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南越軍不好對付,北越軍並不是摧枯拉朽每戰必勝

1975年春季,北越撕毀《巴黎和平協約》,揮動30萬軍隊大舉南下,經過 55天作戰一舉滅亡東南亞第一軍備強權南越,實現了來之不易的國家一統。

在傳統印象裡,南越軍好像就是一支“偽軍”,只會跟著美軍打秋風,戰鬥力孱弱,軍紀渙散,缺乏鬥志,一打就潰。因此,當美軍從南越撤走後,輪到南越軍自己獨立作戰了,於是就悲催了,沒有還手之力,百萬大軍僅支撐了55天便灰飛煙滅。

然而細細考察歷史,卻發現事實並不是如此簡單。

從1961年美國介入東南亞事務,在南越發動“特種戰爭”起,南越軍就成為美軍的重點扶植對象。原先的南越軍只是將原保大元首的下屬武裝力量重新整合,並建立常備征兵制度,效仿法國軍隊。自從美軍進來後,南越軍全面轉向,師從美軍,陸續更新裝備,改善訓練,健全軍兵種,強化制度,面貌煥然一新。

美軍作戰,並不是簡單地以先進武器和強大火力製勝,而是將先進武器裝備與領先作戰體系相結合,展示理論、制度、訓練、實戰的完美融合,從而產生了強大的戰鬥力。這一點,曾數次跟隨美軍征戰的韓軍、澳軍、泰軍等仆從軍體會非常深刻,加強學習,在南越戰場上亦有不俗表現。南越軍屬於後起之師,更是豔羨異常,追隨美軍非常緊。

美軍介入南越,實際上是將這塊土地作為所謂“反叛亂”的實驗場,遏製蘇聯陣營勢力的擴展,建立親西方的模範區,從而穩定東南亞局勢,加強對蘇中等國的防堵,而不是要幫助南越統一北方。因此,美軍在南越的戰術方針是“發現,殲滅,遏止”,即主要采取治安戰的方式,類似當年日軍對華北抗日根據地進行的“掃蕩”。

開始時在南越地區活動的北越所屬武裝力量主要是南方解放陣線遊擊隊,人數不多,缺乏正規訓練,戰鬥力較弱。後來北越幫助南方組建了一些正規步兵師,以加強解放陣線武裝的戰鬥力。當戰爭規模不斷擴大後,北越又派出大量正規部隊,包括北越人民軍的幾個主力步兵師,通過“胡志明小道”秘密滲入南方,與南方解放陣線武裝並肩對美軍和南越軍作戰。因此,雙方陷入了長期的“掃蕩”與反“掃蕩”的膠著戰。

在此期間,南越軍跟隨美軍東征西戰,不斷取得經驗,獨立遂行任務越來越多,也鍛煉出了一些能打善戰的部隊。比如南越方花大力氣組建的空降兵、別動隊、裝甲團和海軍陸戰隊,全副美式裝備,實行美式訓練,軍官都從軍校優秀畢業生中選拔,整體素質好,專門用作機動力量,經過與北越人民軍和解放陣線遊擊隊的長期較量,越打越強,表現突出。在反覆交手中,這些部隊逐漸佔得上風,不但勝多負少,在傷亡交換上也壓住了對手。北越軍後來不得不調整方針,盡量避開南越精銳的鋒芒,或是尋找時機集中主力部隊去殲擊對方,但得手的時候並不多。南越軍上述幾支部隊的表現就類似解放戰爭初期的國民黨軍“五大主力”,裝備好,戰鬥力強,鬥志旺盛,一對一解放軍都不是對手,只能利用勝出一籌的組織和戰術集中優勢兵力去虎口拔牙。

如果南越軍的整體建設都能如空降兵、別動隊、裝甲團和海軍陸戰隊那樣,那麽南北越誰能最後取勝就很難說了。可惜,南越的權力結構卻相當靡爛,官員心懷各異,貪腐成風,內部矛盾嚴重,無法形成合力。反映到軍隊建設上,只能維持數量有限的精兵建設,多數部隊都淪為下僚,沒有軍魂,缺乏鬥志,勉強維持。加上長期進行治安戰的限制,機動部隊少,守點部隊多,軍力結構不均衡。而且守點部隊缺乏高強度對抗和有效力量整合,組織松散,積極性差,戰鬥力弱,難以獨立應付突然事變。一旦美軍撤走,失去了高效的火力支援和聯勤保障,南越軍就變成了泥足巨人,雖有少數精銳部隊頑強奮戰,卻無法逆轉大局。

正出於上述原因,到了1975年春季,儘管南越還擁有一支110萬人的武裝力量,有美軍留下的上百億美元武器裝備,但卻不敵北越30萬部隊的攻擊,節節敗退,甚至聞風三十裡,槍響一百八,出現整體性崩潰,終於一敗塗地,55天便亡國亡軍。

北越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在於高度的組織力整合出了強大戰鬥力,這一點是南越望塵莫及的。但要說南越軍完全不堪一擊,北越軍則摧枯拉朽每戰必勝,卻又不是歷史的真實,這是需要認真考察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