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創業公司“屍檢”報告:風停了之後,他們銷聲匿跡

3月31日,熊貓直播正式說了再見。

從2015年9月21日熊貓進入內測開始,共運行1286天。這三四年間,它見證並參與了千播大戰,也曾站在聚光燈下,卻未能在一波波潮水衝刷中幸存。

回顧近一年:光圈直播開啟了千播淘汰賽;共享單車、共享充電的融資輪次和金額一次次刷新記錄;無人貨架消退的速度遠超爆發時的明爭暗鬥;P2P暴雷更是牽連一片;創業明星項目墜落神壇,突然間淪為“屍體”……

“寒冬期”資本更加謹慎,洗牌加速。所有創業公司的商業模式、經營策略等都在經受著考驗。創業維艱,那些盲目追風口的終會被商業法則淘汰,不留下任何蹤跡。

清明節之際,我們再次回顧2018年至今的“死亡名單”,緬懷那些承載了夢想與激情卻又在回想起哽咽的歲月。

“死亡”多集中在A輪,

風口是重災區

沒有拿到下一輪融資並不意味著項目死亡。新芽Newseed(微信ID:pelink)在梳理過程中發現,大多數創業公司處於“僵死”狀態網站/微信停止更新、官網電話打不通、近期無相

關新

聞曝光、創始人聯繫不上等等。

新芽通過網絡公開數據及大量資料搜集不完全統計,整理出2018年至今不完全創業公司死亡名單。到底死去了多少企業?我們沒有辦法給出精準的數據。下圖名單雖是冰山一角,但背後凸顯的問題重重,觸目驚心。

分析下來,絕大死亡的創業公司都存在戰略不清晰,產品和服務缺乏競爭力、行銷和渠道能力弱、組織和管理能力弱,盈利能力差等問題。

新芽還觀察到,在死亡輪次上,“A輪死”較為普遍。共享出行、區塊鏈、無人貨架、P2P、娛樂直播這些曾經大熱的風口成為重災區,受到P2P暴雷的影響,便利店、長租公寓也被牽連遭殃,死傷甚多。此外,在線教育、本地生活兩大領域緊隨其後。

區塊鏈在2018是“速生速死”的風口代表,從春節期間急速上漲的關注熱度到潮水退去,裸泳者原形畢露,僅僅經歷了半年時間。本文隻列舉了部分區塊鏈項目停運名單,事實上,未經查證但疑似跑路、崩盤的區塊鏈項目數不勝數。整個行業如今看來就是一個充斥著投機主義、荷爾蒙、割韭菜的巨大泡沫。

共享出行行業看似“錢”景無限,然而在資本的“捧殺”下,泡沫不小。

無人貨架的消散似乎早就在眾人的意料之中,商業模式不清晰,為吸引融資迅速擴張規模等行為,卻讓無人貨架脫離了零售的本質。貨損過高、擴張過快成GOGO小超倒閉的原因;哈米科技也在公開信中提及了倒閉的原因,是因為公司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導致盈利困難。

據不完全統計,無人貨架從2016年以來約有30多個玩家入局,共獲超過25億元融資。如今一番大清洗過後,一地雞毛。

共享出行,包括其所屬的共享經濟大領域,盈利模式一直存疑。共享出行更是屬重資產、高成本行業,前期需要極大的成本投入,規模化發展更需要因地製宜。要實現盈利,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娛樂領域頗受政策收緊的影響,內涵段子被關停就是一個典型,遊戲版號受限、直播、網綜被官方盯緊,頗受掣肘。整個娛樂從2016年的巔峰期到今迎來了淘汰賽,不是第一梯隊的玩家,生存環境注定會越來越惡劣。

3年燒光16億,

一夜之間公司倒閉

“公司在9月底就突然倒掉了,CEO辭職、董事長失聯。”再次回憶起,家園網前員工張華(化名)有瞬間的恍惚,“沒有告知原因,大家都被辭退了,很多人8、9月的薪資都沒有發放,公司差不多了5000萬的工資。過完了十一,物業還回收了辦公室。”

同期,家園網網站也打不開。據2018年9月30日家園網官方微博顯示,家園網在6月至9月間共裁員300人。據微博中員工提供的應付費用統計表顯示,家園網拖欠員工的工資、績效、賠償金、社保、傭金等共計4475 萬元。此外,還拖欠有行政、財務、廣告等相關費用共計1181.89萬元。

家園網是同科集團投資的公司,在其官網上的介紹是:家園網是全球首家家庭生活消費O2O綜合服務平台,是運用互聯網、移動互聯技術,以家庭生活需求為核心,以家居、家裝、家電、家具、家政、汽車、旅行、醫療、保險、就業、體育、教育、投資、大數據、雲服務等為主線的互聯網O2O服務企業。

2016年,趙薇還曾代言過金色家園網。當年打出了“買房、賣房0傭金、0風險、0加價”的口號,最多曾開過一千多家中介。然而燒錢的速度抵不過發展的速度,從2017年9月開始,家園網關閉了所有門市,最後中介業務也被砍掉了。

談起倒閉的原因,張華表示:“公司成立以來共花費了16億元左右,曾在2016年大規模做過廣告。當年以房地產買賣業務為主,還有些盈利。後來轉型做了太多產品線,攤子鋪得很大,盈利模式不清晰。而且每個產品在行業裡都有很多勁敵,很難發展。”

除了主線業務外,還有家園征信、家園大數據、走馬旅行、家園金服等等。高峰期,家園網的員工高達1000 多名。

“家園網所有資金都是從同科那邊提供的,其實2017年的時候,同科就有些意見,家園的董事長算是力排眾議堅持了下來。”張華歎了口氣,“之前業務是針對C端,後來轉為B端,似乎找到了盈利模式,但也無濟於事。”

2018年9月28日,家園網CEO馬永才離職,群龍無首。9月30日,在職、離職員工一起去公司維權,才拿到了8月份的工資。“那會兒其實已經很滿足了,至少拿到了一個月薪資。現在好了很多,過完年大家基本都找到了新工作。”

家園網只是眾多死亡案例之一,沒有互聯網基因、業務線太多、直面十多家勁敵…加上同科不願再輸血,家園網的命運其實很早就注定。

創業是幸存者的遊戲

成功企業的經驗多少都有相似,“死亡”的原因各有不同。即便最沉重的一擊是因為“資金鏈斷裂”,但產生資金鏈斷裂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

1、行業本身有未來,但應用還在早期階段,創業者都在講故事,各種投機忽悠屢見不鮮,最後一地雞毛,典型的是區塊鏈;

2、有實際的應用價值,但行業內魚龍混雜,精英和騙子共舞,當政策和監管趨嚴時,整個行業都不能幸免,典型的是P2P或科技金融;

3、行業有應用價值,有較大想象空間,導致大量熱錢湧入,然後變成資本補貼大戰,最後整個行業屍橫遍野,沒有贏家,典型的是共享經濟;

4、整個行業一直都受到監管,政策稍有變化就會導致整個行業遭遇衝擊,非常典型的是娛樂行業(尤其是影視和遊戲)受到衝擊很大,新政策頒布對教育行業的影響也比較大。

在巨頭不斷入局加持下,簡單的商業模式創新很難站住腳。即便是當下光鮮亮麗的企業,也不是十全十美。潮水一波波退去,幸存的企業面臨的挑戰更大。

(應採訪者要求,文中張華為化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