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年人容易上當受騙?當心阿爾茨海默病!

不想錯過界哥的推送?

戳上方藍字「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關注我們

叮!您收到一封來自駐大腦前線特工的最新情報!

作者 | Lisa, Joy

駐大腦前線特工

我發現:老年人容易上當受騙?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先兆!

電信詐騙、保健品詐騙、投資詐騙……當今社會上的騙子是防不勝防,並且他們的目標經常是老年人。除了叮囑爸媽不要輕信天上掉餡餅以外,你可曾想過,老人防騙意識的降低,可能是患阿爾茨海默病前兆?

通常,通過傳統的神經心理學測試,我們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診斷之前,能發現一些輕度的認知障礙。不過,既往也有研究發現,患者早在出現輕度認知障礙之前,可能已經變得容易上當受騙了。換句話說,「容易受騙」可能是比輕度認知受損更早出現 的阿爾茨海默病先兆癥狀。

有學者認為,早在能檢出記憶和思維受損之前,患者的判斷能力可能就已經發生了細微的變化。那麼,通過測量人的判斷能力(比如防騙意識),是否有可能比傳統的神經心理學測試更早識別出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

蘇大強被小保姆騙,他的阿爾茨海默病早有預兆了!

近日,發表在著名國際期刊內科學年鑒(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項有趣的研究便解答了這個問題。他們不僅用前瞻性隊列研究從流行病學角度探索了老年人防騙意識的變化與輕度認知障礙以及阿爾茨海默病癡呆的關係,並且通過大腦屍檢,從神經生物學角度探索了出現防騙意識變化的老年人大腦中是否也會出現阿爾茨海默病特徵性病理特徵的變化。

該研究納入了來自芝加哥都市地區的935名入組時無癡呆症的老年人,研究者通過「詐騙意識調查問卷」獲得參與者的在納入研究時的防騙意識得分。並且每年通過詳細的認知和臨床評估進行輕度認知障礙和阿爾茨海默病癡呆的判定。另外,有264名參與者在死後進行了大腦病理學檢查。

結果發現,在平均約6年(6±2.4)的隨訪觀察期間,151人(16.1%)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癡呆症,255名患者(27.3%)出現了輕度認知功能障礙。

防騙意識降低與阿爾茨海默病癡呆風險增加有關 [風險比HR,1.56 (95%置信區間CI,1.21至2.01); P <0.001]。調查問卷中的評分越高,表示防騙意識越低,騙局評分每增加1個部門,癡呆風險增加約60%。

另外,防騙意識降低也與輕度認知障礙風險增加有關 [HR,1.47 (CI,1.20-1.81); P <0.001]。即使在校正整體認知功能的混雜因素後,這些關聯仍然存在。

最後,神經病理學結果顯示,防騙意識降低與大腦中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性蛋白增加有關,尤其是β-澱粉樣蛋白(防騙意識評分每增加1個部門,β-澱粉樣蛋白大約增加0.22±0.10個部門; P = 0.029)。

因此,這項研究表明,老年人的防騙意識降低似乎與未來患阿爾茨海默病癡呆或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相關。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記憶和思維受損之前,可能已有社會判斷能力的變化。

所以,發現老人家特別容易上當受騙,除了報警打騙子以外,可能還需多留個心眼!

駐大腦前線特工

我發現:這些因素可以預測腦出血後神經功能惡化!

在急性自發性腦出血患者中,常常會在較早或較晚時期出現神經功能的惡化,導致患者的殘疾或死亡。那麼,有哪些因素與腦出血後早期神經功能惡化有關,又有哪些因素與遲發的神經功能惡化有關呢?

近日,發表在Stroke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通過分析急性腦出血強化血壓降低試驗-2(INTERACT-2)中的數據,探索了急性自發性腦出血後早期和晚期神經功能惡化的相關因素。

研究者將神經功能惡化定義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增加≥4分,或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評分減少≥2分。在惡化的時間方面,早期惡化定義為發病24小時內,晚期惡化定義為發病24小時至7天之間。

結果發現,在2598例研究對象中,450例(17.3%)出現神經功能惡化。

其中,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預測因素(所有P≤0.045)有:

晚期神經功能惡化的預測因素有(所有P≤0.042):

在校正混雜因素的模型分析中,早期與晚期神經功能惡化均與腦出血後90天的死亡或嚴重殘疾(改良Rankin量表評分3-6)相關(P <0.001)。

因此,根據這些與早期或晚期的神經功能惡化的相關因素,或許在臨床中可以針對性地進行病情惡化的預測及預防,減少腦出血的致死致殘率。

駐大腦前線特工

我們知道,腦出血致死率相當高,腦出血倖存者血管基礎已經不好,有可能在未來再次發生血管事件。那麼腦出血倖存者主要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如何,又是否有預測因子可預測這些血管事件的發生呢?

近日,發表在Stroke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給出了答案。

該前瞻性觀察性隊列研究納入了310例患者(中位年齡 70歲)。研究人員研究了腦出血後30天記憶體活的患者的長期血管事件(顱內顱外的缺血和出血事件)的發生率和預測因子,並根據腦出血的位置進行了亞組分析。

結果發現,在腦出血發生後的5年中,有82名患者出現至少1例主要血管事件,發病率為20.0%(95%CI,15.7-24.7)。在整個隊列中,缺血事件比出血事件更頻繁。

根據腦出血的位置,主要血管事件的發病率明顯不同:出血位置位於腦內較深部位時,未來發生缺血事件事件風險較高(風險比HR ,1.85;95%CI,1.01-3.40),出血位置位於腦內較淺部位時,未來發生出血事件風險較高(風險比,2.38;95%CI ,1.17-4.86)。在深部位置的腦出血中,隨訪第5年時缺血事件的發生率比出血事件的發生率高6倍。

研究表明,腦出血的倖存者處於出現顱內顱外血管事件的高風險中。對於腦出血的二級預防,應根據出血部位的位置深淺,對顱內顱外血管事件全面進行乾預。

參考文獻:

1. Lin Y, Schulze V, Brockmeyer M, et al. 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as a Means to Improve Survival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A Meta-analysis. JAMA Neurol. Published online April 08, 2019.

[2]Egan MF, Kost J, Voss T, et al. Randomized trial of verubecestat for prodromal Alzheimer』s disease. N Engl J Med 2019;380:1408-1420.

[3]Knopman David S.. (2019) Lowering of Amyloid-Beta by β-Secretase Inhibitors — Some Informative Failures. N Engl J Med 380:15, 1476-1478.

[4]Kwok JYY, Kwan JCY, Auyeung M, et al. Effects of Mindfulness Yoga vs Stretching and Resistance Training Exercises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for People With Parkinson Diseas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urol. Published online April 08, 2019.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