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準時匯給公婆4000元,遭遇嫂子懟,讓我們進退兩難

導語:準時匯給,公婆4000元,遭遇嫂子懟,讓我們進退兩難。

妯娌,妯娌是有扯不完的理,我和老公在外地工作,公婆都是,老家住著。由他們的大兒子照顧。我們結婚的時候說好了,我們不在家,便多出些贍養費。

這個決定,我們都沒有意見,因為我們在外地,不能隨時照顧老人,所以多出些錢,是沒問題的,我們家的經濟,比大哥家好點。

本來很好的和諧一家,卻在這年夏天,變得不和諧了。

上個月,婆婆打電話,說大兒子家要買房子,讓我們借些錢。我們同意了。因為,為了滿足嫂子的心願。嫂子當年嫁過來時,是和公婆,一起住的,而和大哥一起結婚的人家,一般都是住樓房了。

開始嫂子雖然有怨言,但還是同意了,因為大哥許諾,結婚之後買房。從女人的角度,大哥這人雖然好,但是這個掙錢的能力確實一般。同樣是職工,大哥的工資總是比別人少2個級別,便是有些新來的,都工資比他高。為這事嫂子沒少埋怨他。

吃喝照顧,都是嫂子在家做的,所以我們也便想,能多幫便多幫。

但是要了這次錢之後,沒幾天婆婆卻提出,我們的贍養費太少,能不能多給點,理由是嫂子照顧的很好,支出很大,而且現在他家要買房,不能老讓老大家的,出力,又出錢。

我和丈夫一合計,也同意了,給公婆,原先每個月是,寄4000。我們知道,在家鄉這差不多是一個一般員工的工資了,我們也是打著多接濟大哥的目的給的,現在便給匯了5000。

本來以為事情便過去了,端午放假,我和丈夫商議,回去看下公公、婆婆。也給大哥家準備了很多東西,必經常年不在家,都是嫂子在照顧。

一進家門,便是大哥熱情的歡迎,但是沒看到嫂子,在準備吃飯的時候,嫂子便來了,我和她打招呼,也不理。

說話還怪聲、怪氣的。「老二家的,穿的真好,花不少錢吧!城裡人,確實會打扮。」我以為是她也想要,別也順口說,「嫂子,你喜歡什麼,我送你。」

嫂子卻怪聲、怪氣的說「呀,我可沒那福氣,我們鄉下的,能養活自己便不錯了,哪敢想那些東西。」

我心想,這年月了,雖然不一定很富,但大哥的工資+上我們寄回來的錢,還是養活一家人沒問題。大概嫂子又在為大哥,沒出息,發牢騷。

之後,聽到了嫂子和婆婆的對話,人立即氣炸了。嫂子說:「媽,你做婆婆,可要公平啊,二弟家,天天在外地逍遙,只是寄回來那麼一點錢,能夠乾什麼的。」

婆婆答道:「老大家的,你二弟家,不是現在多打1000塊了嗎,何況這錢我們老兩口可是沒花,你說孩子上學花錢,我們不都給你了嗎。」

嫂子卻反駁「媽,你可不能這樣想,二弟從小什麼都是用好的,他能有成績,可是都是這個家給的,再說一個月給5000能乾什麼,當初二弟能上學,還是老大放棄上學給的。」

我扭頭邊和丈夫說了這事,丈夫也火大,說,從高中學費便沒用家裡一分錢,都是自己打工賺的。而且大哥不上學,也不是因為供不起。機會都是自己掙的。

隨後我便找了婆婆,攤牌。大嫂知道後,卻吵起來了,說,這些錢都是我們欠她的,說我們看不起他,每個月那一點錢,是在侮辱她,拿她當使喚丫頭。

我和她理論,她說,不要說好聽的,你們那麼有錢,便要多出一點。我說,你要買房子我們借了,你們照顧媽,難道都是算計錢,何況錢不都給了你嗎?

她接著反駁「我可沒借你們錢,兄弟之間的錢,能算借,這些年,你們不在家,裡外都是我們在做,那錢算是你們的補償。」

我也是見識了,我們的錢,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看來這些年,拿錢拿順手了。卻懟得我。一句也反駁不回去。

因為有一個客觀條件存在,公婆,在家還要他們照顧。說不打錢了吧,可家裡還要老人啊。

現在是打錢便餵了狼崽子,不打吧,又擔心公婆,在家受氣。更怕人老了,總有了病或不舒服,他們不上心了,公婆萬一有個閃失,那我們!哎

這事可愁死了,不知怎麼辦才好。

註:圖片來自網路,圖文無關,文章為作者視俗遇原創。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