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艾灸上火?你應該灸這裡

隨著養生知識的普及,艾灸保健已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很多人有些小毛病,自己便在家隨手拿起一根艾條,隨便灸灸倒也見效。

但也有些人則不同,一灸便上火。其實,很多時候,艾灸看似簡單也蘊含著大道理,比如艾灸至陰穴轉胎效果好,但也有些情況比如臍帶繞頸則禁灸。因此,沒有醫學知識的人,平時艾灸強身健體還行,如若治病還要在老師的指導下。

陰在上,陽在下。陽氣上升,陰氣下降,從而達到「上陰下陽」陰陽相交之象,尤如晴朗的天空一樣,天上風輕雲淡,地面綠樹成蔭。

人亦如此,上陰下陽,元陽充足,頭目清醒,人就充滿了活力。

但是由於咱們現在的生活狀態,長期處於激進狀態,導致陽氣持續滯留在人體上焦,下焦陽氣不足;

氣脈流通不暢,從而造成「上陽下陰」陰陽不相往來的否象,繼而各種各樣的毛病便層出不窮。

清·羅東逸《內經薄議·足少陰腎藏病論》中的「水暖而龍潛,水寒而龍起」也是很好的解釋。這是一種擬人化的思考,浸於與人體體溫相同的暖水中自然最舒服,水太熱或太寒均為所惡。

所以,扶陽抑陰來治浮火,以羅氏的解釋為:「水暖而龍潛」。其實,以補陽來治龍火之患,其實在《傷寒論》中早就應用了。

中醫如何理解引火歸源?

補火為什麼能引火歸源?很多人對此表示十分不理解。

如果陽虛在下或內,這種引力優勢就更明顯了,於是虛陽易受上部、外部陽氣的吸引,而上浮或外越,形成內真寒外假熱或下真寒上假熱的陽虛陽浮證。

因此,補腎火就類似增加下部、內部的陽氣質量,以增強其與上部、外部陽氣抗衡的力量。

甚至腎陽充沛的情況下還可形成自身的引力優勢,使上部、外部的陽下沉、內蘊,為己所用,而成上陰下陽的泰卦,這就是引火歸源。

艾灸哪裡引火歸源?

艾灸湧泉能引火歸源,很多人也難以理解,明明是增加了人體的總熱量,何以反能治療一些有上熱或興奮癥狀,如高血壓、失眠、焦躁等病症?

《靈樞·本輸》有:「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湧泉為人身諸穴的最下方,少陰又為人身六經之最裡。

張隱菴註:「地下之水泉,天一之所生也。故少陰所出,名曰湧泉。」足少陰為腎經,主水,五行中水居最下,此猶天一之水由至下湧出。

湧泉穴在哪裡?就在我們腳底前1/3的凹陷處。

如果湧泉穴溫暖,人體至陰部位得陽而充,陽氣充足則引力增大,上部的陽被引就下而歸源。

火一歸源,猶如地下的水泉被蒸動,則腎經之氣如源泉之水,湧出而灌注周身,氣行則水行,真正地做到了水津四布。

所以艾灸湧泉常能讓人產生滿口甘津,這是人體水泉上湧的徵兆,也是火降水升,上下交泰的佳征。

推搓湧泉穴由摩擦而產生熱感也有這樣的效,所以「搓腳心」也成為流傳已久的自我養生保健法。

注意

一般的保健艾灸,當以溫為度,而不是以熱為度。至於治病就當以病情輕重為衡了,如傷寒病之回陽,以足心轉熱為好轉之斷。

艾灸湧泉也應有度,如果以保健來說,時間過長或溫度過熱也會產生上火狀況,以15分鐘為度,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艾灸後的狀態來進行調整,多體會與操作,找到適合自己的時長。

大醫堂古法專業艾灸培訓,從艾灸小白變專業灸師。每月準時開課

艾灸百科網:www.aijiubaike.com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