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屢用達葯:這5味葯的臨證心得

醫之識葯,在於讀書、臨證、辨物。其臨證最為緊要,所謂「屢用達葯」。茲錄臨證識葯心得如次,以為拋磚。

1 虎杖

虎杖,荊楚稱「活血蓮」者是,長於活血、解毒、利水。藥性平和,《綱目》載:「暑月以根和甘草同煎為飲,色如琥珀可愛,甚甘美。」「其汁染米作糜糕甚美」可作飲料、食療開發。

B肝病毒,纏綿難去,宜疏調緩圖。每於疏運肝脾等劑中,不用「抗病毒」之板藍根、大青葉輩,而取虎杖15g~30g配入,旁用金銀花、炒麥芽等。用虎杖者,揚其活血解毒之長,庶無苦寒敗胃之弊,頗為得手。

慢性胃炎心下痞滿,多與半夏瀉心湯,其中芩連,每減其量,入選虎杖之主「心腹脹滿」(《綱要》),頗驗。膽汁反流性胃炎,虎杖用至30g,製嘔苦、止痛較快。

痛風,血尿酸增高,小關節腫痛(甚則變形),腎臟形成痛風結石(久則腎功衰),服西藥別嘌醇、秋水仙鹼等副作用大,患者多難久服。虎杖「破留血癥結」;「利小便,壓一切熱毒」;又主「風在骨節間」(《綱目》)。每取30g~60g,伍土茯苓、萆薢、當歸等合辨證方中,一可降血尿酸,二可下痛風石,三可解毒、消腫、益腎。

尿路結石,無論部位高下,皆擇虎杖,其主「小便五淋」。《綱目》載有其下砂石淋驗案,賴其通行瘀滯之力強也。

攝護腺痛,如葉天士說:「敗精阻竅,濕熱內蒸」,舉古方虎杖散(虎杖、杜牛膝、麝香)「宣竅通府」。余每以大劑虎杖,治標合通關散之類,治本則加入五子衍宗丸之類,孰加冰片、留行子等,宣竅之功不誣。

某君病黃疸,每點滴即發寒熱、嘔,進茵陳劑效緩。邀虎杖30g合小柴胡湯內,3劑得谷,2周黃悉退。

「膽石」與肝鬱有關,治石不治肝,非其治也。虎杖活血破結,既可化石下石,又可利肝膽疏泄,屢喜擇之與白芍相配。

2 附子

嘗嘆:非大毒莫治大病!譬如附子之燥烈,令世人望而卻步。然其補虛則回陽救逆,平險救厄;攻邪如逐寒除濕,離照陰霾。

曾治某壯,膽手術及脾切除後目發黃、鼻衄咽痛,其黃並不晦暗,然神倦如癡,膽怯不寐,畏寒肢涼,脘脹便溏,脈沉舌淡。乃設溫補肝膽,通陽退黃,附片初用8g,得效後遞增至30g,不僅黃疸消退,咽痛、鼻衄亦較快製止,精神日振。

某翁酒客形豐,發心絞痛,初用溫膽湯化裁有效,然脈遲,胸悶多日不見好轉,心率不及50次/分。思之,附子通心陽可乎?痰熱體質看似不宜,乃合膽南星寒熱相輔,既化痰熱,又通心陽。葯到即現轉機,病翁愉悅。10餘劑後複查心電圖,心肌受損及房室傳導阻滯均告消除。

3 紫菀

紫菀咳嗽常葯,然其「下氣」、「調中」、「去蠱毒」(《綱目》)、「通調水道」(《本草求真》)之功,殊少識用。

尿路結石,自腎而下,一路狹窄關隘礙阻。非擇通達下行力強之將而難勝。每取紫菀10g~15g,配入補腎下氣消瘀諸葯中,有奪關之勇。如治某公右輸尿管上段結石並腎盂積水經五子衍宗丸加牛膝、地龍等,重用紫菀,不及半月,連續2天內先後排出黃豆大小結石2枚。

肝硬化腹水,氣血水清濁相乾,肝脾腎氣化失司,紫菀可行腹中寒熱結氣以助氣化。如某叟腹大足腫,腹脹尿少,以紫菀合入培土達木消瘀陣中,次日得暢尿。

4 枸杞子

枸杞子,益肝腎;「諸子皆降」,故又滑潤下氣;且「散腫瘡」(《綱目》)。

萎縮性胃炎,老年胃痛,雖呃逆、嘈雜,屬虛居多。用枸杞子,一可和胃降逆,二可補腎益胃,腎胃相關也。常於補脾益胃中加枸杞子15g~30g,並囑病家備枸杞子之多肉者長期啖用,每日3次少量嚼服,可強胃防變。

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亦慣用枸杞子,以益肝腎,散腫瘡,可期促進潰瘍癒合。10年前,給某青年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出血,以黃土湯、補中益氣湯增損加枸杞子,2月痊癒。

5 芡實

芡實澀精葯,補脾固腎,「健其土氣,而仍是腎經之葯」(陳士鐸《辨證錄》)。性味甘平,又利食療。

黃疸日久不退,嘔吐不止,儘是涎唾粘稠,此脾精之失也。急當築土攝精,不可遲疑!如某農病延半年,證同上述,柴胡輩投之杳杳,乃以重劑芡實30g~60g,合山藥、益智、苡仁、車前輩中,葯至而吐減,周餘思食,2個月黃退。後雖用健脾疏肝,芡實始終相隨。如此再服藥2月余,肝功正常,至今未複發。

肝腹水久利不下者,當固守中州。且邪水之來,亦是脾精之泄漏。補脾澀精是為要著。我用陳士鐸《辨證錄·中滿門》之溫土湯,《鼓脹門》之芡術湯皆見效,其中芡實量大,15g~60g。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