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亞洲首位獲獎的美女腦科學家揭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你的視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這是Parents教育系列一篇好文。

我們說習慣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總是面對挫敗感的孩子,對比總是面對成功的孩子,哪一個更容易成功呢?

近日斬獲IBRO-Kemali國際獎的胡海嵐教授,帶來一項有趣的研究,這項研究顛覆了我們的認知,一起來看看吧~

微博熱搜常年被娛樂新聞霸屏,難得看到一個關於科學家的熱搜。

原來是浙江大學胡海嵐教授於近日斬獲IBRO-Kemali國際獎,這是該獎自1998年設立以來首次頒發給歐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學家。

胡海嵐教授有一項研究非常有意思,雖然是在小鼠身上做的,但是這項研究發現對孩子的教育也有啟發,這項研究就是「贏家效應」。

實驗是這樣進行的:兩隻老鼠被鼻子對鼻子的放置在一段只能讓一隻老鼠通過的玻璃管道中,看哪隻老鼠能把另一隻老鼠逼退,研究人員發現,背內側前額葉皮質(DMPFC)更為活躍的老鼠,會贏得這樣的比賽。

於是,研究人員利用光遺傳學來刺激輸的老鼠這個部位的腦區,結果之前落敗的小鼠立即變得兇猛無比、使勁將對方推到一旁,幾乎每次比賽都拔得頭籌。

也就是說,刺激老鼠某一部位的腦區,就可以讓原來處於劣勢的老鼠贏得比賽。

這個實驗最令人吃驚的地方在於:只要刺激小鼠大腦6次以上,6次以後,就算取消外部的刺激,它也會去勇敢的挑戰地風雲位高的老鼠,成為常勝將軍。

先前六次勝利經驗,會重塑小鼠大腦的神經通路,改變劣勢老鼠的大腦結構和功能,使它具有成功的信心,並最終取得了勝利。

這一現象就被稱作「贏家效應」,幫助孩子建立「我可以」的正向心理暗示,會促進孩子獨立完成該項事情的信心和能力。

那孩子又不是老鼠,沒法通過實驗給他大腦刺激促使他取得成功或者進步,那怎麼辦呢?

《哈佛商業評論》有一篇文章很有意思,裡面寫到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達拉斯牛仔隊」,有一個傳奇教練叫湯姆·蘭德裡(Tom Landry),他執教牛仔隊期間,為球隊帶來了28年的繁榮,還帶領球隊贏得了兩座超級碗冠軍獎盃。

蘭德裡的成功秘訣是什麼?原來,在比賽後,別的球隊習慣於總結失分原因,但蘭德裡卻認為,丟分有無數種方式,但每個球員的得分方式,就那麼幾種,都有自己的固定套路。所以他不分析失分原因,他隻讓隊員回看自己發揮最好的比賽和慢動作回放,不斷強化球員對得分動作、對自身水準的積極印象,從而激勵他們在賽場上發揮出最佳實力。

文章說,我們雖然不能像球隊教練一樣錄下別人的過往表現,但你至少可以告訴對方,他做對了什麼。注意,不是很籠統地說「你做的好」,而是非常具體地告訴他,你看到他做了什麼、你有什麼感想、你認為哪裡好,這樣才能夠幫到對方,讓他不斷進步。

所以,你看,其實對於人來講,也可以有腦區刺激,那就是在在對方取得了好的成果時,停下來,幫助對方梳理他做對了的方法。說白了,也是用成功去激勵成功,用信心去滋養信心。

有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入夏之後,我們辦公室的小夥伴興緻勃勃的說要開始下班後跳操運動,減肥塑形。為了激勵自己,我們還在黑板上記下每個人的初始體重以及腿圍腰圍。

大家每天都很帶勁的運動,結果跳了2周之後,一稱一量,什麼變化都沒有。你猜後來怎麼樣?是被失敗激勵還是被打擊?是繼續堅持還是放棄?

我們無一例外的都選擇了放棄。如果有一個人稱重之後有明顯的變化,那都會激勵我們繼續堅持下去,但是沒人「成功」,我們都是那隻落敗的「老鼠」。看不到成功的曙光,我們的減肥意志就這樣「消失殆盡」了。

其實對於孩子也一樣,孩子是典型的需要即刻滿足的生物,孩子小時候,他想不到多麼長遠的未來,很難為了未來一個虛無縹緲的理由而奮鬥,而學習。

我朋友說自己孩子練琴,到什麼階段最有動力繼續學下去?就是當她可以彈奏美麗的曲子開始,學習也一樣,當他能挑戰解題或者沉浸在書中的快感時,他才有動力繼續學下去。

而家長在他們沒有得到這些快感前,在他們沒有走到那個地步時,最應該做的,或許不是對他們各種打擊和批評,而是鼓勵,並且非常具體地告訴他:你看到他做了什麼、你有什麼感想、你認為哪裡做的很好。

在孩子取得進步時,停下來具體表揚孩子的進步,幫助他復盤和感受成功。那如果孩子真的有缺點是不是就不能批評呢?

其實也不是,幫助孩子復盤成功有利於他們被「贏家效應」所激勵,那復盤失敗也不是不可以,只不過,在孩子失敗時,也要像復盤成功那樣,給他們具體的建議和指導,應該採取哪些步驟能夠避免下次發生類似的情況,而不是發泄情緒式的批評。

想想孩子考試做錯了題,具體的指導是幫助孩子分析:這道題做錯是因為沒理解題目,還是沒記對公式,還是看漏了題目等等;而發泄情緒式的批評則是指責孩子你怎麼總是這麼粗心,你怎麼這麼笨。

很多家長習慣於批評孩子,因為我們從小就是聽「批評使人進步」這樣的話語長大的,所以大家不習慣於去表揚孩子的進步,而是一味的盯著他們的缺點進行批評。不妨從今天起,換一種督促孩子進步的方式吧?

加入Parents父母成長社群

讓家庭生活更智慧有趣!

添加小助手微信13146113352

(備註:微信)邀您入群

寫手招募

如果你是愛分享的媽媽或爸爸

歡迎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成為我們的特約作者

點在看給孩子更多正面激勵

播放GIF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