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總啃指甲是缺少微量元素嗎?

在門診,我常常能見到一些「從不剪指甲」的小朋友。當他們伸出小手兒的時候,那種「整齊」讓人一下兒就能辨認出來。

嬰兒期的寶寶們喜歡吮吸手指,多數是出於本能。但隨著他們逐漸成長,漸漸從吃奶的寶寶變成了吃食物的寶寶,他們這種本能的需求便漸漸減少了。

在幼稚園階段,一些小朋友就開始出現啃指甲的情況了,隨著進入小學,這種情況就更加「常見」了。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啃指甲這個看似不重要的小問題。

孩子總啃指甲是缺少微量元素嗎?

我沒有好好研究過,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微量元素好像和孩子們的方方面面都能聯繫起來。

不能否認,有些情況,確實是因為缺少某些微量元素引起的(比如鋅缺乏皮炎、嗜食異物等)。但是,啃指甲和缺少微量元素之間,確實沒有太大聯繫。

啃指甲背後的問題

這雙小手兒,是一個小男孩的手。他並不是來看手的...但是我還是給他的這雙小手拍了個照片。因為,他等待就診的過程,給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他的爸爸媽媽帶他來看病。剛剛坐在候診的小椅子上,就聽見他的媽媽開始嘮叨。他在看手機,他的媽媽讓他不要再看手機。告訴他,來醫院看病,就順便看看醫院樓道宣傳欄裡的各種各種,也算是長知識。他表露出不想去看的想法,他媽媽立刻劈頭蓋臉的訓了他一通。由於整個過程,這位女士的聲音太大了...…我實在是不得已聽得清清楚楚 。

當這位小朋友坐到我面前的時候,他的媽媽非常直接的把所有問題都說清楚了,沒有給孩子說一句話的機會。於是我告訴她,還是讓孩子自己來回答我的問題吧。當我問到小朋友指甲的問題的時候,這位女士又開始準備數落孩子...…我沒忍住,告訴她「你少嘮叨幾句,他可能就不會總啃指甲了。」

啃指甲,學名叫做咬甲癖。跟它類似的行為還有拔頭髮、卷頭髮(拔毛癖)、摳手指及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這些都屬於「自我傷害的行為」(Self-injury Behavior SIB)。

咬甲癖的原因

它是在緊張、壓力、飢餓或無聊狀態下啃咬指甲或趾甲的習慣性行為。有時也是心理或情緒失控的癥狀。這是一種強迫性、甚至是無意識的行為習慣。

有人認為這是孩子在模仿有成人的行為。也有研究認為,有咬甲癖的孩子的父母中,患有抑鬱症的比率大於正常孩子的父母。

但更多的研究表明,啃咬指甲,是情緒緊張、焦慮的表現。

咬甲癖發生的時間及影響

在3-4歲的時候,這種「苗頭」便有可能出現,只是很容易被忽視。到了4-6歲,才得以被重視。7-10歲、10歲以上,這種行為已經定型,可能會持續一生。

咬甲癖可能導致指甲的損傷、指甲周圍皮膚的破損,容易感染細菌或真菌,出現甲溝炎或者灰指甲。甚者可以造成甲板的嚴重損傷,影響甲母質,導致指甲無法再生。

反覆啃咬指甲,對口腔、牙齒的發育也會造成影響。

如何應對咬甲癖?

強烈的告誡孩子停止啃指甲,是非常錯誤的。只會造成更大的焦慮。

塗抹一些刺激物,對年幼的孩子可能有效,但是對於大孩子就沒有什麼作用了。

在孩子啃咬指甲的時候,試著和他一起進行一些別的活動,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學齡兒童出現咬甲癖,家長們要細心的找尋原因。如果是自身的原因(比如前面故事中的那樣),需要及時糾正。如果是在學校中遇到的問題,要及時聯繫老師,儘早找到原因。

在大孩子、甚至成人中有一些咬甲癖可能暗示著更嚴重的心理問題。需要家人及時發現,及時進行心理、甚至藥物治療。

對於喜歡啃咬、吸吮手指、指甲、喜歡纏繞、揪拔頭髮、摳皮膚的孩子,家長們應該給予更多的愛和關心。用心去關注他們,用愛去幫助他們成長,是我們每一個做家長都應該去做的。

付出愛,可能是在養育孩子過程中最艱難的一件事情了吧。愛是太多細緻的行為、太多的細心關注、太多的在表達方式上的權衡、太多的思考、太多自己的改變。這種艱難的付出,可能才是成為父母的樂趣吧。

皮膚科醫生宅小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