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葉用萵苣的種植:性喜冷涼,既不耐寒又不耐熱

葉用萵苣是菊科萵苣屬一、二年生的半耐寒蔬菜,又名生菜,千金菜,閉葉生菜,學名Lactuca sattva L.原產地中海沿岸,是歐美國家栽培、食用十分廣泛的一種蔬菜。大約公元五世紀傳入我國。目前我國大中城市特別是東南沿海省市已逐年擴大栽培面積,廣東省還大量銷往香港。武漢市在居民需求量不大的情況下,已能滿足市場供應。

葉用萵苣葉質柔薄脆嫩,清香爽口,生食炒煮,風味均佳。其葉中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糖、甘露醇、萵苣素等多種成分,不但有營養價值,而且其中的萵苣素尚有鎮痛、安眠、利尿等藥用保健作用。

萵苣在古希臘、古羅馬就有幾個葉用萵苣變種的記述,傳入中國後,經過長期栽培選育又形成了莖用萵苣這一變種。萵苣共有四個變種,每個變種形態上有明顯區別。生產上習慣分為莖用與葉用兩種類型,葉用類型包括了我們要介紹的三個變種。

1.皺葉萵苣

葉面皺縮,葉緣深裂,開展度大,不同品種葉色變化大,有綠色、黃綠色、紫紅色和紫紅黃綠相間混的花葉等葉色。不結球或形成蓬鬆葉球,腋芽多,易抽薹採種,不耐貯藏。

2.直立萵苣

葉片狹長,直立生長,長倒卵形,葉面平展,葉全緣,內葉不抱合或卷心呈圓筒形,植株開展度小,腋芽中等,易抽薹採種。

3.結球萵苣

是葉用萵苣中品質好,栽培廣的一個變種,又分兩個類型,一是脆葉型,這類萵苣葉面微皺,倒闊卵形,質脆嫩,易折斷,葉片疊抱,葉球緊實,圓形或扁圓形,不易散球,抽薹採種困難。二是軟葉型(綿葉型),這類萵苣葉片較光滑,質地柔軟,不易折斷,葉片合抱,葉球較鬆散,抽薹採種比較容易。

植物學性狀

葉用萵苣的根系淺而密集,多分布在30厘米以內的土層中,莖為短縮莖,葉互生在短縮莖上,葉面平滑或有微皺,有綠色、黃綠色或紫色,形成蓮座葉以後,結球類型的心葉即結成圓形或扁圓形葉球。花為頭狀花序,淺黃色,自花授粉。種子為瘦果,黃褐或灰黑色,成熟後頂端有傘狀冠毛,易隨風飛散,故應在種子飛散前採收,以防損失,種子千粒重0.8~1.2克。

對環境條件要求

葉用萵苣性喜冷涼,既不耐寒又不耐熱。種子4~5℃時即能發芽,15~20℃為發芽適溫,27℃以上高溫即能抑製發芽,因此夏秋播種要對種子進行低溫浸種催芽處理。葉用萵苣稍耐霜凍,莖葉生長適溫為12~18℃,葉球生長適溫為15~19℃,在這個範圍內,溫度越高,生長越快,當溫度超過23℃時,生長受到抑製,難以形成葉球,容易抽薹開花,心葉也容易腐爛枯死。在開花結籽時,適溫為22~29℃,在適溫範圍內,溫度愈高,種子成熟愈快。當溫度低到10~15℃時,雖然可以開花,但不能結實。

葉用萵苣喜充足的光照,光照不足時,葉片瘦長,葉球鬆散,產量降低。較低的溫度和較短的日照有利於產品器官的形成,長日照則能顯著加速抽薹開花,比較起來。高溫促進抽薹開花的作用更大於長日照。

葉用萵苣不耐旱不耐漬,不同生育時期要求不同的水分。苗期不能太乾太濕,以免小苗老化或徒長髮病。定植後,前期適當控制水分,以便長根發葉,中期生長量大,要充分供應水分,保證葉球(心葉)生長,缺水則葉球小而產量低;後期又要適當控制水分,不能忽乾忽濕,以免裂球腐爛。

葉用萵苣對土壤要求嚴格,pH6左右為宜,pH5以下或7以上即生長不良,在肥沃微酸性的壤土或沙壤土上生長良好。由於葉用萵苣速生高產,需要充足而齊全的肥料。氮、磷、鉀都要保證足量供應,缺氮,葉片生長瘦弱,葉球小產量低;缺磷時苗期生長衰退,葉片數少,產量降低;缺鉀不利於營養物質向心葉(葉球)運輸和累積,尤其當氮多鉀少比例失調時,植株外葉大而心葉小,葉球小,表現出徒長狀態。據分析,每畝產1500千克,需吸收氮3.8千克,磷1.8千克,鉀6.7千克。

品種

1.結球萵苣

(1)皇帝:日本引入,是一個早熟耐熱,適應性強的優良品種,外葉淡綠色,葉面微皺,葉緣缺刻淺。結球性好,球緊實,黃白色,扁圓形,單球重約0.6千克,較高溫度下也不易抽薹。葉片嫩脆清香,品質優良,每畝產凈菜約3200千克。

(2)大湖118:美國引入,早中熟品種,適應性強,高產穩產。外葉綠色,葉面微皺而開展。葉球黃白色,圓球形,單球重約0.6千克。抗病性較強,結球適應溫度範圍較廣,抽薹較遲,每畝產凈菜約3300千克。

(3)瑪菜克:荷蘭引入,是一個早熟優質、抗病耐熱的良種。外葉綠色,微皺,葉緣有波狀缺刻,葉球淺綠色,扁圓形,包球緊實,單球重約0.6千克,食味清香脆嫩,每畝產約3000千克。

2.不結球萵苣

(1)登峰:廣東地方品種,屬直立萵苣。植株斜生,葉片近圓形,淡綠色,葉緣波狀,單株重約0.3千克。

(2)荷蘭綿葉:荷蘭引入,葉黃綠色,近全緣,葉面微皺,倒卵形,單株重約0.5千克,食味滑嫩,纖維少,品質優良,生長快,生長勢旺盛,耐熱抗病,抽薹晚,是一個適應性強的優良品種。

(3)廣州軟尾生菜:又稱東山生菜,廣州市地方品種,株高約25厘米,開展度約27厘米,葉片近圓形,淡綠色,有光澤,葉緣波狀,葉面皺縮,疏鬆旋疊,不結球或心葉略抱合,耐寒不耐熱,適於深冬保護地栽培,單株重300克左右,畝產可達2500千克左右。

(4)義大利生菜:引自義大利。株型緊湊直立,株高約25厘米,開展大約20厘米,葉片皺,葉緣缺刻,青綠色。味香爽脆,品質好。耐熱、耐寒、耐抽薹,可全年種植,持續採收期長,產量高。

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葉用萵苣類型品種較多,其生物學特性與適應性差異較大,因此不同季節應栽培不同品種,否則生產上易造成不應有的損失。在長江中下遊流域,春秋兩季為適宜生產季節。散葉類型的適應性強,春季生產可在頭年10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中旬播種,4~6月收穫。秋季栽培8~10月播種。11月至翌年4月均可收穫。一般品種播種至收穫約80~90天。

結球萵苣對溫度適應範圍較小,不耐低溫和高溫。春季栽培可在頭年10月下旬至次年2月中下旬播種,4~6月收穫。秋季栽培8月上旬至9月上旬播種,10月下旬開始陸續收穫。

如果選用不同類型萵苣,早中晚熟品種配套,分期播種,冬季大棚雙層覆膜保溫,夏季遮陽網降溫,再輔之以低溫貯藏,在長江中下遊地區,是有可能實現葉用萵苣周年供應的。

2.播種育苗

葉用萵苣種子小,因此苗床要求土壤肥沃疏鬆,整細耙平,澆足底水,均勻播種後,覆0.5厘米厚的細土,上面再薄蓋一層稻草,有利於出苗。冬春育苗,氣溫低,應在冷床、大棚內進行。若加電熱線增溫,則可以加速種子發芽,加快小苗生長。夏秋育苗,氣溫高,暴雨天多,種子不能萌發,應先浸種4~5小時後放在冰箱內,20℃以下催芽後播種,每平方米(畝)播種量3克左右。床面蓋上稻草,床上方應搭架覆遮陽網或葦簾,可以防止強光曝曬和大雨拍打苗床,影響出苗。

播種後每天早晚用噴壺澆一次水,4~5天后可以出苗,苗期要適時澆水,3葉時分苗一次,5~6葉時定植。如果不分苗,則要稀播,每平方米(畝)播種量1克。出苗後要適時間苗。育苗期苗床要防止過乾過濕,以免小苗老化或徒長。冬春季氣溫低,苗齡約30~40天,夏季20~30天。苗齡過長,單產會逐漸降低。

3.整地定植

選擇肥沃的壤土、沙壤土或輕粘壤土,pH值近中性的地塊栽培葉用萵苣,地要耙平、整細,深溝窄畦,一般畦寬90~120厘米,溝深12~15厘米。每畝施優質有機肥2500千克,複合肥30千克。注意合理密植,一般株行距0.2~0.25米×0.25~0.3米,每畝保苗10000~12000株為宜。春季密度可大一些,秋季密度要小一些。萵苣定植時切忌栽深了不易發苗,定植後及時澆水。

4.田間管理

葉用萵苣定植緩苗後,追一次稀糞水,提苗促發棵。第二次在包心前期,即定植後的20天左右追一次速效氮肥,促進葉片加速生長,儘快進入結球期,每畝追尿素10~15千克。第三次在結球期,重施一次氮、磷、鉀的複合肥,每畝用量15千克,使葉球(心葉)緊實,防止因缺鉀而外葉徒長,葉球減小,品質降低。

葉用萵苣要依不同生育期控制不同澆水量。在外葉生長期苗子較小,要依氣象降雨情況適時澆水,並結合中耕除草,促進生根發葉。到葉片旺盛生長期(結球前期)稍加控制水分,促使葉片生長厚實。進入結球期要供水充分,保證結球需要。到結球後期,又要控制水分,防止澆水過多或過乾過濕,引起裂球和葉球腐爛。澆水時間也要注意,一般夏秋氣溫高時要早晚澆水,澆溝水;冬季氣溫低,要在中午前後澆水。試驗證明:澆溝水比潑澆水要明顯減輕病害,提高產量。

萵苣不耐寒不耐熱,長江中下遊地區冬季生產要注意防寒防凍,夏秋高溫季節要覆冷涼紗(遮陽網),以盡量減少不利氣候的影響,延長採收供應時間。

5.採收

散葉生菜生育期短,採收標準不嚴,定植後35~40天后就可以開始分期採收,結球萵苣要特別注意採收時期,採收過早產量低、品質差,過晚易裂球腐爛。採收標準是:葉球頂部用手輕按有緊實感即為採收適期,由於葉球生長不一致,要注意分期採收,一般品種定植後50天左右即可達始收期。採收時,割下葉球,剝除外部老葉,輕放於筐內,防壓防震,一般每畝凈菜產量2000~3000千克。

採種

長江流域春秋兩季皆可採種,留種地要注意清溝排漬,減少病害發生。植株要去掉下部病葉老葉,以利通風透光。田間搭好支架,防止倒伏減產。結球萵苣要及時割開葉球,以利抽薹開花。管理上抽薹後要追一次氮磷混合速效肥,促使種子飽滿。開花期不能缺水,到頂部花謝,種子開始成熟時要控制水份,以防莖部萌發新枝,多耗養分。由於花期較長,故植株上不同部位的種子成熟期相差很大,種子成熟後遇風又很易飛散,所以及時收穫十分重要。最好分期採收,如一次收穫要適當提前,當葉子發黃,種子呈褐色或銀灰色,上生白色傘狀冠毛時,就要及時採收。萵苣雖是自花授粉作物,但異花也可授粉,所以不同品種間留種,空間應有一定隔離距離。

病蟲害防治

葉用萵苣主要病蟲害為霜黴病和蚜蟲,霜黴病多危害葉片,嚴重時病斑連片,葉片變黃枯死。適溫(15~17℃)陰雨、排水不良易發此病,防治上注意輪作,防止田間濕度過大,發病早期噴乙磷鋁200~250倍液或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10天一次,共噴2~3次。

防治蚜蟲可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或40%樂果1000倍液噴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