、3D結構光、升降式攝影頭還是水滴屏,一系列模式和技術創新,小米都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儘管2018年在研發方面投入18億人民幣,小米的創新能力依然尚未得到證實。

其次,交付方面,3月14日,小米方面發布致歉信稱,由於貨量不足,取消原定於15日的小米9系列發售計劃,該款機型為小米最新中高端系列,定價2999元起。

取消發售的行為引發網友對小米”饑餓行銷“的質疑,為平息粉絲疑慮,雷軍在微博上放話稱“假如小米9首月供貨不足百萬台,大家不用催了,我就去工廠擰螺絲!”

本次財報會議上,周受資也多次提及預計在3月底,整個小米9系列供貨會超過150萬台,但就在財報會議當天,在發售一分鐘內,小米9、小米9透明版、9SE三款機型全部恢復“暫時缺貨”狀態。

雷軍解釋稱,小米9產能不足主要是由於鏡頭和模組的生產良品率低所致,但這已經不是小米中高端手機第一次面對由供應鏈導致的產能問題。

2016年,小米發布note2,定價2799元,是當時小米售價最高的系列。發售不久,手機出現花屏、藍屏等眾多螢幕問題,當時小米note2採用的是LG的OLED螢幕。

有OLED行業從業人士介紹,雷軍有意使用三星OLED螢幕,還曾親往韓國,但最後未能達成合作,退而求其次選擇了LG。相比於三星,LG在大屏領域積累更深,其OLED無法滿足小米的市場需求,導致該系列產品缺貨。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小米6系列,該系列也因此被戲稱為“被缺貨耽誤的神機”。核心創新技術依靠供應鏈,導致小米中高端機供貨問題難以自主。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數據是,相比於中高端量產不足的情況,小米傳統機型在2018年Q4出現積壓。根據財報,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製成品存貨191億元,同比增長約126%。也就是說,小米有191億元的手機還沒賣出去。

雖然從上市那天起,雷布斯堅稱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但其裡子還是一家硬體公司。現在看來,小米中低端手機在國內越來越賣不動了,高端手機現階段也沒能給小米帶來更高的利潤預期。

在小米上市之初,雷軍承諾“ 要讓在上市首日買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但現在小米股價似乎有腰斬的風險。對於小米來說,合理布局中高端產品線、加強自主研發能力以及加強對供應鏈的管控能力,是其提振股價需重點關注的方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