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越反擊戰,越軍是用什麽武器打擊解放軍坦克的

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東西兩線出動50多萬大軍,在800余輛坦克、裝甲車的支援下,從700余公里正面發起進攻,橫掃越北,擊潰越軍10萬,取得了重大戰果。

不可否認的是,越軍也很頑強,身經百戰,經驗豐富,也給我軍造成了很多困難。而且越北地區群山起伏,峰高坡陡,峽谷連綿,路線稀少,河流縱橫,氣候多變,非常不利於大兵團軍事行動,尤其是裝甲部隊更加難以發揮快速機動的特長。

從打法軍、打美軍的長年戰爭中,越軍逐漸鍛煉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反坦克戰法,花樣百出,陰險狡詐,並將之運用到了中越戰爭裡。

越軍中歷史最悠久、戰功最顯赫、戰鬥力最強的軍種是陸軍,其反坦克火器的配備也最為豐富全面。越軍在多年戰爭中處於火力弱勢,對於如何與強敵周旋,充分發揮自己火器的優勢,想方設法削弱敵人,有很多心得。在反坦克戰鬥中,這一點就體現得特別明顯。

越軍最拿手的反坦克火器就是火箭筒,主要來自蘇聯和中國的支援,以40毫米火箭筒為主力,單兵火箭為輔助,直接裝備到了步兵班一級。火箭筒輕便易操作,戰鬥和機動轉換快,能及時伴隨支援步兵,對輕裝甲目標和一般土木質工事有較強的殺傷效果。

其次是無後坐力炮,有75毫米和82毫米兩種類型,主要來自中國多年的支援。無後坐力炮屬於步兵營的編制,戰時會加強到一線步兵連。無後坐力炮的彈藥威力比火箭筒要大不少,適於攻擊輕中型裝甲目標和較堅固的土木質工事。在國產老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連長梁三喜肩扛無後坐力炮一彈就將越軍地堡摧毀,形象地顯示了無後坐力炮的威力。

越軍還有兩種反坦克火器,都來自蘇聯的支援,各具特色。其中一種是出身於“冰雹”家族的單管火箭炮,口徑大,威力強勁,而且是針對亞熱帶山嶽叢林地形專門研製的,機動較為方便,容易操作,適於快速部署。這種火箭炮既能反裝甲目標,又能有效殺傷步兵,還能摧毀較堅固的各型工事,用途廣泛,是支援步兵攻堅和防禦的利器。

另一種火器是“賽格”反坦克飛彈,是蘇軍研發並裝備的反坦克武器,當時在世界上也具有先進性。該型飛彈用導線製導,體積適中,重量較輕,有一定射程,威力強大,對裝甲目標和較隱蔽的堅固工事有很強摧毀效果。這種武器價格較貴,越軍在使用上也比較慎重,專門組建了反坦克飛彈分隊,作為戰役預備隊掌握。

在1979年戰爭中,面對中國軍隊使用裝甲梯隊發起大縱深穿插的凶猛攻勢,越軍並不慌張,按照預定作戰方案,在主要作戰方向上大量部署反坦克小組,並與地雷相結合,廣設陣地,互相配合,以點製面,形成多方向、多層次的反坦克火力網,步步攔打,節節遲滯,反覆與我軍周旋,也給我軍造成了較大麻煩和損失。

據統計,第一階段作戰我軍投入了近600輛坦克、裝甲車和自行火炮,僅4天傷損率就接近驚人的90%,可見越軍抵抗之頑強和反坦克火器的威力。當然,這個90%並不是說全都損失了,其中大部分是中彈受傷和掉到溝裡、河裡淤陷的,經過搶救和修理很快又能投入戰鬥。真正被擊毀永久報廢的,只有40余輛,不到投入戰鬥總數的10%。

儘管越軍的反坦克火器和戰法都很厲害,但也只是給我軍造成了一定損失,卻無法打贏整個戰爭。英雄的解放軍裝甲兵在步兵支援下猛打猛衝,不畏犧牲,克服重重困難,擊破越軍的層層攔截,勝利插到高平、諒山、谷柳、老街,打出了國威軍威,書寫了一幕傳奇的戰爭大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