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正視精神心理疾病,讓患者走向康復之路

在我國,精神疾病已成為當前疾病分類中較為嚴重的一類疾病,它不僅給病人本身帶來極大的痛苦,給病人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還會對社會造成危害。如今,患精神疾病的人也越來越多。精神疾病由於病因比較複雜,往往是多因素綜合致病,一般需要長期治療。

精神疾病是一種精神活動障礙的疾病。它可能是出生缺陷或先天遺傳而引起的,比如抑鬱症、精神分裂症,也可能是因為個人原因而引起的,比如長期酒精依賴、感情受挫、壓力過大等等。總之,它是由於多種因素導致的複雜性疾病,主要表現為思維異常、情緒多變、行為失控等。

很多精神疾病患者都有很多誤區存在,在治療中往往因為這些誤區使得患者無法康復,或加重病情,所以一定不要將這些誤區帶到精神病患者的治療中,了解這些誤區都是什麼?

1、忌諱心理:當病人的言行已表現出明顯的異常時,家屬才意識到他(她)患了精神病。但是,他們在焦慮、不安和恐慌之際,又生怕別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擔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響,所以,常常忌諱帶病人到醫院診治。更有甚者抱僥倖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2、迷信心理:當患者出現幻覺、妄想,興奮、躁動、行為異常等精神癥狀時,家庭成員由於缺乏精神衛生常識,而錯誤地認為是撞鬼或中邪,大搞迷信活動,既延誤了病情,又耗費了財力和物力。當病人治療效果欠佳時,迷信江湖遊醫的「包冶」謊言,服偏方,秘方,使病情遷延難愈,這是精神病護理的誤區的重點之一。

3、求治心理:病人癥狀加重後,家屬已不可能顧及面子,開始懊悔自己的無知延誤了治療,於是迫切請求治療,以減輕內心的自我責備。但過份的懊悔以及對治療過於性急,無助於病人的康復。

4、厭倦心理:精神病人若不持久的治療,就有可能轉為慢性,有的患者還會反覆發作。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家屬開始對病人產生厭倦心理;不再送病人住院治療,不督促他們長期按時按量服藥。

精神病治療是持久戰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精神類疾病的爆發也是如此,而對於精神類疾病的治療過程更是要有「水滴石穿」的耐心。對於精神類疾病,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甚至在治療期間還要兼顧疾病的複發情況,典型的就有抑鬱症。

精神類疾病是可以治癒的

在很多人的潛意識中,得了精神類疾病可能這輩子就要生活在疾病複發的擔驚受怕下。甚至有些人潛意識中認為精神類疾病屬於「絕症」。顯然,這種認知是錯誤的!精神類疾病是完全可以治好的,以抑鬱症為例,在主動就醫的案例中治癒率高達80%左右。所以,對於患者或者患者家屬來說,首要的一個基本認知就是——「自己的病是可以治好的,別放棄!」

瀋陽腦康中醫院柳躍新主任提示:社會上對精神疾病的一些誤解,也許還有很多是我們不知道的,但是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來關注到這一群體的需要,多了解一些精神疾病方面的常識,消除大眾對精神障礙患者及家屬的歧視,讓患者和家屬的康復之路多一份支持和力量。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