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劍閣:爬坡過坎離不開改革與開放

  文/李劍閣(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理事長)

  當前我們正處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最近更加激烈動蕩和加速演進。我們面前的不確定因素驟然增多,“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比去年更加嚴重。

  中央提出穩增長、穩就業和穩物價是2023年經濟工作的重心。

  要做到這“三穩”並非易事。自從疫情防控策略調整以來,居民心態和社會輿情總體平穩,但全國各地感染人群迅速爆發性蔓延,給經濟社會生活帶來巨大挑戰。加上前幾年各種不利於對外開放、民企發展、產權保護、創新探索的“小氣候”,極大地傷害了廣大群眾,特別是三種“關鍵少數人”,即企業家、創新人才和各級幹部的信心,削弱了中國社會固有的克服困難的韌性。為了應對當前嚴峻挑戰,當務之急是要提振信心,穩定預期,激發廣大群眾乾事創業的活力和熱情,讓企業家敢於投資,創新人才敢於創業,幹部敢於擔當作為。當前,提振信心,穩定預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對世人更加清晰明確宣示,我們堅持改革開放的方向不動搖。

  改革開放是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國運的關鍵一招。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的改革開放,把經歷了十年浩劫的中國,從國民經濟崩潰的邊緣挽救過來。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面對經濟停滯和國際封鎖的巨大困難和壓力,黨的十四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再次撥正航向,扭轉困局,奠定了其後三十多年經濟高速增長的體制基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黨中央、國務院堅決推進國企改革,大力鼓勵民營經濟,積極引進國外資本和技術,並在2001年加入WTO,開啟了社會財富快速積累和人民生活水準明顯提高的繁榮階段。

  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證明改革開放這條路順應了中國人民求發展、嚮往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契合了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主流,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把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與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並稱為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並列為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三大里程碑。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體制改革沒有止境。改革與開放是相輔相成的,有著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作用。當我國打開國門,開啟向市場經濟轉型之後,我國從一個貧窮落後的以農業為主的國家,一躍成為世界製造業大國和經濟總量第二的國家,讓數億人擺脫貧困,跨入中等收入的發展中國家行列。這是改革開放創造的偉大奇跡,中國也為人類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問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中提到:“堅持改革開放,增強內生動力”,“堅定不移用改革的辦法釋放和激發市場潛力”,“實施更高水準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際高端要素資源,持續增強國內市場活力”。

  擴大內需要建立在社會財富大幅增長的物質基礎之上。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只有發揮市場功能,社會財富才會湧流。四十多年的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質,就是在於鼓勵市場自由競爭,發揮由市場供求產生價格,讓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要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

  未來擴大開放的任務也極其繁重。未來開放的重心由要素開放、市場開放、機構開放等政策型開放,轉向穩步擴大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擴大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塊資源,堅持不懈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準,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

  穩步擴大金融雙向開放是高水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有關部門頒布了金融業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放寬外資機構和業務準入條件、擴大外資機構業務範圍、優化外資機構監管規則和簡化行政許可流程等多項對外開放新措施,銀行保險業、證券業、資本市場開放力度不斷加大,有力提振了外資機構投資中國金融市場的積極性,穩妥有序推進金融市場制度型開放。同時也不斷提高跨境金融監管能力,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協調合作,更加注重開放的節奏和安全。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要長期堅持,所以在任何時候,經濟發展始終是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踏踏實實搞建設,全心全意謀發展,這是硬道理。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離開改革開放,也沒有中國的明天。牢牢扭住改革開放這個牛鼻子,中國經濟就可以爬坡過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本文作者介紹:教授、研究員、博導、全國政協委員、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