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謝有順:為優雅的漢語而沉醉

粗鄙的心靈是配不上優雅的漢語的,但優雅的漢語卻能拯救那些日益粗鄙的心。因此,我希望有更多的讀者,願意交出自己的心,為優雅的漢語而沉醉。——by 謝有順

為優雅的漢語而沉醉

文| 謝有順

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它的精煉、優雅和豐盈,世所公認。我常常慶幸,在我們的語言地圖裡,因為有這樣一筆絢麗的遺產,人生就不會顯得貧乏,寂寥的心情也不用擔心找不到歸宿。的確,走在漢語的小徑上,一處山水,一段笛聲,便能牽動心底的感歎;一朵花,一片雨絲,就會勾起無窮的思緒。如果你的記憶裡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有“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有“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有“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有“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那麽,本已遠去的那些傷感歲月,本已消逝的那些燦爛面容,就可能隨時復活,隨時在語言裡和你重逢。誰又能說這些紙上的行旅,不是真實人生的延續和擴展?

正是借著語言這一通道,狹小的人可以進入廣大的世界,短暫的生命可以留下永恆的聲音。因此,能否獲得語言的恩惠,能否領悟語言的秘密,實在是關乎每個人生存質量的大事,不容輕視。語言豐富,則人生飽滿;語言貧瘠,則人生寡淡;語言性靈,則人生優雅。很多古代文人之所以過著風雅的人生,就在於他們的生活處處都與優雅的漢語為伴,或吟詩作賦,或月下清談,“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樂在其中。因此,那些傳世的詩詞曲賦,多數不是文人枯守書齋的結果,而是他們在茶樓敘舊、送別親友或遊山玩水時的即興詠歎——這種風雅人生,至今還令許多人心嚮往之。

然而,在當代中國,我們是再難尋得這份情致、這份優雅了。如同國語的強力推廣,導致越來越多的方言正在面臨消失,世俗和粗鄙之風的盛行,也使得優雅的漢語正在面臨失傳。話語體制過於單一,自由表達的習慣不被尊崇,古代典籍和當代生活徹底斷裂,加上年輕學子們隻喜歡漫畫、電視和電子遊戲,普遍疏離國文,厭倦寫作,以致一度以優美、精深著稱的漢語,傳到今天的國人手中,早已失去了先前的光彩。

漢語的優雅和深邃果真要失傳了麽?我當然不至於這麽悲觀。但危機感卻是有的,正因為此,我們特意組織了這套名為“優雅的漢語”的叢書,請當代的三位大作家,各自選編出影響了自己的漢語詩文,一是由此見證漢語的輝煌魅力,二是為年輕的讀者提供一個了解最優秀的漢語文學的契機。散文和詩詞,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文學的正統,舉凡識字的國人,無一不受它的影響。如今,這種影響經由王蒙、舒婷、賈平凹這三位大家,以選編詩文的獨特方式加以詮釋,我相信會帶給讀者一種全新的閱讀感受。

原來漢語是可以這麽準確和優雅的!——讀過這些選文的人,一定會發出如是感歎。王蒙先生選編的是古代散文,他得出的結論是,“漢語特別是漢字,是講究審美,講究聯想,講究靈性與神性的語言文字”;舒婷女士選編的是古代詩詞,她坦言,“魅力漢語對我們的征服,有時是五髒俱焚的痛,有時是透心徹骨的寒,更多的是酣暢淋漓的洗滌和‘我欲乘風歸去’的快感”;賈平凹先生選編的是現當代散文,他回憶自己閱讀這些美文時,“如同在路上走,路彎彎曲曲,它們就是一棵棵樹站在路的拐彎處,讓我明確了方向,靠著歇氣,乘涼,或者那樹長得好,樹梢上有鳥美麗的叫聲”。——由此可見,“優雅的漢語”絕不是一套簡單的名作選本,它的背後,其實貫注著這幾位當代作家對漢語的熱愛和鑽研。假如這些影響了漢語名家心靈成長的美文,能夠在今天繼續影響讀者,繼續向讀者昭示漢語的偉大魅力,則是中國之幸。

我們珍視一切重建漢語尊嚴、重塑現代人心的努力。儘管這套叢書所做的,不過是極為渺小的工作,但誠如佛典所言,“功不唐捐”。(唐捐即虛擲,功不唐捐,就是告訴我們功夫不會白費。)同樣的意思,我還想起胡適先生常說的一句話:“要怎麽收獲,先那麽栽。”——對於今天的國人來說,漢語何須再“栽”?只要我們願意回望漢語的源頭、自覺傳承漢語的神髓,我們又何愁不能重新“收獲”漢語曾經有過的燦爛和輝煌?

粗鄙的心靈是配不上優雅的漢語的,但優雅的漢語卻能拯救那些日益粗鄙的心。因此,我希望有更多的讀者,願意交出自己的心,為優雅的漢語而沉醉。

(本文為《優雅的漢語》叢書的序言)

(謝有順,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