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有什麽樣的朋友,就有什麽樣的人生

1

你有什麽樣的朋友,就有什麽樣的人生

認識個男生,人很開朗,交際也廣,但工作8年來,生活幾乎沒有多大起色,月薪隻漲了800塊,還是公司念在他忠誠的份上給他調整的薪酬。

他常常抱怨生活的不公平,後來我發現,他之所以一直原地踏步,是有原因的。

在他的生活裡,周圍多是一群好逸惡勞的老朋友,這頭剛下班,那頭就請他去吃吃喝喝。

有段時間,他和另一位同事報了個烘焙班鍛煉廚藝,但身邊的朋友老勸他,“大老爺們,學那玩意有啥用啊?”

結果,另一位同事現在自己開了個烘焙小店,生意雖不大,但收入也非常可觀。

還有次,他和別人一起報名學英語,身邊的朋友就奚落他:“咱們又不需要多高的學歷,花那個冤枉錢去讀書,裝給誰看啊!”

結果,別人練就了一身好口語,轉身辭職出國當高管了。

細數下來,除了他本身耳朵軟之外,這些朋友恰恰是阻礙他成長的絆腳石。

平時沒事兒吃吃喝喝,酒桌上吹牛,但一到了關鍵時刻,誰也幫不上忙,既沒有建設性的意見,還在一旁瞎起哄,“那麽認真幹嘛,得過且過就可以了”。

所以我老說,如果你想提升自己:不讓自己廢掉,那麽遠離低層次的朋友圈,非常有必要。

因為你有什麽樣的朋友,你就有什麽樣的人生;你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誰在一起。

2

牛逼的朋友,也會令你變得牛逼

今年,在微博上又誕生了一個“學霸宿舍”:全宿舍集體保研名校。

可能很多網友對此都見怪不怪了。

但其中有個細節,特別打動我:

學校老師說能夠拿到保研資格,是需要在100個同學裡保持前3名,並且還要連續3年才行——這對於學生來說,是件非常艱難的事。

而採訪這4位妹子時,她們說,“我們每天都會互相督促對方,只要有一個人先起床了,那麽其他人也會跟著起床。如果有人賴床,大家會監督她,催她。”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位不在她們宿舍,卻與她們十分要好的女生,也順利保研,進入了清華的人文學院。

這就是為什麽很多父母擠破了頭,也要掙錢讓孩子上補習班,努力考上好大學,要讀名校。

因為習慣這東西,是會傳染的:身邊人的好習慣會讓你變得越來越好,身邊人的壞習慣也會讓你變得越來越墮落。

一個會理財的人,他的朋友不會揮霍無度;

一個正能量的人,他的朋友不會愁眉苦臉;

一個善良的人,他的朋友不會下流作惡;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優秀上進的人,看問題的角度和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

而這些不一樣,也在一點點影響你成為不一樣的人。

3

努力提升你的圈層,向優秀的人靠近

記得在《中國合夥人》裡,家境貧寒、連考三年才來到北京的成冬青,被問及夢想時,說自己最想去。

但是他在那裡遇見了一群優秀的人後,發現大家的夢想是去美國。

意識到這樣的差距後,他開始努力向優秀的人靠近:把北大圖書館的書全看完,拚命學英語,厚著臉皮嘗試用蹩腳的英文和外國朋友對話……

雖然後來他沒有去成美國,但卻在國內創辦了一所英語學校——這是個真實故事,他就是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

還有小米創始人:雷軍。

當年已經是金山CEO的他,卻在公司上市那天,毅然決然選擇了辭職。

他認為,現在的自己已經沒有上升空間了,他不怕從0開始,想要認識更多更牛逼的人。

後來,他確實做到了,成功打造了“小米”品牌,家喻戶曉,並拿下了數百億美元的市值。

還有《墊底辣妹》中的工藤,本是全校倒數第一的她,因為給自己立下了考上慶應大學(日本私立學校第一)的目標,基礎又差,只能日以繼夜的學習縮短差距。

她的朋友們面對高考,並無心力,仍然夜夜笙歌。有一天她們告訴工藤,決定和她“絕交”。

此絕交的意思是,希望讓工藤全力以赴的考上心儀大學,而不是抽時間和她們邊唱KTV,邊補習。

短暫離開朋友們的工藤,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補習班,後來,她的確做到了,成功考上了慶應大學。

這兩個例子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

在這個光速發展的社會,你只有努力去靠近優秀的人,才不會覺得人生苟且,事事無所謂。

層次低的人很容易自我滿足,放棄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你只有接觸層次高的人,才更懂努力的意義。

4

人沒有辦法選擇出身,卻可以選擇交往什麽樣的朋友

寫到最後,可能很多人會質疑:“自己的朋友圈早就被決定了”。

其實這個想法大錯特錯,甚至可以用非常多的例子去反駁:剛才說的俞敏洪、草根出身的黃渤……

這說明了,真正決定你社交品質的,不是你的出身,而是你的意念。心理學說法,叫“吸引力法則”。

你只有相信什麽,你才會試著去改變什麽,你只有一點點改變什麽,你才會實現什麽。

作家賈平凹說過:

朋友的圈子其實就是你人生的世界,你的為名為利的奮鬥歷程就是朋友的好與惡的歷史。

你的朋友圈代表了你的審美和生活層次,不願跳出朋友圈這種舒適圈的人,你的人生會在安逸中和別人的差距越拉越大。

換句話說,人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選擇交往什麽樣的朋友。

一個人的朋友圈子,往往能決定一個人的性格、修養、甚至是人生成就。其中的關鍵,不在於早晚,在於你是否能看到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作者:在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