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瓦山,如畫般的人間仙境,有生之年不去可惜

盧一萍

大瓦山

大瓦山,如畫般的人間仙境

盧一萍

我以為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不能窮盡這個世界的美景。即使一小塊河山也有你忽略的地方,而這個地方恰好隱藏著世界上最好的風景。當我的視野掠過成都平原,透過無邊煙嵐,終於看到模糊的山影時,它水墨似地呈現仍有些突兀。

對我來說,金口河的確是一片陌生的山水,一塊特殊的飛地。它位於小涼山腹地,是樂山市的一個區,只有五萬餘人口,卻擁有“中國最美大峽谷”——大渡河金口大峽谷、全國唯一的鐵道兵博物館,還有諾亞方舟般的大瓦山。

我最為神往的是大瓦山。

大瓦山

大瓦位於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永勝鄉,距成都258公里,四個半小時可達。從金口河區出發,可以沿省道306線橫穿大渡河峽谷,也可以沿樂西公路環繞大瓦山行進。永勝鄉建設村的香花崗是正面觀賞大瓦山的絕佳地方。

第一次前往時值仲春,朝拜它的旅途繁花似錦,野薔薇開得最為恣肆,有些像瀑布一樣飛瀉而下,和真正的飛瀑一起,跌落春水高漲的大渡河。但這次大瓦山被濃霧籠罩,乘車半日,到了蓑衣嶺,連它的影子都沒看到,很有訪隱者不遇的遺憾。

但我從它周邊的風景感覺到了它非同一般的天氣和雄偉的格局。所以回到成都不久,便很是迫切地跟一個喜歡自駕、登山的朋友,再次前往。

已是季春,但依然是春風浩蕩,沿途萬物葳蕤,群山高峻,車繞山路盤旋,峰嶺以不同的姿態迎面而來又悄然隱去,如徐徐展開的一幅幅山水卷軸,不時被驚起的飛鳥成了最好的點綴。

大瓦山 濃霧籠罩

大瓦山腳下,有5個天然的高山冰川湖泊,由南到北分別是大天池、乾池、小天池、高粱池、魚池,其呈帶狀分布,彼此連通,面積2160公頃,現已建成大瓦山國家濕地公園。這個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山地地帶的公園內既有天然湖泊,又有泥炭沼澤發育,濕地景觀豐富,具有顯著的生態和美學價值,在四川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特別是該區域泥炭資源保存完整,在同緯度同海拔地區較為罕見。

大天池寧靜的水面倒映著大瓦山獨特的桌狀身姿,天上的雲彩、湛藍的天空、山水以及不遠處的民居和農田交融一體,動靜相宜,尤為壯觀。收回目光,可見從大天池岸邊延伸出去的野花漫山遍野,裝點著新綠的山野。細密的草叢下可聞潺潺水聲,那正是幽靜的濕地之源。離湖越近溪流越多,水珠跳動,在陽光下閃爍著晶瑩的光澤。

從大天池來到小天池,才發現小天池比大天池寬闊,周圍沒有人家,植被濃稠,成片的野草在微風中起伏,粉背燈台報春(當地人俗稱“轉轉花”)開得恣肆,滿山一片火紅。一葉木船安靜地停靠在池邊,群峰相擁,風景如畫,恍若桃源。似乎所有的小路兩邊都是一片片頂著白色花絮的川牛膝,一種傘狀的冷杉支撐在路邊,沿著鋪滿花朵的小路,可以一直走到湖邊。

五個冰川湖泊中,魚池海拔最高,約1850米,面積近千畝。池中水色清秀,波光瀲灩,常年不滿不溢。池邊山形奇特,像兩條犀牛和一隻烏魚把池水包圍,形成一片花草繁茂、充滿野性的草甸。順著小道走入草甸,發現人會不停晃動,如船行波浪之上,原來這些草甸是浮生在水面的植物集結而成的。這使每個人都興奮起來,伸張身軀,跳躍歡騰,爭相嬉戲,每個人都變成了孩童,忘了生活的紛擾。

水天一色,寧靜空明,使你恍然置身夢境

世界上最具魔力的天然公園

群山四合,頭頂白雲簇擁,和風柔軟、纏綿,帶著各種花香,無聲流動,靠近大瓦山的半邊世界常常白霧茫茫,而另一半天空卻分外晴朗,雲彩之上蒼穹湛藍,倒映湖中,水天一色,寧靜空明,使你恍然置身夢境。

次日氣象晴朗。我在清晨便看到了大瓦山的雄姿。整個潔淨的藍天似乎全是由它方形的山頂支撐的。春末的朝暉抹在深沉的山體上,使它顯得更為高拔。

大瓦山頂西北方向約32公里是瓦屋山,東北方向約35公里是峨眉山,三山鼎立,構成一個神奇三角,用各自的至美風景支撐了西南神州這片風雲變幻的遼闊天空。登頂之後三山可互相眺望,大瓦山由二疊紀火山噴發的玄武岩構成,在地質結構上與峨眉、瓦屋相同,因而被稱為“蜀中三絕”。但三山之中,惟大瓦少為外人所知。我總在想,這是否與他的雄性姿態有關。因為它既難接近,更難攀登。

大瓦山頂高出東面的順水河谷1860米,高出南面的大渡河水面2646米,其相對高度僅次於世界第一桌狀山——南美圭亞拉高原2743米的羅奈馬山。在大瓦山下仰望其雄姿,3200多米高的瓦山頂猶如某位神靈的巨型書桌。陽光映照著陡立的絕壁、樹木、繁花、飛瀑、飛翔的鳥群,光影變幻,格外生動。

大瓦山絕壁環繞,在它東北面和西面絕壁的相交處,有一個坡度稍緩的山脊,成為上山的唯一通道,在這個山脊的石灰岩和火山岩層間還形成了一個寬約700米的平台,名為瓦山坪,是登山的一個天然中途站。但登頂之路非常危險,原有木梯連接,是當地花茨村、五池村的村民砍伐山頂樹木修造的。退耕還林以後,極少有村民上山,加之樹木已不能隨便砍伐,現木梯已有朽壞,但未重修,人只能如猿猴般從側面攀爬,其險峻陡峭與華山相類。大瓦山形狀奇特,頂部平展,從很多角度看都是一座立體感很強的桌型山,但它其實呈三角形狀,其平面上近似一個底邊朝西、頂角朝東的等腰三角形,有研究者測量,朝向東北、東南和正西的三條邊分別長約1750米、2000米和3000米,三面絕壁。在五池村一帶,看到的是它東北面的絕壁,高差約1400米;從大渡河金口峽左岸的支溝白熊溝、丁木溝而上,可分別到達大瓦山西面和東南面的絕壁下,絕壁高度都在1600米左右。因為特殊的山勢和所處的角度不同,我們在很多地方只能看到兩個面,視覺上以為是長方體,正因如此,造就了大瓦山的神奇。正因其險其奇,才使人一見震驚,終生難忘。

1878年美國探險家貝伯爾登上大瓦山後,稱其為“世界上最具魔力的天然公園”。他在遊記中寫到“從位於山麓窪地的大天池的村莊看去,瓦山頂呈異乎尋常的方形,山項與四周的絕壁幾近垂直相交”,“一個絕壁之上又是另一個絕壁,每一個絕壁都不小於200英尺高,每一個絕壁與它之下的絕壁比較,其後退都是很微小的。每一個絕壁都是很有規律的連續地圍繞在山的四周。或者它可以被看作是13級階梯,每一級有180英尺高30英尺寬。再或者它可以被描述為十三塊方形的或近長方形的石灰岩岩板,每一岩板有180英尺厚,邊長1英裡,它被整齊地準確地平放堆疊在一個8000英尺高的基礎上。或者,它可以比喻成被粘合起來的一串立方晶體的寶石。”

緊隨其後,英國著名探險家、植物學家威爾遜曾在1899年至1918年的19年時間裡,先後5次來到中國。1903年夏,他從成都出發,遊經樂山,7月1日登上峨眉山,當他在金頂第一次看到了這座四周被懸崖環繞的孤山,驚歎不已:“從峨眉山頂望去,大瓦山像一隻巨大的諾亞方舟,船舷高聳在雲海中。”其後,他逆大渡河而上,來到金口河,經過四天的艱難跋涉,登上了大瓦山。在1913年所寫《一個博物學家在華西》(1929年重版時更名為《中國——園林之母》)這本書的第19章,他以《瓦山與瓦山的植物》為題,生動地記述了他在大瓦山的奇遇和所見所聞。

世界大寂大靜

我們決心攀登這座山。原生態的森林很美,但我們一路得斬荊披棘,行走在叢林之中,看不到遠方,很多地方連天空都看不到,感覺現代文明的腳步仿佛突然停滯。一路上開著許多高山杜鵑,杜鵑在花開的過程中,顏色是變化的,花蕾期是紅色、花開期是紅裡帶白、花盛期是白裡帶紅。由瓦山坪上行攀上蓮花崖後,是一長段狹窄的山脊,名喚滾龍崗。這裡離大瓦山頂約有300米的高差,是登山途中最令人心驚膽戰的路段。滾龍崗寬不過數米,最窄處僅一米左右,兩側是不見底的深淵。滾龍崗之上的路段,完全靠架在石縫裡的木梯攀爬,其中一段因石縫太窄,只能拽著綁在那裡的鐵絲攀爬。當通過最高的也是最長的一段木梯後,剩下的路才不那麽驚險了。

也許正是路線的險峻,大瓦山保留了一百多年前的樣子,我們攀登的情形和威爾遜當年一樣:“穿過瓦山坪,沿著滾龍崗一條狹窄的、石質的、彎曲的小徑向上攀登,穿過茂密的混生的灌木叢,當到達海拔10000英尺的狹窄懸崖處時,灌木叢就逐漸為杜鵑所代替……這裡,杜鵑花的燦爛美麗是無法形容的。那裡的杜鵑花數不勝數,杜鵑灌叢大小各異,許多杜鵑高達30英尺,直徑粗大。大量的杜鵑花鋪天蓋地,幾乎要把樹葉都覆蓋了。”

大瓦山頂僅約1.6平方公里,平坦,略有起伏,長滿杜鵑和冷杉。源於山頂的兩條小溪從東南面的懸崖上飛瀉而下,形成落差達1000多米的瀑布,超過羅賴馬山979米落差的安赫爾瀑布,是真正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站在山頂舉目四望,青山千重,長河蜿蜒,日色煙嵐,雲海霧濤,峨眉、貢嘎、瓦屋諸蜀山盡收眼底,一眼美景,足慰平生。

我們在山頂原先供奉普賢菩薩的寺廟旁住了一晚,那晚沒有月色,夜風從海拔三千多米的高空掠過,卻並不凌厲,世界大寂大靜,恍若天地初開時。當我在帳篷裡躺下,恍然覺得這山在晃動,真如航行在洪荒之上的方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