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文子:在老子眼中,管理者到底該怎麽乾?

文/道誠

《文子》:“老子曰:求不可非之行,不憎人之非己;修足譽之德,不求人之譽己。不能使禍無至,信己之不智,而不能使福必來,信己之不讓。禍之至非己之所生,故窮而不憂,福之來非己之所成,故通而不矜。是故閑居而心樂,無為而治。”

老子說:“管理者應力求做正確的事,但不憎恨人家的批評;力求修愛民之德,但不指望得到讚譽。管理者不可能使禍患不來,但應相信自己未致禍;不可能使福蔭必至,但應相信自己在造福。”

“如果禍患不是自己所引起,遇到窮困也不會憂愁;如果福蔭不是自己所帶來,命運雖通達,也就不值得驕傲。因此高明的管理者,總是能做到閑居而樂,無為而治。”

此段是老子勸告管理者,要順應自然、民心來進行治理,不要摻入過多個人意志,讓自己患得患失。這主要闡述了三個觀點。

第一,力求正確,不憎批評;修德由己,毀譽由人。這就是勸告管理者應該盡可能地遵道而行,力求施政舉措合適、恰當、正確。不要盲目、隨意、任性地做事,給百姓帶來不必要的災難和困苦。

對於別人的意見和批評,應該虛心聽取,認真分析,然後決定是否采納,而不是充耳不聞,甚至報復打擊。修持愛民的德行,不是為了沽名釣譽,撈取政績,而是真正為民做事,利益民眾。

第二,無使禍至,信己未致;無使福來,信己造福。管理者不可能一定使禍患都不來,但是要讓自己不是製造災禍的源頭,不要追根溯源地查找問題原因之後,發現禍患其實來自自己錯誤荒謬的決策和舉措上。

管理者可能無法一定給百姓帶來福蔭,但是要去做那些為民造福的善舉,要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

第三,禍非己生,窮而不憂;福非己成,通而不矜。不測之禍不能防,但是災禍如果不是管理者引起的,遇到窮困的境況也不用憂愁,因為問心無愧。福蔭如果不是管理者帶來的,命運雖通達,也沒有什麽值得驕傲的,因為並沒有給老百姓做什麽好事,沒有管理者應有的作為。

最後,老子指出,高明的管理者,總是不過多乾預百姓的生活,從而能夠閑居而樂。總是能夠順應自然和社會規律來治理,所以能夠取得好的效果。

應該說,老子針對當時的戰亂、暴政和苛政,提出的這些觀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也是非常正確的。他特別強調管理者不要亂為,不要妄為,要懂得順應。然而戰國和秦朝的統治者都沒有采納他的觀點。

但是必須要指出的是,“黃老之術”的實踐效果是非常好的。經過戰國的連年戰亂、秦王朝短暫的嚴酷統治和起義戰爭之後,生產力遭到破壞極大。老百姓渴望安定的生活,當權者需要休養生息,恢復經濟。

西漢初年與民休息,結果締造了強漢王朝,這與漢初幾十年來堅持貫徹清靜無為的“黃老之術”緊密相聯。西漢的政治和經濟狀況得到了飛速地恢復與發展,從而產生了“文景之治”。這是中國進入封建社會後出現的第一個盛世。

(編輯:柯恩)

本文為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文/道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喜歡該類內容歡迎上微信關注“騰訊道學”微信公眾號!(文章作者觀點與立場,不代表騰訊媒體的觀點與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