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9年北京小升初新形勢:名額縮減、機會受限

為了均衡教育資源,北京市和各個區教委都陸續頒布政策,對升學管道進行了調整。

什麽是均衡?派位。各區都以“學區派位”“多校劃片”等形式實現派位。派位的隨機性,在某種意義上促進了教育公平。

但是派位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好學生可能上課吃不飽,依靠補課班“加餐”;而程度不是很好的學生可能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同樣依靠補課上“二號初中”。促進了教育公平的反面就是學生與老師不能各得其所,很難實現因材施教。

就算在海澱區也有過半的孩子是通過最終大派位入學,其他區更是80-90%的孩子通過大派位上學。小升初的核心是努力把握派位以外的少量機會,同時積累實力,初中進入實驗班。那麽現在北京小升初形勢如何呢?整個19年的小升初形勢兩大特點就是:名額縮減、機會受限。

一、北京小升初形勢

1.名額縮減

特長生取消和公辦寄宿挨刀是名額縮減的具體表現。

政策中明確指出,18年各區的特長生名額會控制在4%以內,18年海澱區共招收了1025個特長生,而19年特長生將全面取消,以上全部歸零。政策說改就改,可是那些為了升學學習特長的孩子卻犯了難。想要放棄卻捨不得沉沒成本,這麽多年白學了。可要是繼續學習特長的話,對於升學卻完全沒用,反而擠佔了六年級關鍵的學習時間。

實際上學校對於特長生還是有需求的,但是在特長生政策被砍之後,學校如何去招收這類學生暫時沒定。個人認為還是會有一定的操作太空,但是對學籍戶籍甚至是學區的要求可能會提出來,利用登記入學和寄宿進入也不是不可能,但可以肯定的是,“關係+真特長”一定是主流了。

特長生被取消意味著一些“安排”到特長生裡的名額會全面進入公辦寄宿,而壞消息是公辦寄宿的名額會進一步縮減。以海澱為例,17年總共1742個寄宿招生名額,18年下降到了1400個名額,整體減少了20%。朝陽整體上也減少了33%。今年預計還會繼續下降。如果想要拚爹上岸,爹要越來越強。

過去各個學校以招收寄宿生為名義的DZ競爭本就激烈,再加上公辦寄宿名額大幅減少和拚爹戰場轉移,上岸只會難上加難。孩子想要被點,對硬實力的要求高了許多。

過去各個學校以招收寄宿生為名義的DZ競爭本就激烈,再加上公辦寄宿名額大幅減少和拚爹戰場轉移,上岸只會難上加難。孩子想要被點,對硬實力的要求高了許多。

政策必然是向著全面大派位走的,曾經孩子比的是誰手上“票”多,誰被學校錄取的多,現在,只要孩子可以不派位入學,基本上就算贏家了,大派位中無法避免每個學區大量名額都是普通學校的事實,搖號勝出率極低。

2.機會受限

所謂機會,就是跨區和擇校兩件事。

通過跨區可以實現學籍轉移,獲得對應區優質的高中教育資源。能夠實現跨區的學校有兩類:全市招生的公辦校和民辦校。

公辦學校也就海澱區和朝陽區還有那麽一小撮機會,其他城區的機會基本都非常稀有了。全市招生的項目如RDZP對孩子要求非常高,是家長強求不來的;部分特色校教育資源非常優質,值得家長考慮。

比起公辦校,民辦校才是孩子們實現跨區的主要競爭戰場。原則上民辦校招收孩子是不受限制的,但是在新政策下,政策要求民辦校優先招收本區學生。想要實現跨區,對孩子的要求更加嚴格。一所區內的房子很可能成為製勝民辦校的關鍵點。民辦學校的機會還存在,但2019年升學對於民辦的政策走向沒有完全落地,還要等消息。

除了跨區,還有一個機會是擇校:選擇優質初中,讓孩子在中考中領先在起跑線上。過去的孩子想要實現擇校,靠的是選拔性考試。在政策提出“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通過組織考試、校外補習班、各類競賽等方式選拔學生”之後,如何擇校成了一個大問題。

學校自己也是不能考試的,各個學校迫不得已通過面試和體驗活動來考察孩子的綜合能力,結合簡歷來做篩選。在綜合能力在短期內無法快速提升的前提下,一份盡善盡美的簡歷是孩子最後的救命稻草。

然而各類機構組織的考試都被叫停,華杯也杳無音訊。在明面上的YCB是否能夠起到應有的效果也是一個未知數。家長們的簡歷難題從“太多了不知道寫啥”,到現在“沒啥可寫的”,出路在哪裡?

二、孩子的出路在哪裡?

提起小升初的心情,過去幾年的家長“焦慮”,而今年的家長想的是:“迷茫”。

特長生被砍,寄宿名額縮減,學校不能考試,BS全面叫停……往年的經驗很可能不再適用了,準備了多年的途徑也被截斷。今年BDF的活動遙遙無期,而明年開放日集中的日子裡又能放出多少機會?

對於相當一部分普娃而言,能做的只有登記入學。登記入學是推優的一個過渡政策,隻不過各個水準的孩子都能參加。甭管能不能上,在登記入學的第一志願中填上人大附中,也算是走了小升初這一遭。

每年五月份的登記入學,各大公立校都會放出一小部分名額,通過填報志願搖號錄取。填報登記入學是一個反人性的過程,登記入學的錄取基本只看第一志願,一個勁兒奔著好學校去基本錄不上。

舉個例子,A校收80個人,有300個人第一志願填報A校,搖出80個人就能進A校,其他220個人就錄不上。如果報名的學校不是很熱門,第一志願的孩子不超過招生計劃,那麽就可以全部錄取。

所以登記入學就是在學校等級和錄取概率之間做一個抉擇,好學校錄取率可能1%不到,區重點在4%左右。如果把寶押中了比派位校好一些的學校,也算是成功。

孩子不夠牛,公辦校考不上;面試沒發揮好,民辦校拿不到票;登記入學運氣一般,也沒登上去。從嚴格的政策中殺出一條血路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努力了大半年,等待著家長的可能只有派位。

其實如小石頭描述的普娃的經歷並不能算是失敗的小升初,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這麽升學的,你們也只是沒有贏,但不至於輸了。不過,當必須面對派位的時候,我們就必須面對一個事實——你家的學區房好不好?因為各個學區的學校實力總是不同的。

如果你很早就可以意識到自己家的學區房很差,這就意味著即使一路心安理得的派位孩子也是處處劣勢。在這種條件下,努努力,試試性價比比較高的優質民辦,試試少量的公辦機會總是好的,就算不成功,最後也要派位。但努力的過程和學到的知識不會沒作用,未來去了普校能輕鬆上實驗班,中考殺回來,也不是壞事。

畢竟,在中考之前,普校孩子都是有機會的,一旦你進入了普通或者較差的高中,高考這個事兒,基本就沒什麽機會了。

三、家長何去何從?

北京的小升初比高考都難,這話一點不假。

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言——北京小升初能進入RDF比考清北都困難。在資訊高度不對稱,機會高度不透明的市場環境下,升學注定是這個樣子。

國家的大政策又是構建最公平的大鍋飯教育,那些重視教育希望給孩子更多優質資源的學校和家長,必然要有在“夾縫中求生存”的覺悟,現在整治學校,整治課外機構,整治超綱,整治升學,那些希望孩子更過人一等的需求,自然會顯得格格不入。

要麽你妥協,認同讓孩子快樂成長,別當那個無畏的戰神,就老老實實、平平凡凡;要麽你就要有孤獨奮戰的勇氣和決心。

總的來講,做到這些事兒你的孩子一定可以有一個好的升學:

1.父母有良好的關注升學資訊的習慣,佔精力的20%;

2.父母把對孩子50%以上的精力放在習慣培養、學習提升上,放在成長和收獲上;

3、其他精力來照顧孩子的其他需求;

4、根據孩子情況和掌握的資訊,多方考證給孩子一個更明確的規劃;

5、一家人必須目標一致,絕對不能內鬥,內鬥的1-4做得再好也白搭。

一定要堅信一個事兒:就算是努力了一段沒能達成目標,但學到的東西,積累的習慣終究是有用的。升學之路還有好長,小升初不如意,還有中考呢,怕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