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文豪金庸的財富版圖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閱讀更多請登陸www.awtmt.com或華爾街見聞APP。

作者|劉荻青 編輯|安心

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金庸,於10月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驚聞噩耗的武俠作家溫瑞安用“獨孤不朽,令狐無敵”表達對武俠泰鬥的悼念,而後又寫下“悼金庸:天下無雙,不朽若夢,金庸笑傲,武俠巔峰”。

金庸,原名查良鏞,於1955年創作了其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1972年完成《鹿鼎記》後封筆,作品總計14部。金庸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據《第一財經》此前報導,同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科幻小說家倪匡曾評價,金庸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最有錢的文人,成就他的除了才華,還有敏銳的賺錢天賦。金庸武俠小說印刷上億冊,足以讓金庸成為千百年來以寫作致富的第一人。

金庸的財富版圖

從企查查資訊看,金庸個人直接持股的公司不多,杭州金庸書友會有限公司是為數不多的一個,金庸作為最終受益人,持股25%。

有人曾估計,金庸小說全球發行量已超過3億冊,翻拍或與其作品相關的電影、電視劇已超過100部,是小說界“中國第一IP”。2010年,金庸小說在內地重新結集出版,金庸版稅收入350萬元,名列當年作家財富榜第12位。

金庸的文學天賦似乎是天生的,著名詩人徐志摩是他的表哥,瓊瑤是其表外甥女。

金庸憑借著“文人基因”在31歲時開始寫作武俠小說。他在香港《新晚報》做編輯時,因機緣巧合開始在報紙上做武俠小說連載。其中,《射雕英雄傳》在《香港商報》連載之後獲得了極大的熱捧,被翻拍兩集粵語長片,金庸憑借《射雕英雄傳》的熱度掙得一些本錢,並在1959年創辦了《明報》。

據報導,金庸曾出資8萬港幣,沈寶新出資2萬港幣,兩人共同創辦了《明報》。《明報》剛出版的時候,銷量只有6000份。為擴大銷量,金庸利用自己的名人效應,在《明報》上連載自己的武俠小說,運用粉絲效應帶動《明報》的發展,後取得了成功。

之後,金庸又擴大了經營範圍,創辦了多家報紙,包括《新明日報》、《武俠與歷史》、《明報晚報》、《財經日報》等,而後,業務進一步多元化,涉及出版、旅遊等業務。

1991年《明報》上市時,其市值達8億7千萬港幣,金庸獨佔六成。上世紀90年代初期,《明報》盈利達1億元,香港《資本》雜誌評出“90年代香港華人億萬富豪榜”,金庸以12億港幣資產名列香港百富榜第64位。彼時,金庸已是香港報業大亨,香港新聞界乃至傳媒業界“霸主”一般的存在。

金庸後續又寫了很多小說,隨著電影、電視的普及,金庸的小說紙質化後,又以影視的形式為其帶來不少收入。香港最早開始對金庸小說進行影視化製作,其作品每翻拍一部,金庸版權費就又多一筆,僅是使用小說裡的人物名字也要給金庸付版權稅。周星馳在拍電影《功夫》時用到了“小龍女”的人物名,他付給金庸6萬元的知識版權費。

金庸的“超級粉絲”

據報導,1982年撒切爾夫人首次訪華前,曾專程赴港約見金庸。

互聯網江湖中,馬雲推崇金庸人盡皆知。2000年,馬雲在香港見到了偶像金庸,他回憶說:“激動了幾天,上街買了他的書,興衝衝地期待著見面和簽字。”兩人相談3小時後成為忘年交。金庸最後在餐巾紙上以“相見恨晚,一見如故”八個字贈予馬雲。

在企業文化上,阿里巴巴的價值體系被稱為“獨孤九劍”和“六脈神劍”。阿里巴巴的員工花名也多出自金庸筆下武俠小說中的角色;馬雲的花名“風清揚”是金庸作品《笑傲江湖》裡“獨孤九劍”的傳人。

馬雲在2016年時曾說,金庸武俠精神對自己及阿里企業文化影響深刻,“剛創業的時候,我們18個阿里巴巴的創始人,十六七個都對金庸小說特別喜歡,金庸的小說充滿想象力,充滿浪漫主義和俠義精神”。

阿里巴巴內部也隨處可見金庸作品的色彩。阿里巴巴辦公室甚至都以金庸小說的武林聖地命名,馬雲的辦公室叫“桃花島”,會議室叫“光明頂”,洗手間叫“聽雨軒”。

李開複對金庸小說裡的人物和情節也是信手拈來,這與他曾經熟讀金庸小說是分不開的。李開複在自傳裡說,美國求學期間,他一直在看金庸小說,“我沒有忘記中文,還要歸功於大哥大嫂家成套的金庸小說和瓊瑤小說,那個時候,中文小說是我放鬆神經的一種方式,在哥哥嫂嫂家裡住了6年,我居然把金庸和瓊瑤的每一本書都讀了,金庸的小說還讀了整整5遍。”

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武俠小說的閱讀人群數以億計,跨越不同的年齡段、職業以及文化層次,其中不乏各個專業領域的學者和大師。像金庸這樣,用作品俘獲馬雲、李開複這樣的 “超級粉絲”的,在作家中亦不多見。對於作家金庸而言,這何嘗不是一種無形的財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