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訪謝春花:愛情從不是我的全部,做自己才是

【採訪、撰文 | 故事君&造音MakeNoise】

謝春花,這個在2016年出道時還略顯特別的名字,如今已成為了廣受年輕歌迷追捧的對象。過去四年,作為95後中最受歡迎的原創音樂人之一,謝春花先後發行了四張個人創作專輯,包攬了所有作品的詞曲創作,同時每年還有幾十場音樂演出遍布全國各地……

這樣一張足夠高產的成績單,似乎不能用一句足夠勤勞來解釋和概括,它的背後總有些不為人知的成長故事,需要當事人親自來陳述,才更有說服力,且足夠生動。

三年前,我們在livehouse的後台,和21歲的謝春花聊了聊音樂、愛情和夢想,那時的她說,“男朋友這種東西可有可無”,“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賺錢,去做更好的音樂。”

時隔三年,我們再一次專訪謝春花。三年時間,或許不足以讓一棵“需要在春天開花的樹”,長成別人眼中的參天大樹;但短短三年,足夠讓謝春花找到最適合她的表達方式——對自己、對生活、對所有人。

以下就是24歲的謝春花,想要告訴我們的那些事。

生於1995年的謝春花,本名叫謝知非。所謂“知非”,就是“知道是非”,十年之前,還在浙江老家讀初中的謝知非,曾把一句英文名言當做自己的個性簽名:Try to do everything at once——想做什麽,就立刻去做。

無從查證,當時十幾歲的女孩兒能否充分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但後來的她卻是用實際行動,給予了最好的證明。

她喜歡音樂,所以從開始創作以來,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學習,前期多數作品的作曲、作詞、專輯設計等工作,均由謝春花一個人完成。

她喜歡畫畫,所以經常素描、臨摹、畫水彩畫。這個愛好堅持到今天,變成了她第四張專輯《無聲叛逆》裡的一幅幅插畫,這些都是她閉著眼睛、憑著想象畫出來的。

她應該很喜歡學語言,尤其是英語,所以讀大學時考的是英語翻譯專業。2016年底,謝春花曾告訴我們,讀大學時還覺得自己畢業以後能做個翻譯,就挺好的。此時,屬於她的第二次全國巡演正在進行中,屢有場次宣布提前“售罄”。等她演到廣州站時,現場火爆的場面讓不少人覺得,“這女孩根本不像個新人”。

這就是正式出道第一年的謝春花。此前鮮有新人能擁有的罕見待遇,都在她身上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第一次。在每個現場,四處趕來的歌迷瘋搶著她的實體專輯,演出結束後還會有耗時很久的簽名與合影在等著她。

實際上,謝春花也不知道自己有天會成為舞台上受人喜愛的歌手。那是一次很偶然的機會,還在上大學的謝知非,在散打課的期末考上,一不小心用一腳失去平衡的飛踢,摔斷了自己的腿。於是乎,謝同學被特批了三個月的休息時間,用來在家裡養腿上的傷。

也就是從這時候起,一次能夠完全用來潛心創作的寶貴機會,擺在了“斷腿少女”謝知非面前。那些此前未完成的原創歌曲,終於得以借此時間來細細打磨。她打開電腦,第一次嘗試申請了音樂人账號,這時候才發覺:如果用自己的本名發表這些屬於“自己的小心思”,若被家人發現未免會顯得太尷尬……於是乎一時興起,就把自己起名為“謝春花”。

誰曾想,一次衝動過後的意外,一次隱藏身份的嘗試,卻陰差陽錯了成就了後來眾人皆知的“謝春花”。那些誕生在斷腿時的音樂作品,唱得都是青春記憶裡的少女心事,沒成想一經發布很快在同齡人間產生了強烈共鳴,進而在社交網絡上得以廣泛傳播。年輕的歌迷們紛紛談論起關於“謝春花”的故事與歌曲……到最後,突如其來的“名氣”大到連家人在私底下都不再叫她本名,統一改稱“春花”了。

用音樂找自己

當年欲說還休的小心思,結果還是在眾目睽睽下暴露無遺。如果認定了自己是“一棵會開花的樹”,那麽屬於自己的春天就總會到來。在謝春花身上,這一系列劇情順理成章地向前推演著,到最後只剩下了時間快慢的問題。

在音樂這條不歸路上,跑贏別人反而容易,但跑贏自己卻格外艱難。你不僅要付出超過常人的努力與堅持,還得時刻意識到自己是誰,不斷去自我審視。

細數近些年嶄露頭角的年輕一代音樂人,謝春花始終處在“跑得最快”的第一陣營。從我們第一次見面的2016年開始算起,此時“單槍匹馬”的謝春花不久後便簽約了公司,以此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做值得自己專注的事情,比如如何讓音樂更好地記錄所思所想,這些都讓謝春花更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麽”。

音樂創作上,她保持著出道每年發行一張原創專輯的速度,作品屢見各大熱播榜單。音樂演出上,從livehouse巡演很快升級到劇院巡演,再到體育館開個唱,參加萬人音樂節……謝春花登上的每個台階,都在刷新著歷史記錄。

如果說第一張專輯《算雲煙》裡,還留有謝春花在學生時代的最後秘密。那麽接下來的《知非》《點心》和《無聲叛逆》,就是謝春花在用音樂不斷地尋找更好的自己。

從早期的作品《借我》《荒島》《我從崖邊墜落》開始,謝春花的歌曲旋律就從不複雜,歌詞也簡單易懂,總讓人聽完覺得唱歌的人就在身邊,仿佛她有能洞穿心事的本領,帶我們把內心的話用音樂說透。

也就是這些明快的曲調,搭配上朗朗上口的歌詞,謝春花的首張個人專輯《算雲煙》,成了當年的播放量“爆款”。歌迷們初次認識到了這個“鄰家女孩”的音樂實力,同時也對她的更多可能抱有無限期待。

簽約心喜文化後,先後發布了2017年的《知非》、2018年的《點心》,以及2019年的《無聲叛逆》。這三張專輯裡有謝春花痕跡明顯的自我突破與成長,也有對音樂理解不斷加深的內心透視。

說到剛發行的最新專輯,許多人聽出了“剛”的感覺,比如《汙泥》《自食後果》等作品,都能直接感受到歌者的態度與能量。這樣的一種音樂上的釋放,把以往歌曲的大調風格轉為小調,在謝春花看來,實際上都是在記錄當下的所思所想。

能用音樂記錄自我,是音樂人獨有的方式與福氣。把經歷與遭遇寫成歌,才能在反覆打磨時找尋到更真實的本心。寫歌是為了什麽?記錄這一刻的真實自我,讓未來回望時有跡可循。

所以謝春花告訴我們,《無聲叛逆》就是當下的自己,此前的每一張專輯都是,沒有可以轉變,也沒有刻意保留,它們都是一部分的謝春花,順其自然,由心而生。

足夠勇敢,才能“叛逆”

2017年和現在的公司簽約,謝春花過上了簽約歌手的生活,她終於不需要自己一個人化一個多小時的妝——過去很多需要自己去親力親為的事情,從此刻開始交給更專業的人去打理。

工作狀態更加職業化,受到的外界關注也快速增長著,尤其是來自網絡世界各種各樣的聲音,很早就把謝春花包圍其中了。

但不論是發自拍還是傳視頻,微博上的謝春花,都和現實生活中的沒任何區別。她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網癮少女”,但也會時常打開微博查看留言和評論,然後選取有趣的逐一回復。她喜歡這種真實做自己的勇敢,敢想敢做敢面對,有一說一不回避。

如果非要說人前和人後的最大不同,那就是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間裡她往往很宅,不愛出門;但只要一上了舞台,面對成千上萬的觀眾,她就很愛表達,沉浸在演唱中,享受音樂。

很多人聽了新專輯《無聲叛逆》,還會覺得謝春花的風格變了。她倒從沒這麽覺得,不管是《久病無醫》還是《自食後果》,這些歌都是唱給我自己的。

“我從來沒有給自己規定過必須要做相同的事情”,謝春花這樣說,所以很多時候我想到了就去做了,很多事情就這樣自然發生,也沒有刻意去問為什麽,刻意在意什麽結果。

至於所謂的歌曲傳播度與流量思維?謝春花壓根兒沒想過,“想了這個問題,才說明我真的變了吧。”

你看四年過去了,變得是閱聽人的看法,唯有謝春花沒變過。

說起新專輯裡最喜歡的一首歌,謝春花說出了《久病無醫》。她說,這首歌在唱人際關係的脆弱性。“人與人之間一旦產生誤會,隔閡隨時間加深,再想重歸於好再去互相理解,機會是不可能的,畢竟傷痛產生了,就難以抹去。”

就像它的副歌部分唱到的,“有時交付真心/換不得誠意/早已看到結局。有時一意孤行/來不及委屈/也無能為力。多少關係,潰爛無醫。……”

通常製造傷痛是簡單的,但是愈合傷口卻難上加難。通常捏造事實是簡單的,但是澄清真相卻難上加難。謝春花在《久病無醫》想要探討的,其實是比過去嚴肅一萬倍的現實命題。

這首歌或許不是更多歌迷的最愛,但在此刻或許最能展示出24歲謝春花的心聲。那就是做自己的路上,難免會有代價,才能最終抵達。

所以說,即便四年過去了,當年那個稱“男朋友可有可無”的謝春花,從未變過,也不會委屈自己按照他人的規則去改變。對待感情,她依然覺得,愛情從來就不是生活的全部。

“沒有用的人當然不會被需要,當然是可有可無的。但是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從來沒有缺席過。”四年之後,謝春花依然這樣說。

說她剛也好,說她REAL也罷,這就是謝春花。任憑周遭翻天地覆在變化,她都會“自己做決定過怎樣的生活”,從不規定自己做相同的事情。

在我看來,她隻做過一件相同的事,那就是做好自己,做謝春花。

【採訪、撰文 | 故事君&造音MakeNoise】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